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突然想明白了,我如此喜欢这个电影除了对物理知识的优雅的视觉化呈现的喜爱之外,那种克服重重困难都要实现目标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其中的内核。
在庞大的物理学领域里敏锐地找到方向,然后从实验转理论,再到成为领域专家。人物展现出对现象的极度关注而奋力的前进。这种感觉是看到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是我要的东西。开始时往往是一种极强的直觉。这和逐利行为以及追求社会认可做出的选择都毫无关联。仅仅是对知识和力量的占有的欲望。
扔玻璃杯窗外记忆闪回的段落,具象化了求学时的困境。海森堡讲课出场,波尔圣诞到美国,他们都占据画面绝对的中心,甚至有一些主角光环,其实是奥本海默的主观视角,是他精神世界里引领他的人。为什么费曼一闪而过,因为当时的奥本海默并不在乎他。
能是他来合作主持项目,是很妙的选择。尽管军方政府方科学家站的立场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尽最大可能造出原子弹。奥本海默呈现出的是对这个目标的绝对的信任,中间种种坎坷都没有阻止他。而当时的军方代表一下子就认出了这种特质。(当然,设计水门事件行动方案的人也是坚持信念,用尽所有手段,直到大厦崩塌。)
直到原子弹爆炸都是一个追梦成功的故事。当然后期就是追梦失败的部分了。他太相信个人能控制局势了。政治显然不是他熟悉的领域,他再也没有遇到能继续引领他走下去的目标以及强大的同行的人了。
他去见塔特洛蒂的段落也是通过主动性显得异常有魅力,其中大量镜头身体展现的是自然的生理性的吸引以及语言里提供的是精神上的支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能聊生涩话题的人是多么的难得,这已经超越了性别。
下半场里笑话里面的肯尼迪反而像是下一个要凭借信念出场的人物,成为新闻报道里的‘另外’开始,创造传奇。
传记片的问题很多在于采用主观视角美化个人经历,忽略历史潮流中的诸多因素。传记片中理想化的另一方面,其实这种视角已经是个人视角所能达到的极限了,普通的人生更加不具备。也是传记片的魅力,另一种意义上的历史改编的成人童话故事。
电影带给我的彩蛋式的安慰是主角隔壁的很抵触造原子弹的实验物理学家发明了CT。相似的道路,个人意识和选择的不同,最终可以结出不一样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