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和电影的惊喜相遇。谢谢百丽宫影院的排片,昨晚偶然刷到上映信息,还能赶在今天看上一场。(上次纪录片影展也是在这里看的)
主题影展名为“与风同行”,想必呼应用于影展收尾的阿巴斯同名电影。这部《樱桃的滋味》,没看之前让我联想到《樱桃园》,看的过程中却一度觉得该叫《驾驶我的车》才名副其实(哈哈),不过最后还是点题了。
影片质感不错,色调有种黄沙大地的朴拙和劳作的粗粝实感。主人公在寻求自杀帮助过程中所遇的人和展开的对话是平缓到沉闷的影片节奏中的亮点。可惜在周末下午,没喝咖啡的我还是没抵挡住睡过去一次😂
导演的影像技法很好(不专业的我还很难具体形容),哪怕在占据影片90%的主角开车镜头中,也能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目光。当然,也必须把一部分归功于导演“坏心眼”的叙述视角,总是有意识地吊起观众好奇心而不直白交代,常常在对话中不给另一方哪怕一个镜头。我总会想到“是不是下一个镜头就能看到对面的情景/表情”

丰富多变的环境音是本片视听语言中最最最惊喜的部分。孩子们在崖边玩耍的笑声先于画面出现,机器运作砂石轰轰滚下的声音,最后主人公躺在坑中的风声……(中间很多有意思的声音都忘了,有机会再补)哦对了,最后还出现了摄影团队拿着收声器采集声音的画面,个人很喜欢。

影片内容里,有三段相遇最印象深刻。

一是主人公和军队小男孩。我很喜欢小男演员的脸(五官),有一种年轻和沧桑的混合——眼神是单纯羞涩的,浓长的睫毛、挺直的鼻梁、轻抿的薄唇,加之满是细小晒斑雀斑的脸,构成这个年轻士兵经历过很多艰辛、却又没什么想法的气质,有一种害羞不会说话,像小鹿一样的纯洁感。在对话过程几乎都是主角问,他答,显得十分被动。不过,最后小士兵在主人公的再三逼迫和刺激下,开车门后竟然是直接冲下山回军营,可真是意料之外。

第二次相遇,和守着水泥机器的高台男人,充满了哲学意味的探讨。他们讨论了孤独的话题,男人在高台上不与一切发生关联,孤独却不自苦,更像是一种无所求的存在状态罢了。“一切美好的东西从泥土中来,也要回归泥土”,这句简单而深刻。男人交代自己的身世,原来是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下背井离乡的战争难民,他的存在状态就变得合理了。即便自己的母国和身处的国度都在经历战乱,但因为发生在自己国家的战争更加难以面对承受,所以要逃离,何其复杂。

印象最深的第三次相遇,是和和土耳其老人,也算是这场旅途中的最后一次了,男人终于找到愿意帮助自己完成计划的人。这一段无疑是全片题眼,老人的确人生经历丰富,慈悲善良。(这里也忘记我还想补充什么了QAQ有缘有感再写)……。我喜爱着驾驶途中,老人一路娓娓道来,镜头一路放大周围景色的片段,十分地抒情。主角心理有所转变,追着去找老人的那段很感人,对话也很有趣,至此主角是否真的会走向死亡还是一个未知数。

结尾,以主角躺进坑里缓缓黑幕,太美了,含蓄留白。

再者,背景在伊朗,主角几乎对每一个人都会问“你从哪里来”,原来大家都有着复杂的身世背景,来自不同的国家。唯独老人没有被问到,但老人讲述了自己身为土耳其人,喜爱的家乡歌曲、听到过的故事,把它们赠予主角,作为继续生活的鼓励。

多希望,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都能时常碰到这些特别的相遇,都能有宽和的老人缓释苦难。没有彻底的超脱,只有坚持生活。


樱桃的滋味طعم گیلاس(1997)

又名:樱桃之味 / Taste of Cherry / Ta'm e guilass

上映日期:1997-05(戛纳电影节)片长:95分钟

主演:赫玛永·厄沙迪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阿夫欣·呼罗希德·巴赫蒂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樱桃的滋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