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他是原子弹之父,是改变世间烽火之人,导演克里斯多福. 诺兰(Christopher Nolan)将其一生化作三小时的传记电影《奥本海默》,探讨科学、道德与政治之间的界线。 奥本海默该是罪人抑或英雄?
「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奥本海默就是这个世界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他创造了我们当今的世界,无论是好是坏,人们需要看见他的故事,需要相信他的故事。」 ——克里斯多福. 诺兰
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无数人等着将诺兰拉下神坛,但他始终稳坐龙头,不遗余力拥护戏院观影体验。 主修英国文学,凭着对电影的满腔热情、近乎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在全球各地扎扎实实掳获大批影迷,或称「信徒」,耐心等待他的下一部作品,等待他再度透过影像魔法告诉观众:我们眼前的世界背后还有更多东西。
他所拍出的电影,部部皆为大银幕而生,无论《全面启动》、《星际效应》、《黑暗骑士》三部曲等,或近年来《敦刻尔克大行动》、《天能TENET》到2023年的《奥本海默》,知识与信息量益发庞大的同时,不断挑战历史、传记、谍报各种题材,精心打造史诗般的剧本及格局,完美掌握介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微妙平衡,开拓出影像艺术、叙事方式的极大值。
如此个人风格强烈、不愿拉低观众智商的英国导演,从近期的几部电影皆可观察出,他明显愈来愈忠于自我,剧本不单纯停留于所谓的「烧脑」,而是从题材、议题、叙事手法,乃至观影门槛,超越以娱乐或艺术价值为诉求的层面,更具焦在「为世界打开新的视野」。 此次经由传记电影的形式,为世人讲述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充满争议的一生。
人们为何需要看见奥本海默的故事? 自核武诞生以降,世界已画分成以前和以后,以历史观点而言,核武的研发并非仅止于新的武器诞生,而在于一个全新的世界被开启。
《奥本海默》所根据的原著传记名为《美国普罗米修斯》(American Prometheus: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电影开宗明义以此揭开序幕,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偷来了火种,并将其带给人们,明示着奥本海默将恒久背负着骄傲与罪恶,恒久承受着欢呼与尖叫。
诺兰向来被誉为「时间的魔法师」,时间是人们无法真正理解却又能深刻感受到的事物,所以我们在《记忆拼图》看见了时间剪接,在《全面启动》看见了时间延展,在《星际效应》看见了时间压缩,在《敦克尔克大行动》看见了时间融合,在《天能TENET》看见了时间逆转,而在《奥本海默》则是时间静止,恒久静止,在历史性的瞬间,在近乎零的可能, 在爱因斯坦转身过后闭上双眼的时刻。
电影透过奥本海默争议性的安全许可听证会,先是串起他的求学生涯与学术研究,中段聚焦于核武研制,以奥本海默为负责人,招募一群顶尖科学家,共同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打造对抗法西斯份子的终极秘密武器。 本以为原子弹试爆已是整部电影的高潮,殊不知后段才是令人目不转睛的真相揭露,潜藏在规模庞大的「曼哈顿计画」之下,不出操弄意识形态的政治角力,促使奥本海默成为美国反共圣战中的烈士,惊心动魄交织出此位「原子弹之父」一生的起落。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引爆的刹那,整个世界仿佛屏气凝神,刺眼的光芒震慑万物,我们都忽略了音速与光速的差异,几秒的死寂过后才是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响。 这一瞬间,成为他终其一生试图遗忘的记忆,宛若战争在人们心头留下的痕迹,不断纠缠,不断发生。
记忆就像梦境,不存在开头、结尾,与基本逻辑,他反复忆起于众人欢踏步声中步入礼堂,忽然分不清台下是欢呼抑或尖叫,是兴奋抑或痛苦,难以辨识强光下渐渐破碎的脸孔,故作镇定发表自己应发表的言论,下一秒却惊见脚下的焦尸,以及户外呕吐的人们。 我们彻底被拉入奥本海默的内在世界,只有他目睹自己双手沾满血腥,每个步伐矛盾紊乱、摇摇欲坠,覆盖着同时身为英雄与死神的罪恶感。
彩色画面为奥本海默的观点,黑白画面则是路易斯·史特劳斯(Lewis Strauss,前美国原子发展委员会主席)的视角,诺兰审慎提供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点,在话留三分的内敛叙事中,观众渐渐知晓两人之间的恩怨从何而来,甚至以彼得‧谢弗(Peter Levin Shaffer)的舞台剧《阿玛迪斯》中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和安东尼奥‧萨里耶利(Antonio Salieri)的关系作比喻:一个杰出、受困的心灵,以及一个气度狭小、握有权势的男人,既仰慕也折磨他。
可以见得,当掌权者永远留在影子里的同时,没有任何人的一生经得起放大检视,往往充满不容弥补的错误,即使奥本海默某些层面已贡献无数。
作为传记电影,多数作品难以避开英雄主义的窠臼,而从《黑暗骑士》三部曲便可窥知,诺兰并非否定英雄主义,而是人们过去所向往的英雄主义几乎不可能实现,但英雄理应是一个象征:「真正的英雄是看不见的」。 所以,为小男孩披上外套的高登局长是英雄,敦刻尔克战役中努力存活的军人、平民舰队的渔夫都是英雄,努力探索未知的奥本海默也是英雄,无法抑制探索全新世界的渴望,坚信原子弹用以制衡纳粹、法西斯主义,最终却释放出无人能控制的巨兽,并将这只巨兽拱手让给了官僚体制。
天才未必是智者,那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智」,于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 Truman)的蔑视、史特劳斯的布局之下,奥本海默终于理解真正的阴沟不在未知的世界,而在已知的人性。
《奥本海默》紧扣着三个核心要素:科学、政治、道德。 原子弹的发明不只是科学革命,更与政治息息相关,而现实再如何混乱,诺兰的作品始终离不开黑暗时刻的人性良善,乱世之中人文精神,镜头下的主角几乎都保有崇高的道德良知,这也成为日夜折磨奥本海默的幽魂,他明白身为科学家的伦理责任,但这份责任却超乎想象地庞大,压得他不知该从何为自己辩解,终其一生为此项发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以及原子弹对整个人类文明造成的深远影响付出代价。
诺兰:「我从来不想拍出一部说教式的电影,我不想告诉人们如何思考,或传递特定讯息,而其中有无可避免的虚无主义潜藏于现实底下,就是他以无法回头的方式改变了整个世界,这里不存在任何真实的救赎。」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的伟大,就如同为历史题材的前作《敦刻尔克大行动》,诺兰无意以结果论断善恶是非,或简化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是试图以宏观的角度为观众如实呈现奥本海默曾面临的种种处境:他的贡献和他的罪状、他的伟大和他的渺小、他的自负和他的悔恨,同处天秤两端,背负普罗米修斯之火,无可避免走向悲剧英雄的下场, 并将根本问题抛回给坐在影厅内的每一个人 —— 奥本海默一手形塑了当今的世界,而你又会给予他什么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