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本善的叙事演绎:当看到豆瓣简介时,原以为本片会以研制原子弹的艰辛刻苦来打动观众,从而收割一波情怀账。可是当看完影片时,我才明白为何这部电影称得上座无虚席——奥本海默研制原子弹的生平故事是一个基本剧情,但他在研制前后对武器的心态变化才是真正出彩的地方:迫于纳粹战争压力而被迫研发,出于人性同情而对武器担忧,这种既拥有对保卫国家安全的悍然又依旧人性本善的心理才是最令观众动容的点。而导演也恰好从奥本身上找到了这样一个切口,从而直击观众内心的最柔软处,我想这才是本片叙事中最成功的一点。
二、人性复杂的精准拿捏
一个事实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考虑便存在着不同的解释——这是芥川龙之介《竹林中》所想表达的哲理。本片亦是如此,施特劳斯根据自己所看所想的角度拼凑了一个他认为的事实,即他认为的 奥本海默在爱因斯坦面前说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因此爱因斯坦才会对自己不重视,因此后续施针对奥本的心理便可以被理解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结尾告诉了我们答案:二人的谈论一直在围绕原子弹所产生的后续后果,这个沉重的话题令爱因斯因重视而忽略了其他不必要的人际。可是罗生门的道理却在悄悄生效——人们总愿意将自己是受害者作为第一出发点,而后续的处理方式(无论是为自己辩护还是主动攻击他者)都会被自己认为是合理的,是十分自然的。而这也正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在观影期间,我也对本片黑白、彩色双重影像的运用产生了疑惑。原以为是奥本不同的人生阶段才采用了不同的影像颜色,其实,这是导演出于视角选择的不同而设置了不同颜色——彩色影像为奥本视角,黑白影像即施特劳斯。因此,结合上文,奥本的彩色视角也不一定正确,黑白影像下施视角所看到的或许也是一种真相呢?但无论如何,导演用这样的方式也让视角选择变得更加可视化,从而真正推动了观众对叙事的完整理解。
三、隐私暴露的可视化处理
这一部分我想谈谈私以为本片称得上最有灵感的镜头,即奥本被审判时从衣冠楚楚到半身裸露的这段呈现。短短几个镜头,奥本从有衣可穿到无衣可遮,其实象征的就是听证会对奥本的精细审判,以及对其个人隐私的极致挖掘。最终裸身的奥本也是自己隐私一览无余的镜头化呈现,这才算是导演真真正正用画面讲故事的体现!
最后,也想再谈谈其他和主题无关的方面:精细的原子,震撼的爆炸,当我得知本片所有的镜头都源于实拍,毫无特效的修饰后,我的确十分吃惊。而多线故事的交叉剪辑也同样拥有逻辑,而不是像程耳《无名》的无逻辑多线交叉剪辑处理。插个题外话,私以为《无名》是对《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一次失败模仿,其所呈现的只有叙事的乱、形式的花以及影像风格的同质化呈现。
以上便是我对《奥本海默》的私人评价,同时也十分期待诺兰下一部的鸿篇巨制!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