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准备俄罗斯之行,开始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想以此作为了解俄罗斯的窗口,却发现这其实是个错误的决定。与其说通过塔氏的电影来认识俄罗斯,倒不如说如果没有对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一点知识,要真正看懂他的电影,绝非易事。看他的代表作《安德烈卢布廖夫》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在这部讲述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生平的电影里,塔可夫斯基用了九个独立的篇章来描述他的一生。在这横跨数十年的叙事里,15世纪俄罗斯历经的苦难贯穿始终。底层人民的困苦与麻木,贵族大公的残暴与不仁;东正教残酷的宗教审判,对俄罗斯传统异教信仰的驱逐和迫害;鞑靼人的侵略和屠杀,以及俄罗斯人驱逐侵略者后信仰的重建。而在这一幕幕俄罗斯15世纪的历史画卷中,透过安德烈之口,塔可夫斯基对宗教、对历史、对救赎、对斯拉夫民族的自省和自问,可谓电影最核心的部分。

塔可夫斯基是个宗教感非常强烈的人,这在他的电影里有明显的体现。而在《安德烈卢布廖夫》里,他更像是在通过这个人物,拷问宗教之于俄罗斯的意义。画家从一开始的懵懂到质问、从迷惑到麻木、再从自我放逐到重拾信仰,这简直就像整个斯拉夫民族的宗教历史缩影。可以说近代俄罗斯对于东正教的思辨,从恰达耶夫的《哲学书简》,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再到塔可夫斯基,一直是这个国家最核心的价值观冲突。

因为塔可夫斯基缓慢的节奏和晦涩的叙事,看完这部电影绝非一个愉快的过程。好不容易看完了,我却还是无法完全理解开头第一个篇章的含义。和其他所有章节都不一样,此篇章没有标题、没有标明发生年份,和画家的生平似乎也毫无联系,但却是我在电影中最喜欢的部分。一群人在教堂边上搭建了一个热气球,在其他人们的阻止下,依然有一个人凭借着气球成功地飞上了天空,他看到了辽阔的大地,壮阔的河流,还有渺小的人们,但最后依然逃不过坠地身亡的下场。塔可夫斯基想通过这个充满隐喻的篇章表达什么?从上帝的视角暗喻俄罗斯命运的悲戚?还是暗指人们的自大妄为终将遭致天罚?到最后,我也没想明白。

安德烈·卢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1966)

又名: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 安德烈·鲁勃廖夫 / 安德烈·卢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 Andrei Rublev

上映日期:1966-12(苏联部分放映) / 1969-05(戛纳电影节) / 1971-12-24(苏联)片长:145分钟

主演: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伊万·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y Konchalovskiy/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