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所蕴含奇迹之多绝非远古先知的梦境所能构想,所拥有的灾祸之恐怖也非天启所能描绘。”——《文明6》

奥本海默此人的生平很复杂,联系了很多彼此互斥的概念/事件,譬如美共运动与麦卡锡主义对其的反对、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对其的批评、原子弹与其诞生后的许多争论,其中每一项都让人们津津乐道了许久。

1)红色思想的浪潮曾在全球风起云涌,随后冷战代表的意识形态对峙,可以说在人类心灵史意义上都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后它倏忽间近似于消隐无踪,政治又重新回到“永恒的利益”角斗场的定位,再不会为了证明某种优越性而进行譬如太空竞赛之类的跃进,结果却让许多人扼腕叹息。历史如何论定这浪潮的是是非非,很可能会决定这思想未来能走得多远,而这或属于这一代“国人”的任务。所以我一点也不奇怪诺兰对此谈得浅尝辄止,毕竟对美国人来说这或多或少属于过去。

2)虽然牛顿被公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起点,但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科学(学术)研究的一大标的其实是普通人类的感觉,科学的公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揭示了人类直觉背后的深意。但是量子力学不是这样,它反直觉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完全不符合人类的感觉、想象甚至是理性思维。当它走到现代弦理论的位置时,它甚至不可被证实、不可被证伪,但正如电影所说,理论的作用有其极限。现代科学的这种样态,是彻彻底底地超出人类“本来”的能力了,所以在电影前期,那些振动的弦、闪烁的点等等,就是在捕捉这种“失控”。

3)核弹的诞生,则代表了另一种“失控”。在核弹以前,远古先知们已经揭示过世界末日,但那是神话、是故事。核弹则不同,它所带来的人类的末日是“确实”的,而且还是人类亲手制造的,于是它既是奇迹、又是灾祸。奥本海默作为打开这奇迹之门的人,被崇拜着,成为了英雄。奥本海默作为带来这灾祸的人,被自我(和包括导演在内的后来者)进行道德审判,所以电影给奥本海默施加以大量眩晕。不论“互相确保摧毁”为几十年来的大体和平做了多大的贡献,人们不会停止对全面核战争带来的文明末日的恐惧。而这恐惧越是强烈,越是会导致某些势力“我也得有”的冲动,现实世界,从未有过“程心”。

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印象就是“失控”,那些强烈的音效、突如其来的光影效果,全都是在说这个。这“失控”的原因就是,人类已经成为“走到岸上的鱼”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改变。所以,在片尾一个俗套的“恶人恶有恶报”的故事后,年轻人会提醒这个恶人,你的事情并不重要。

有空得再看一遍。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