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本海默本人作为科学家的傲慢在电影中完全演/体现出来。Pinky Blinders的Tommy哥让我看的我一直很出戏(I love Tommy)。下图是我们的Tommy哥和奥本海默真人的对比:
谁是真正的趾高气扬的,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答案显而易见。一场三个小时电影看下来都不如几张图片涵盖的人物形象全面。我们不禁惊呼:看传记电影时,我们究竟在看些什么?当一个传记主人公的形象的丰富程度还不如红楼梦里一个配角丫鬟来的精彩时,我们的期待落空了吗?诺兰说他在电影里主要是想体现奥本海默的精神世界。在这里我个人认为精神世界还是要通过演员的表情,动作,对白传达的;而不是仅仅通过拍摄手法来传达。
2. 电影里感情戏和裸戏像是为了加而加的,一点都不自然。那些感情从何而起,又因何而终都被一笔带过了,不如不拍。诺兰的直男程度由此可见一般。让我不得不在心中将他划到刘慈欣那一战队去了…
3.电影当然有优点。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两个女人在庭审现场的对视(这里感觉亚洲导演会拍得更好);群众的欢呼,声音的静止;当然还有在起跑线上赢了百分之八十的选题,它揭开人物在历史洪流下的个人的无力感,向大众普及了那些重要的历史进程。(这里应该不算诺兰的贡献?)
4. 看完知道和朋友讨论道:如果说希区科克是电影界的iphone 4, 那么诺兰就可以是顶配版的各种其他品牌的手机。这些手机固然好用,可以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可是我们就是怀念那个恰到好处的iphone4的年代。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们不需要那些多余的东西。在希区科克,卓别林,黑泽名的大师年代,电影并没有提供那么多感官上的享受。它们并不烧脑,但每一帧,每一个镜头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洋洋洒洒半个小时写下来的观后感仅作个人记录用,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