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人公的皮卡一路沿着山坡开,从一开始的面部特写,就能感受到这个人内心的阴沉和不快乐。他对路过讨工的工人面无表情,实则是在审视,刚开始,他只是想快速地解决掉这个问题,预想中只要给钱,这些人什么都愿意为他做。但后来,他发现不行。第一个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男子听到他提出的“帮助”后,仿佛自尊心受到了侮辱,克制而愤怒地将他驱走;第二次碰到一个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正在服兵役的青年,他再次循循善诱,向一个父亲诱导孩子一样,告诉他“当你接受到一份工作,应该先问报酬,而不是问是什么工作”,当他好不容易让害羞的青年打开心扉,能够解释他所要做的事情时,青年却还是被吓了一跳。不论他如何劝导,最终青年还是下车逃跑了。我想,这一刻他还是在考虑自己的吧。第三次,则是遇到了一个神学院的学生,这一次他也许觉得解释起来会更轻松,毕竟是受过教育、年龄也正值明理入世的阶段,他企图从宗教“罪”与“罚”的角度来说明他自杀以及帮他填坑并不算是触犯了神的旨意,然而仍在书阁子里的学生却无法理解他那强烈的求死之欲,因为书上的知识只告诉他:会过去的,有什么问题、说出来、面对它,会过去的。浅薄的人生经历注定这一位学生并不能、也不会理解这位一心求死、但不想给自己所处的世界进行解释的中年人。最后一位,他遇到了一个比他年长、在动物历史博物馆车间工作的父亲和工人,这一回的公路之旅和前三回都不大一样,中年人全程没有说话,反倒是那位工人得悉他的计划后,用自己的经历跟他说了一路,原来他也曾是个希望一了百了的中年人,只是在自杀时偶然间尝到了一颗桑葚果、然后睁眼,看到了放学的学生,他突然间觉得:似乎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于是他把救了命的桑葚果摘回家带给妻女,好像什么都发生了,但好像还是如此平淡的一天。但那位企图自杀的工人明白:心中有些东西已经变了。就像片中那个很生动的例子:患者去看医生,觉得自己全身上下都在痛,医生告诉他——你的身体没问题,只是你的手指破了而已。多么简单的道理,当你觉得人生走到头时,不妨换个角度看看。这样你会重新发现四季盛开不同的果实,重新发现日出和日落,重新发现星星和月亮,重新体味到“樱桃的滋味”。

片子的台词和对话非常多,场景也固定,通常是车内主人公侧面特写、副驾驶上的乘客和俯拍在山坡间行驶的皮卡车。但整体的方式还是非常电影化,用毕赣的理解:这些个台词和对话作为电影的文学手段,营造了诗意氛围和突显了生活内核——人是是需要和人沟通、对话的。开头的黄土漫天,荒凉无人,到最后,主人公开始看到沿途的爱人、看到小镇上的孩童、还有居民楼、然后他把车掉头,面如死灰的脸开始出现了焦急、浮现了生气。他找到那位工人,再三地叮嘱他“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还活着”,这是一个善意而交给命运的举动。他知道工人需要那笔钱,也知道自己内心开始向往生命,所以他仿佛得到救赎一般,平静地回到家中收拾衣物,然后坐在坑中、双眼睁大,在黑暗中坚定而有神地凝望着未知。

没有交代工人如何把他救上来的,那似乎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知道,命运很无常、而人很顽强,只要想活下来,那么就不会缺少生的希望。


樱桃的滋味طعم گیلاس(1997)

又名:樱桃之味 / Taste of Cherry / Ta'm e guilass

上映日期:1997-05(戛纳电影节)片长:95分钟

主演:赫玛永·厄沙迪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阿夫欣·呼罗希德·巴赫蒂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樱桃的滋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