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价值来自作者,信赖导演比信赖主演可靠得多。”——安德烈·巴赞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内心其实一直都在挣扎:“一部传记类电影,真的值得去电影院买晚场的IMAX看吗?”看完电影后,答案呼之欲出——值得。

电影的前半段对于我个人而言稍显无趣——跟随电影镜头去体验导演心目中科学家的日常,即便这也已经是我穷极一生也无法到达的世界,但伟大如科学家也是人,他们会和导师闹矛盾,会被同学嘲讽,会独自一人思考问题……他们正是在看起来并不波澜壮阔的生活片段中创造伟大。片段交织之间又插入了诺兰构建的想象中的量子世界,于我看来也是一种奥本海默的思维碰撞的外化,搭配上极具质感的背景音乐,是诺兰的风格。

从奥本海默接手曼哈顿计划开始,到核弹被引爆前后,是我认为逐渐点燃观众情绪的第一个高潮部分。这一部分交代了奥本海默对基建、人才等各方面资源的统筹分配,戏剧冲突感主要体现在了计划的保密性和军方对效率的要求上,能略微窥见当时这个项目推进之难,感受到奥本海默本人的统筹协调能力。其中奥本海默雨夜走入正在讲课并且主题刚好是反对核武器研制的课堂那一段画面,真的让我内心惊呼他好像西部世界的黑衣人,睿智的神情令人感到一丝丝畏惧——He will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the worlds.

另外确定核爆地点的那场会议真的会给每一个普通如蝼蚁的你我以心灵震撼,“我和我妻子去过京都度蜜月,那是个不错的地方”,掌权者的个人喜好决定了数十万人的生死……然而仕途难,难于上青天,抬头仰望长咨嗟,精明如施特劳斯也失败了不是么。

核弹爆炸这一部分的拍摄,很真实且震撼。现在仔细想想依然觉得这种级别的事件,往尽可能真实的方向去拍,就是最好的选择。科学家往脸上涂防晒霜、众人戴上防护墨镜、趴在地垫上等待黑夜被点亮……随着倒计时结束,颤抖的手指按下按钮,天空被点亮,奥本海默的脸显出过曝一般的光亮,随即所有人欢呼。接着才是巨大的爆炸声,切换了三处镜头所以是三次爆炸声,很执着地还原了光速大于音速这一科学原理。原子弹爆炸时对奥本海默的镜头特写一定是最精细的,那种对成功的喜悦和对未知的恐惧应该都需要在他的脸上、眼神中、表情里找到落点——He becomes Death, the destroyer of the worlds。另外最让我满意的是倒计时并不拖泥带水,最让我不满意的是IMAX的屏幕竟然也装不下画面了,个人觉得那一瞬间是让我最出戏,感到这跟真实的核爆相比就是小儿科的时刻,诺兰采取了特写“核爆”近景的方法,个人觉得不如《星际穿越》里描绘卡冈图雅全貌,以及将其与人类飞船进行大小对比时能给我带来巨大的视觉、心灵震撼。

人生就是起起又伏伏,只看了一遍的我已经不记得原子弹被成功引爆后奥本海默具体是怎么辉煌的了,只记得聚光灯、杂志封面、人声鼎沸,一如诺兰所配的一曲令人印象深刻的bgm,无数人穿着皮鞋整齐划一的跺脚声,急促的节奏令人发慌,仿佛有意让人无法安静地走入良夜。我印象中这段bgm好像在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见面后、接手曼哈顿计划前就出现过?结合影片末尾揭示的他们二人的对话,是否也通过配乐层面呼应奥本海默早已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呢?

接着是影片的第二个高潮部分——专为奥本海默下套而设置的个人听证会。语言、文字本是为了促进人类文化传播而发明的,但在一个小房间里,语言用来攻击科学家及其亲人、好友的心智,文字用来记录歪曲的事实,再加上政客的阴鸷狡诈,让这一段显然成为了政治惊悚片。这一段是身为普通人更能感受到的无力感与恐惧感,毕竟是名气与成就如奥本海默也身陷囹圄,更何况你我。

在这一部分拥有高光时刻的还有凯蒂,在经历了丈夫当着一众政界要员坦白其出轨的事实后,在自己与丈夫对政治迫害的态度不同时,她依然在面对咄咄逼人的钓鱼执法时头脑清晰地站在丈夫一边,以犀利的语言驳回对方的攻击,甚至赢得几个政客下意识的认可。在我看来她不是爱一个男人,而是选择了站在科学与真相这边,毕竟她也曾经是最新潮的美共组织中的一员。尤其是联想影片之前还刻画了她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的形象,面对孩子的哭闹,在丈夫回家也没有给予及时的安慰而哭泣。这两种形象的结合真的让我觉得很真实:是女人,是科学家,是母亲,也是妻子;会因生活琐事而崩溃显露出脆弱的一面,但在关键时刻也会从柔弱的身躯中迸发出神奇的能量。奥本海默与凯蒂,或许无关爱情,而是战友,尤其是凯蒂最后出场的一幕是问奥本海默是否把这场迫害当成了对自身的救赎(大致意思,具体台词我记不清),我认为她已经是作为奥本海默的战友而平静甚至面带微笑地说出这样一番话。

那么提及爱情,去他妈的爱情,影片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奥本海默出轨的戏份,本身就没多少篇幅,我本人其实没什么感觉,甚至觉得诺兰是基于尊重史实的态度拍了这一段,毕竟奥本海默确实出轨了。但塔特洛克的出现到死亡,更重要的是她的美共身份对奥本海默的影响,以及她的死应该也属于政治play中的一环。如果抛却史实,把这一段换成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实施期间为了解压玩了一款电脑游戏,结果游戏开发者是美共,奥本海默因此被怀疑通过游戏通敌而被审判也毫无违和感。只不过船戏可能噱头确实更大……

临近结局,现在回味一下还是觉得诺兰拍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即便个人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坦诚仍然只换来That's it的定罪(具体的台词真忘了),但是在狭小听证会之外,面对无数闪光灯,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施特劳斯大获全败,这是奥本海默在电影中的胜利,我相信在荧幕前的观众心里,奥本海默更是最后的赢家。

我向来觉得我是一个共情能力不强的人,但看完《奥本海默》后竟能滔滔不绝出长篇大论来,我觉得是因为诺兰牛逼。

最后,诺兰还是那么喜欢首尾呼应,那我也来点个题。普通如我,以往通常只去电影院看特效大片,如今我多了一个选择——既然喜爱仰望星空,那么仰望人类群星闪耀时也会是今后观影的一个选择。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