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建议影迷或者诺迷不要去看映前科普,诺兰说的对,就单纯从电影中去感受这段历史,当然,诺兰这样说也有嫌疑是为了让我们能多刷几遍提高票房(🤪),但更重要的是首次的观感不同,情感铺垫,情节反转,如果提前预知的话,都是会削弱的,并且习惯诺兰叙事风格的粉丝,有着更强的期待和激动情绪,会抵消掉用于消化大量台词的疲劳和理清人物事态的思考,路人就非常建议先去看科普,大致了解时代背景与人物关系,更能让你看懂。
最终,我虽然这么想,但依然还是看了B站“木鱼水心”的“奥本海默看前必备”,是吃宵夜好奇点进去的呜呜呜,但还好,诺兰的高强度叙事与视听功底,依旧不影响我准备二刷三刷。
——剧透预警——
叙事非常紧凑,根本不留喘息的机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个视角。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说是奥本海默的生平经历和历史背景,为后面叙事做铺垫作用;
第二阶段“曼哈顿计划”与“三位一体实验”的组织与执行,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拟高潮也是急转直下的伏笔;
第三阶段,重中之重,也是有别于普通传记片的绝妙部分,诺兰最擅长最出色的双线叙事,交叉剪辑,紧张感拉满,人物的反转,事件的回顾,时代的变迁,奥本海默对自我道德的挣扎,与政治的撕扯,从私人恩怨,到民族矛盾,到国家安全,最后关乎人类的未来,世界的毁灭,逆转的真相也压不过结局的无力,两败俱伤的二人,使沉默振聋发聩。
两种视角:
聚变fusion黑白部分是以施特劳斯的视角去看奥本海默,反映了因为社会体制而引起的矛盾,政治人物的阴暗狡黠,意识形态的冲突对抗。检查官的诡辩,抠字眼,偷换概念,反问暗示,话语引导;整体的官僚程序,闭门听证,没有举证责任等等,都不禁令人唏嘘,而到了最后的反转,这些也全部映射到施特劳斯身上,是报应也是天意。
裂变fission彩色则为奥本海默自己的视角,人生经历,起起伏伏,表面总是保持着淡定与从容的他,其实背后却是不停的在自我怀疑,承受无穷的压力,陷入深深的绝望,各种炸裂的音效与幻想的镜头,水滴的隐喻,刺眼的光芒,轰隆隆的跺脚声,点燃的导火索,爆炸的火焰,宇宙的浩瀚星辰,让人胸闷喘不过气,直到最后一幕,解开悬念,非常简单的一段正反打对话,对标《杀人回忆》,给人深深的银幕冲击力。
两场不是法庭的法庭,不是审判的审判。“不定罪,只是否决,摧毁信誉”,一个为了进入美国内阁,一个为了证明正直人格。
一个人物:J·罗伯特·奥本海默
他爱他自己,一己之力把所热爱的量子力学带入到美国,总是开诚布公,直言不讳,研制出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减少了生命的伤亡,并且继续以自己的名望,竭力反对氢弹的研发,保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的平衡,坚守宇宙间力量的原则。
他爱他的妻子,相信他们之间的羁绊,妻子能应付满是不公和花招的审判,并且予以反击 ,也影响了后面奥本识破检察官的诡辩,勇于说出自己真正内心想法,一段非常出色对话戏,是真正的高潮,让人真正的过瘾。
他爱他的朋友,因为以前帮助过他带孩子,度过婚姻的煎熬期,所以绝对不会出卖好友,尽管被审判被污蔑也会承认“我们还是朋友”。
他爱他的家乡,立志要把物理学和新墨西哥州结合起来,最终他也做到了,洛斯阿拉莫斯成为了历史上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地点。
他爱他的国家,尽管他的国家正在抛弃他,他没有听取爱因斯坦的建议,选择逃避,他会据理力争,平和正直,光明正大的反击,尽管很无力。
“谁会为了自己的一生而辩解呢”
“两个人的对抗,赢得是美国”
“愚者才会光明正大,最终还会反噬自己,权利只存在与阴影之中”
而最终,施特劳斯才被自己的自负阴暗,小人之心所反噬。
“有没有可能他们根本就没有在谈论你,他们其实是在谈论一些更重要的事”
“你以为你忍受屈辱和折磨,世界就能原谅你了吗?”“以后再看吧”
后来,肯尼迪为奥本海默平反,《美国的普罗米修斯》让大家发现这段历史,诺兰拍了《奥本海默》让大家熟知这段历史,奥本海默的一生,并且深深的感受到了那种遭受羞辱和折磨的无力感。文学讲述故事,电影演绎故事,人物得到平反,真相得到公开,历史的意义得到见证。
如果要说缺点,也是有的,女性角色太淡化了,工具人或背景板,几句话就相爱,床戏没必要,谈婚论嫁太赶,让人毫无情感基础,难以理解与共鸣。
再谈片外:
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
每个领域都应存在的意义,物理学哲学,科学文学,科学家改变文学家的生活,文学家引导科学家的思想,追求真理,情感共鸣,谈论正义。
高强度的叙事节奏,密集的台词对话,众多的大牌客串,炸裂醒脑的音效,诺兰的剪辑其实已经很明显在中和台词和人物的繁多,各种跳切,铺垫暗示,对应人物都非常到位,看两到三遍就会完全理顺故事。
诺兰不愧是英国文学出身,引用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偷火种送到人间,然后被惩罚,捆绑在高加索山,经历生不如死”的章节,简直无比贴合奥本海默这个人物。
而奥本海默所念的《博伽梵歌》“我现在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也是让人细思极恐,后怕不已。
奥本海默是上世纪40-50年代的普罗米修斯,原子弹则是火种。
而现在势头正旺的“AI人工智能”就是当代的“原子弹”,因为一个伟大的科学进步总是伴随着毁灭世界的风险。
更令我悲痛惋惜的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遭受过这种人类社会的“链式反应”,时代的碾压,宿命的轮回,所谓的政治颁奖,头衔名誉,其实是廉颇老矣,鸟尽弓藏,哄造前浪,让人不禁思考,在宇宙真理和意识形态,社会体制和政治阶层中,你会为了什么而去辩解你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