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盗取了火种,并将其赐予人类,为此,他被锁在岩石上,受到永恒的折磨”
电影开头的这句话仿佛道出了奥本海默的一生,他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升腾在广岛、长崎上空的辐射云是他走上神坛的高光时刻。我以为这是一个倒叙式来讲述科学家丰功伟要的一生。然而诺兰的电影如果只是单线型叙事那就不能叫做“诺兰风格”了。
伴随着恒星爆炸之后的黑幕,影院一片寂静,镜头里的雨滴声以及奥本海默木楞的表情,仿佛在提醒我们电影开始了,就是这么出乎意料,没有长卷式的独白或者后人的回忆,而是直接以奥本海默听证会为中心,四条叙事线索并列前行,时间和空间在谈判桌上来回拉扯,开头的第一个小时似乎要被来回切换的蒙太奇绕的晕头转向,当你慢慢走进荧幕,沉浸到动荡不安的二战时期,听到熟悉的名字“爱因斯坦”“杜鲁门”“斯大林”等等,那个遥远的20世纪已然浮现在我们脑海中……不得不感叹一句诺兰拍摄手法的宏大和精密,犹如莫比乌斯环在无限的循环中发现奥秘。
接着来说整个故事线,电影的开头仿佛是“垂死病中惊坐起”,奥本海默在谈判桌与委员会成员对峙,开始回忆欧洲求学经历,诺兰多次讲镜头近距离地展示奥本海默的眼神,求知的渴望,不被理解的郁闷,意图报复的心机……科学家不是光鲜亮丽的演讲者或是深耕于实验室的思考者,他们也有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甚至比常人还要可怕,肮脏。回到美国之后,他在弟弟弗兰克的带领下参加美共地下活动,邂逅了知性高傲的琼,他想通过自己读过《资本论》的经历向琼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琼却认真地指出他的错误,这里其实是让奥本海默有些意外的,琼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她富有学识,不接受海默的玫瑰花,在与海默性交流时,也是处于上位的,这些隐喻的镜头无不透露出诺兰的“女性意识”,包括后面不会打字的哈佛化学女博士,女性的工作不能被简单定义为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她们依然是一群闪耀的群星。奥本海默在研究原子弹期间,几段情感纠葛,从没有真正地在某一个女人处安放自己都灵魂,该说这是科学家的放荡不羁呢还是人性的欲望驱使呢?不得而知,但也在告诉我们不要给身边的人“强加滤镜”,每一个人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科学与人类世界的思考,不管是《星际穿越》还是《敦刻尔克》,诺兰的电影都以烧脑著称,每一部都是建构于宏大的历史背景或者宇宙空间,这样的电影鸿篇巨制,国内几乎没有人有这样的认知和想象能把人类对历史的思考,对宇宙的探索表达得这么淋漓尽致,依然是熟悉的蒙太奇,总是出乎意料的声音,还有语言的幽默,对于原子和中子的爆炸,恒星的毁灭,诺兰用他的拍摄技法向我们展示了量子物理学的魅力,原子弹的真实威力。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一串数字。再回到主题,究竟是科学打败了世界还是世界打败了科学?奥本海默的原子弹打破原有的帝国主义格局,世界重新洗牌。当他开始思考世界,愧疚死去的20万人的时候,世界站在科学面前,现实的世界却给了他永恒的惩罚,凯蒂不止一次问他“你真的不对这些侮辱反抗吗?”奥本海默该如何反抗呢?是向爱因斯坦一样再也不回祖国,还是就这样为“鱼肉”呢?电影都最后奥本海默被总统授予勋章,是真的世界承认了他的科学吗?爱因斯坦的那句话终究还是应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