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哭声
影片中,奥本海默的孩子们总是在哭泣,发出令人烦躁的哭声。仔细想想,这两个孩子出生于二战末期,也是核武器研发成功的前夕,当他们长大后正是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全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下。而这种恐惧正是来自此时奥本海默呕心沥血的研究,是孩子们的父辈留给他们的遗赠。孩子们毫无选择地被抛入一片恐惧之中,被迫面对那如同一团乱麻的世界,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的不是战后的和平与希望,而是新一轮的困局。所以孩子们的哭声是对于未来的恐惧,他们对于将要接手的这个世界感到不安,同时也是来自未来的对于父辈此时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的控诉。
2、zero will be nice
影片中多次强调了链式反应——由一颗中子轰击原子从而释放更多中子,再轰击更多原子释放更多中子......最终“BOOM!”发生核爆。我认为在影片中这颗中子就象征着奥本海默,他开启了一场他自己乃至全人类都无法控制的链式反应。在原子弹诞生后,它就不再受奥本海默的控制了,他眼睁睁地看着美国政府把原子弹从他手里拿走。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不论是奥本海默还是美国政府乃至全人类都无法真正的掌控它,自此人类第一次掌握了一种自我毁灭的手段,就像危险的火苗被交到了孩子的手里。影片中,对于原子弹试爆会毁灭世界的可能性,奥本海默的预测是“接近于0”,此时中将才第一次感受到事态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乃至想象,他说“如果是0就好了”。最终,试爆没有毁灭世界,但奥本海默还是说“我们已经毁灭了世界”,因为此时核弹这一链式反应还在继续,没有人能够预测拥有了自我毁灭能力的人类在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像奥本海默写了整整一个黑板的算式来论证核反应不可能发生,但它就是发生了,并且就在他咫尺之遥的实验室里。即使是在冷战结束多年后的今天,所谓核战争看起来似乎已然远去,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自我毁灭的力量仍然掌握在人类手里,链式反应已经开始,世界被毁灭的可能性也许接近于0,但终究不是0,并且再也不会是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