要达成对这部电影的深层理解,想必是要具备一定对俄国当时的社会以及宗教的了解,在此层面上,深感匮乏无力。但是同时,导演一向所坚持的电影艺术本体论,让我们即使在不能触及最深层的哲学思考情况下,也能感受电影所营造的艺术真实。
通察全篇,卢布廖夫的一生是四处漂泊、颠沛动荡的一生。这种动荡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在卢布廖夫离开自己的修道院踏上旅途之后,他便一直在目睹或亲历那些残害与受难,包括那场残忍的大屠杀。这并不是上帝赐予他的“殊荣”,而是在当时动荡的环境中,这样的惨剧无处不在。
同时,卢布廖夫也一直在与各种人进行精神与思想上的对抗。影片中数次出现卢布廖夫与人论辩的场景。最开始基米尔离开修道院时的指控、在河边与老人的论战、在神秘部落中和女人的对话,以及在经历屠杀之后,与魂灵的沟通。这些对抗的具体意义我不敢妄论,只是感慨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力量。前些天听到杨超导演对宗教的评价,感触颇深。
当时他聊到现在所谓邪教,说道:“我对所谓邪教的概念表示疑惑,所谓宗教不过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邪教只是主流宗教给它们贴的标签。意识形态不同,论辩就完事了。我们的佛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辩论、互相说服,最后才成为主流。它不是从刚诞生开始就是主流的。”
卢布廖夫的一生也正是为自己的信仰论战的一生,这过程中他有败阵、有动摇,甚至决定不再作画,但是经历过这一切之后,他依然回归了自己的信仰,画出的《圣三位一体》像中,耶稣的眼神才如此丰富,仁慈、怜悯、坚定、愤怒……
由于这些论辩桥段大多都是言语上的博弈,所以老塔在这部电影中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对话场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对话场面没有一个采用正反打——这种好莱坞发明的省事办法。只要两人开始论辩,就是长镜头一镜到底,然后在其中做精彩的内部调度。
卢布廖夫与女人的那场对话,他因女人赤身裸体,一直在偏头躲开视线,而女人则追着她的目光从左边跑到右边,镜头随着摇晃。而说到爱时,镜头稍稍向女人前推,配合音乐响起,女人冲上去强吻卢布廖夫。这场演员的表演也功不可没,卢布廖夫的眼神一直游弋闪躲,表现内心的挣扎与动摇,而女人则代表了简单但是极有力量的价值观——原始冲动。
卢布廖夫在经历屠杀之后,在教堂中与亡魂对话,其中一段亡魂本来在他的右侧,当他一边说话一边转身,镜头一摇,亡魂便出现在了左侧。这样处理除了让对话更为流畅的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对话对象是一个超现实的、不存在的人。这实际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除了对话,还有很多优秀的调度与细节可供学习。在屠城时,鞑靼的首领先是对着一个反抗者射了一箭,之后烧掉了他面前的干草。镜头下摇,我们看到那个反抗者已经胸口中箭向下滚去,镜头上摇,之前被点燃的干草已经熊熊燃烧,后景处的教堂被笼罩在火焰之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鞑靼的首领与出卖同胞的俄国首领一起骑着马在城中观看手下屠杀,这时俄国首领的狗对着鞑靼人狂吠,鞑靼人笑道:“你的小母狗长大了,不认识我了。”这里简单一个细节便何其讽刺,连狗都知道谁是外敌,而这俄国首领却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同胞。
顺便一提,曾饰演伊凡的布里亚耶夫还真是适合这种少年英雄的形象,拥有指挥一帮成年人的气魄,似乎天生就知道怎么做。但是同时又有孩童的纯真与脆弱。
还有,我看的这般资源虽然画质、音质和字幕的质量都还不错,但是有很多地方有莫名其妙的快进与删减,随后发现几乎全网可下载的资源都只有这一版。好不容易找来一个AV画质的网页在线资源,想看看这些不惜打破导演剪辑节奏也要删掉的片段究竟多么“不堪入目”,结果发现只是一些漏点都不算的裸露镜头——一场是一对男女在树丛中野合,树影挡住他们的身体,根本不存在露点;另外一场是被追杀的女人赤裸着跑进水中,被删掉的是一个她赤裸的背影……我不知道这个资源是经过何人之手被弄成这样的,也不知道为何这么伟大的电影居然只能找到这样的版本。真是吊诡!难道那些能把三个小时长的《安德烈·卢布廖夫》这样的电影通片看下来的人,会因为这么几个裸露镜头受到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安德烈·卢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1966)

又名: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 安德烈·鲁勃廖夫 / 安德烈·卢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 Andrei Rublev

上映日期:1966-12(苏联部分放映) / 1969-05(戛纳电影节) / 1971-12-24(苏联)片长:145分钟

主演: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伊万·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y Konchalovskiy/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