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个小时,基本没有尿点,节奏把握得很精准,诺兰这一次还是不负所望,交出了完美答卷。
1.硬核物理知识背书,双线叙事手法,拍摄技巧精湛。故事开篇就没用什么废话交代出奥本海默存在的时代背景,形象的展现了人类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科学繁荣,现代数学、物理学突飞猛进的爆炸式增长,片中无论是一闪而过的人物还是人名,展开来说都是业界翘楚——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新一轮群星闪耀时代交代得简洁明了,故事由此展开。中间花大量时间描述三一试验的细节,其中一闪而过的爆炸、撞击、闪光、裂变与聚变(勉强把这个叫空镜的话)能更生动形象的向观者展示物理之美。
彩色与黑白的两条明显的叙事线分别带入奥本海默与施特劳斯视角。片中诺兰导演的感情天平倾向得还是很明显的,奥本海默的彩色与施特劳斯的黑白分别对应着这两个人物的正邪对比。
对声音的把控:首先,bgm虽然不是汉斯季默了但与电影走向极度贴合,依然保持着极佳质量。其次,有很多声画不同步的处得十分有趣,印象深刻的几个画面,一个是原子弹爆炸试验进行中,所有人都是先看到画面——蘑菇云起来了,那几秒钟没有任何真实声音或背景音,就这样持续到观众已经适应了以后,突然猛烈的像鬼叫一般的巨大声音充斥整个画面,让人感到兴奋中伴随着恐惧(也从侧面说明了光的速度比声音速度快)。另一个是奥本海默原子弹研究成功,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接受众人的膜拜,进入那个跺脚声、欢呼声与奥的真实精神状况差距极大,这种割裂感表现得极其到位。
2.对人物的精细刻画。优秀的作品对人性的刻画一定是黑白参半、明晦夹杂的,既然本片是个人传记,那对奥本海默的个人立体全方位展示就是必须,奥本海默强在对物理的天才想象力与理解,但在亲密关系上,他多少带点幼稚和不负责任,在政治正确问题上也时时刻刻在走钢丝,在原子弹完成以后面对真正的政治家杜鲁门时,二者的对话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难怪杜鲁门在后面说以后不要再见到这个傻子了。当然也要吹莲妹的细腻的演技,一个好几秒的超近大特写,还不止一次的使用,每一次在基本没有表情的情况下要完成多层次情绪内涵,表达奥本海纠结默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自我的审视和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迷茫与痛苦,极富挑战性。
3.人文主义之光闪烁。再厉害的人物,也有温度,人性的光辉总是闪耀在极其细节之处。老泪纵横的地方落在拉比对奥本海默说不想参加曼哈顿计划,往后一退委屈的说:“我不想300年的物理发展,最后就毁在了原子弹手里。”这就是独属于物理学家的浪漫情怀吧,被这脆弱温柔和对人类命运的大爱击中。
一些批判:三个小时的时常确实考验人的耐心。对背景知识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对冷战历史、杜鲁门、麦卡锡主义不太了解的话,还是会耽误对本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