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奥本海默,但又不至于很痴迷。影片一开场,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是一部很典型的诺兰电影。怎么说呢,这部电影就相当于诺兰生涯中时间线的混乱程度最入门级的片子。该影片直白清晰的理解程度导致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受到了《信条》的洗礼(开个玩笑)。
诺兰在中国行中面对无数采访也多次表达自己是一个很传统的电影创作者。因为电影就是电影院的产物,所以电影在视听上也就注定了会比其他媒介更具震撼。
我看的是IMAX GT的版本,方方正正的荧幕。从影片的第一帧开始我就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上一次给我这种声临其境的体验还是2019年李安执导的120fps的《双子杀手》。
特地看了看这部片子的摄影指导和声音监制(Sound Supervisor),都是诺兰的老伙伴了。声音监制也做过《黑亚当》《国王理查德》《神奇女侠》《信条》《敦刻尔克》等片子,以至于我会期待这部片子的终混会不会和信条一样,模糊对白的清晰度。但我发现奥本海默好像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视听段落吧。首先第一个是开场没多久不停穿插在奥本海默脑海里的爆炸回忆,低频细节真的好充足啊,再搭配着满屏IMAX的画幅,确实是只有影院才能带来的感觉。
第二个是三位一体实验。我们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整部影片的节奏从开始到三位一体实验,情绪走向是不断的往前递进,越来越急促,愈发紧张,直至三位一体成功引爆……急促的呼吸声,脑海里飘显出和情妇的对白,最后才是地动山摇的爆炸声。
第三个就是奥本海默在三位一体试验后去做演讲,视觉和听觉的效果逐渐主观化的同时,也能够坐在观众席上体验当时奥本焦躁不安的内心。
但这影片我觉得最大的毛病就是既然作为一部奥本海默的自传电影,既然影片的时间线明显的区分出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但正常的戏剧冲突肯定就是放在二者之间,但是诺兰的处理手法还挺不符合他的,这种处理有种浪漫主义文艺电影的处理方式。所以我觉得没有能够加强二者之间的对立冲突,其实也算是一个败笔吧。
在我看来,影片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太过于解读的主题和内容,无非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些zz问题,一些延伸,一些阴谋论。
整部影片看下来确实觉得很克制,很理性,情绪表达也不像《星际穿越》那样大开大合。但就是影片太过于冗长。不知是制片方的要求还是其他原因,本可以删减些片段,使影片更加的精炼。能够感觉出来,诺兰这部电影既想保留他的结构美,又希望能够做出有别于其他的电影。
孔子在《论语》中说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句话其实是在表达,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应该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奥本海默》中,我总是觉得形式大于内容了,很难在情感上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原子弹之父,作为一个天才,自己在情感上又怎么能和他产生共情呢。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在观感上倒是挺震撼的,简单点说也可以是一部IMAX的宣传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