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IMAX GT和1.43:1的宽高比巨幕画幅,恨不得把电影的每一帧都刻在脑海里,非常舍不得…
每一刷都有不一样的体会,这次更多的是从赏析的角度,领略来自奥斯卡认证的魅力。
电影除了传统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还巧妙地穿插不同时间线。呈现的层次和复杂性,迫使我紧跟电影节奏,仔细辨别时空变换带来的人物心理的转变,一秒都不敢错过。
同时电影的节奏掌握也恰到好处。在紧张的情节中,快速剪辑增加了紧迫感,而在深刻反思的片段,则通过缓慢的剪辑节奏让观众有时间沉浸和思考。这种对节奏的精准控制,充满张力,又不失深度。仿佛在深海畅游,深深地吸气之后猛扎入水中,睁眼便看到蔚蓝的世界…
伟大的艺术品配上基莲伟大的蔚蓝色眼睛,简直是珠联璧合如虎添翼,相得益彰[皱眉R]真的太漂亮了
诺兰通过深入基莲的眼睛,捕捉那一闪而过的情绪,让我感觉自己被紧紧地绑定在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中。每一次眼神的变化,不仅传递着角色的情感,也反映了诺兰对于人性、科学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在他的镜头下,基莲的眼睛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叙事工具。
此外,诺兰对光影的运用强化了这种视觉和情感的效果。他在不同的场景下利用光线来突出基莲眼中的蓝色,让这双眼睛变得更加生动和多维。无论是在实验室的冷光下,还是在夜晚爆炸的强烈反差中,基莲的蓝色眼睛都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最难忘的声音,还当属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奥本海默在群众面前讲话时大家的跺脚声。轰鸣的震撼到现在仍能感受到我心脏的余颤…它是对二战取得突破性胜利的直觉式庆祝,这种物理动作释放了在场群众内心的极度兴奋。然而,这个动作同时也象征着奥本海默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焦虑,反映了其对所创造的破坏性力量的深刻认识。这跺脚是他内心冲突的一种回响,是他对使用原子能造成潜在灾难的担忧和负罪感的加深。虽然身处人群之中,但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立——他们无法完全理解他所承受的痛苦和责任。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期待某天能有机会看到70毫米胶片版本的《奥本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