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视角

我一直讨厌看爱情电影,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不管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东西,那些痴男怨女们虚头巴脑、无病呻吟的爱恨情仇,我不在乎,也不想浪费时间去关注。

但是《隐入尘烟》不一样,它非常深切的戳中了我。

它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又不仅仅只是一部爱情电影。我看到了一段乡村爱情故事,看到了两个脏兮兮的人,两个满身苦难的人,两个不知道爱是什么的人,因为彼此的陪伴而获得了新生,因为见识到了爱,被爱温暖,最终也因爱走向了死亡。

他们的爱是“给你一个馍馍,吃去”,是“上车吧,我给你做了一个窝窝”,一点不矫情,反而充满了浓厚的、质朴的、沉甸甸的情感。我观影结束之后,会愿意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两个这样的人,在某个角落里如此朴实的相爱过。

它甚至引发了我一些从未有过的思考:人类的爱情,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

但以上,只是我作为一个男性观众的第一个视角,它很简单。而我的第二视角就十分复杂了,甚至有些自相矛盾。

起因是我从电影院出来之后,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评论,有人说:这是一部关照底层女性苦难的电影,它有浓厚的女权意识。我感觉怪怪的,脑海里隐隐有一些模糊的东西在萦绕着,我不太确定它是什么。类似于这个电影、这个论调好像有点问题,但我不确定问题具体在哪。

幸运的是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因为观影之后,我推荐了一个制片朋友去看,她当即买了票,并在看完后给了我很多启发。她说:这是一部大男子主义的超级英雄电影,导演编剧有一种根植在男性创作者基因深处的底层逻辑。

这句话让我脑海里那团模糊的东西突然清晰了。我也意识到,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编导确实始终带着一种歌颂男主的语境,在讲述这个故事。男性为主体,女性为客体,男性为主视角,女性只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个工具人,在推动有铁的命运发生变化。好像贵英的出现和离开,都是为了让马有铁走向他那种英雄式的结局,以此去称颂他的朴实,他的深情。

极端一点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和他的驴,他的猪,他的鸡,他的房子,他的女人。

当然,这可能是一种过度解读,也可能是一种误读。如果要讲述一个乡村故事,如果要在宗族背景下去讲述这样一段爱情,这种男性凝视是不可避免的,是原生环境带来的,是真实存在的。

但同时,作为一个编剧,我又一直秉持着一个创作理念:现实也分正确的现实和错误的现实,一个创作者在讲故事的时候,其实是有选择余地的,是会不自觉流露出情感倾向的。比如今年某大热剧集,讲述了一个东北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里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父权,妻子和子女一生都在小心翼翼的讨好着威严的一家之主,不断的下跪、磕头,乞求父亲的认同、原谅、接纳。创作者在描述这些情节的时候,看不到批判,甚至并非平视,而是极尽所能的赞颂。

包括在电影豆瓣小组里有一句挺有趣的评论:贵英常有,而有铁不常有。

这也是现实,在这个世界上,像贵英这样遭受苦难的女人总是很多,但能像有铁这样如此理解、接纳女人的好男人却很少。但创作者是否应该去如此呈现这种现实,甚至加深某种刻板印象?

我的第二个视角,是一种带着性别议题的审视,它可能有点极端,我也尚在思考。

但在此之外,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依然存在,它是我最近看过的电影里,最能让我沉浸其中去琢磨各种细节的电影,没有之一。所以,我愿意去二刷,并在二刷的过程中,解读出了这部电影的八个细节。在解读这些细节的同时,我也在不断赞叹,编导功力之深厚,写作之用心。


2.八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有铁就是那头驴

全片第一个镜头,是一扇土坯房窗口,女人在画外不停呼唤老四。观众等待老四从窗口现身的时候,一只驴从窗口探出头来,朝声音来源望去,随后真正的老四才从窗口出场,这是第一个暗示——老四就是那只驴。

随后,我们很快得知老四就是男主,他的名字叫做马有铁。这几乎是个明示,马被钉了铁掌,是被驯服的象征,是成为驴的开始,自由的野马是不会“有铁”的。另外,片中这只驴的颈上戴着一个大大的铁铃铛,很显眼,一直在叮咚作响,也是马有铁这个名字的呼应。

再往后看,进入第一场重头戏,相亲。饭局中途有铁的哥哥突然出门去打骂那只驴,骂它吃的多,问它还要吃多少才够?而这个时候马有铁也正在吃饭。这里也暗示了有铁和哥哥的关系,他在这个家里一直当牛做马,他就是那头驴。

同样还是这场戏,马有铁被叫来吃饭的时候,端了一碗稀饭,还拿了一个馒头。哥哥说他,这桌上都是菜,你怎么又拿饭又拿馒头?这个细节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是马有铁在这个家里一直被亏待着,他习惯了只吃主食;第二层是主食是谷物,驴也基本只吃谷物。

这是一部堪称细节爆炸的电影。

为什么我能抛开情感上的疑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它见编导功力。作为一个剧集编剧,我们常习惯用台词叙事,其实并不高效,也不高级。而在这部电影里,以上情节不过才开场三分钟,编导便通过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镜头,在细节里交代了大量的信息。

包括在这场相亲饭局上,贵英也一直在吃主食,这是暗示她与有铁有着相同的境遇。

包括在有铁脏兮兮的走入屋中,坐下吃饭那一瞬间,背景里一个玩手机的年轻男孩突然起身走了出去,那是有铁即将结婚的侄子,也是因为侄子的嫌弃,这个家庭才决定以娶妻另立门户为由,把任劳任怨的有铁赶出家门。后来媒婆与女主人的台词,也呼应了这个细节。

第二个细节:熊猫血

马有铁是驴,但他却拥有熊猫血。

这其实也是两个视角:在哥哥嫂子家里,在村子里,有铁是驴;但创作者想要告诉观众,马有铁的内在是无比珍贵的,是如今已经非常罕见的,只是很多人看不到。

另外,一个村子里最贫困的老鳏夫,和这个村子里最有钱的大老板,血型竟是一样的。或者编导也是想要借此表达,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三个细节:两次对视

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设计,就是一头一尾,有铁和贵英的两次对视。

有铁和贵英在相亲的过程中,两人其实完全没有看过对方。而在有铁出门喂驴,并回到自己的屋子之后,镜头没有再运动了:画面的右边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出正在吃饭的有铁,画面左边是一扇木门,木门框里下着鹅毛大雪,贵英站在雪中,直勾勾的盯着有铁,一动不动,甚至有些呆滞。此时有铁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羞涩的低下头去,完成了两个人的第一次对视。

而两个人的最后一次对视,是在贵英死了之后,在他们的新家里。也是固定机位的镜头:画面右边是有铁,他正在吃一个鸡蛋,画面左边是贵英的遗照,她被装在一个木相框里,直勾勾的盯着有铁,一动不动,有些呆滞。此时有铁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默默的低下头去,完成了两个人的最后一次对视。

人物的眼神、动作、位置关系,完全一模一样,甚至贵英也都一样被装在一个木头框子里。因为这两个镜头实在有太多细致的呼应,我相信一定是导演故意设计的,这两次对视一前一后的呼应,会有种一眼万年,物是人非的悲怆感。

第四个细节:音乐

这部电影是由伊朗作曲家裴曼·雅茨达尼安配乐。电影中音乐用的十分克制,一共响起过十次,每次都是在贵英和有铁两个人心动的浪漫时刻。但这些音乐绝对算不上是欢快的,也并非浪漫的。它是阴沉的,悲伤的,甚至有些恐怖。

因为贵英和有铁的每次心动,都在靠近死亡。他们的爱情进度条每次往上攀升,都是在走近终点的死亡。编导在用音乐暗示观众,贵英和有铁的悲剧命运。

第一次音乐响起,是在去城里抽血的饭局上。有铁走进抽血车,贵英坐在饭店包厢,她透过那个大大的落地玻璃窗,看到针尖扎入有铁的皮肤,血液缓缓流出,这个时候音乐响了起来。那是她第一次担心这个男人,也是她心中爱情的萌发。

第二次音乐响起,是有铁拉家具回来的那个晚上。对于有铁来说,有一个人站在他归家的路上,用体温暖着一壶热水,换了好几回,只为等他回来,这是他从未体会过的温柔。对于贵英来说,有一个人心里惦记着她,为她买了件大衣,想要帮她遮丑,这是她从未感受过的尊重。这场戏在我看来,是两个人的定情戏,在这个夜晚,贵英和有铁彼此都感受到了爱的滋味。

第三次音乐响起,是孵鸡蛋的那个晚上。贵英惊奇的试图触摸那些暖黄色的光影,有铁故意摇晃灯泡,光影在土屋里流转,那是他们第一次在苦难生活中感受到了超脱苦难的浪漫。

第四次音乐响起,是在他们的第二个家里。燕子在春天飞了回来,找到了自己的窝,贵英和有铁目睹了这一幕,而同时有铁的土砖也打好了,正在准备盖房子。那是一种对“我们有家了”的憧憬,也是因为有了爱情,他们开始对生活有了期待,甚至开始展望未来。

第五次音乐响起,是在屋顶睡觉那晚。有铁把贵英用裤腰带和自己栓在了一起,他们开始聊起别人对他们爱情的议论,随后两个人便甜蜜的笑着入睡了。

第六次音乐响起,是两个人一起亲手种下去的麦子出穗了,要丰收了,他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成果。

第七次音乐响起,是爱情里必不可少的争吵,以及争吵之后的和好。在很多影视作品的逻辑中,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亲情,争吵和矛盾往往会让彼此的情感更加深厚。

第八次音乐响起,是第二个家被推倒时,有铁赶燕子出巢。其实也在隐喻着有铁和贵英放弃了旧生活,迎向新家,也迎向死亡。

第九次音乐响起,是贵英死后有铁给她烧纸,烧了一个8D大彩电。这时已经开始直接展示悲剧的结果,音乐和剧情也终于开始相符。

第十次音乐响起,是有铁在山坡上放驴。有铁骂驴,说你让人使唤大半辈子,现在给你解套了,你还不走,就是贱骨头。其实有铁是在骂自己。他明明迎来了最终的“自由”,从此没有了哥哥的压榨,也没有情感的“拖累”,他赤条条的,他彻底自由了,但他却并不想要这种了无牵挂的自由,因为他尝过了牵挂一个人的滋味。

我一厢情愿的认为,这十次音乐的响起,每次都恰到好处,是编导经过精妙计算的。

第五个细节:有铁的死亡

电影的结尾有句台词,大意是说,有铁要去城里生活了,以后要过好日子了。在片尾字幕滚动结束是时候,也有一行小字,说有铁已经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我依然坚定的认为,有铁死了。

在电影的最后十分钟里,有铁把驴放了,把粮食卖了,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一些口粮,他赖以为生的东西全没了。他还去还了买种子、化肥赊的账,还了去年借来的鸡蛋,了结了最后的心事。包括那个放在贵英遗像下的农药瓶子,它是空的。包括有铁最后一个镜头,他躺在床上时,身体的微微抽搐。这一切都在告诉观众,有铁死了。

最大的佐证,应该是导演在一次映后交流时,亲口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片尾马有铁躺在床上时,手里拿了一支麦子,那是莜麦的种子,在它逐渐成熟的时候,麦芒会正向旋转,而片尾那支莜麦的麦芒,是在逆向旋转,这是一种对生命的隐喻。

其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正向转是生,逆向转是死。

还有观众提到一个佐证,说最后推倒房子的时候,从有铁家里拉走的牲畜也都是死的,因为有铁是死了很久才被发现的,牲畜都饿死了。

我觉得不太对,有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放生蝌蚪、给燕子搭窝、赶雏鸟出巢、放驴、喂鸡……他就算自杀,也一定会把所有生命都妥善安置。果然,我二刷的时候特地注意了这个细节,那些牲畜虽然用绳子固定在了板车上,但它们都是还在呼吸的。

第六个细节:鸡蛋

鸡和鸡蛋是这部电影的一条暗线。贵英和有铁结婚之后,两人借来鸡蛋,用纸箱孵化小鸡,养鸡,看着小鸡长大,鸡又生蛋……这是生命的轮回,也是有铁和贵英在爱情中孕育的生命。

后来贵英生了病,有铁把第一个鸡蛋强塞给她吃了。第二天,贵英也是为了给有铁送鸡蛋,才栽倒河沟里淹死,这也导致了有铁的死亡。

所以其实单从剧情的逻辑上来说,如果一开始没有养鸡,他们可能就不会走向这个悲剧的结尾。所以在二刷的时候,我再一次看到婚后孵鸡的那个夜晚,满屋光影,两个人幸福的对视一笑,悲怆的音乐再次响起,我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是一种当你洞悉了悲剧的命运时,更为当下这一刻的幸福所动容的心酸。

关于鸡蛋,还有另外一个动人的细节。有铁此生最后一餐吃的也是鸡蛋,他一边把鸡蛋塞进嘴里,一边看向贵英的遗照,就好像再说:你看吧,你给我送的这个鸡蛋,我吃了。你是为了送这颗鸡蛋才死的,那我就在死前完成你的心愿……

第七个细节:有铁的爱

除了用种子印花之外,还有一个很小的细节,发生在那个雷雨夜里。

大雨骤落,有铁打的土砖都被淋化了,他和贵英一起冲入风雨交加的夜晚,用塑料袋子抢救土砖,也是在抢救他们未来的家。贵英拿起一个塑料袋子,递给有铁,让他快把土砖盖上,但有铁接过袋子,一把披在了贵英的身上。

有铁不会说话,但好像是在表达:你才是家的根本,那些土砖并不重要,你最重要。

包括最终有铁在贵英死后,并没有贪恋他的牲畜,没有贪恋他建好的新房,毅然决定赴死,也是因为这个人物内心一以贯之的信念——相守为家,有贵英的地方才是家。

第八个细节:政策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一共看到了两次惠民扶贫政策,拆房子,送楼房。

在这些政策里,我们能够看到上位者的好心,但也能看到权力的傲慢。这是一种本质上的傲慢,是一种无法消除的傲慢:权力对底层常有关照,但关照到的是那些还能在底层站着的人们,而不是那些已经被命运击倒在地上的人们。

并不是想要指责什么,只是感到深切的无奈和绝望。


3.两处出戏的瑕疵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在播客里听了很多幕后采访,导演非常迷恋人和土地的关系,曾不断的重申着:土地是公平的,无论你是富人,是穷人,是罪人,是好人,你往土地里种下一袋麦子,来年土地都会还给你十袋麦子。

这个表达我能认同。但让有铁坐在田埂上说出类似这种台词,会有一种明显的违和感,它还是一种文青语调,不像是一个老农民会脱口而出的话,让人瞬间有些出戏。

这是我个人认为的第一处瑕疵。第二处瑕疵发生在电影的中后段,贵英坐在桥上,一个孩子朝她走来,贵英刚要笑着抱起孩子,一个村妇连忙将孩子带走,说:不要靠近脏东西。

编导好像有些刻意的把除了男女主之外的其它村民,都塑造的有些负面。也并非不行,但村妇这一句台词过于露骨,像是学生作文塑造坏人的方式,也让我有一瞬间的出戏。


4.最后

虽然提出了许多疑虑和缺点,但《隐入尘烟》依然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甚至是我今年的最佳影片。也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让我对海清从路人产生了许多好感。不管是戏中对贵英的塑造,还是她在幕后访谈中流畅、诗意、真挚的表达,都让我意外发现这位演婆媳剧出身的女演员是有底蕴和内涵的,是有非常高的艺术敏感度的,甚至会期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能有机会合作,也希望这部电影后续在奖项上能给她带来更多的收获。

最后的最后,关于有铁,也想再多说两句。

我常表达一个想法:我们应该抵制的并非男权,而是父权。因为在一个对父权毫无节制的社会里,不止女性会遭遇不公和苦难,弱势的男性也一样。

《隐入尘烟》很好的展现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一方面能感受到主创对男主的赞颂和偏爱,一方面又大概能接受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或许有铁在这部电影里并非一个常规意义下的男主角,他本质上和贵英一样,都是被厌弃之人,都是被凝视的对象,都是依附父权活着的人,也都是父权社会下的受难者……

相濡以沫,相守为家,祝福贵英和有铁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依然有爱,有家……


隐入尘烟(2022)

又名:Return to Dust

上映日期:2022-07-08(中国大陆) / 2022-02-13(柏林电影节)片长:133分钟

主演:武仁林 海清 杨光锐 赵登平 王彩兰 曾建贵 武赟志 马占红 

导演:李睿珺 

隐入尘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