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部片子,但不喜的是诺兰在最后四十分钟用无可挑剔的叙事技巧将影片最具张力的部分消解成了一出俗套的悬疑戏。

无论从黑白画面相互碰撞,从不同时间原点共同谱写剧情的叙事,还是哄耳嘈杂却又撼人心魂,不断将感知和大脑推向爆炸顶点的配乐。我必须说我觉得这是一部精美的工业品,一部神秘而又冷漠,广阔却又诙谐的工业品。

可以说奥本海默是诺兰玩弄他叙事技巧最成功的一次表演。以核爆作为切点用不同的时间段落展开的叙事将线性时间裁剪,打乱,用不大符合逻辑的展现方式深化奥本的割裂形象,加深着故事的悬疑属性。黑白和彩色两种画面的交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奥本心理和现实的矛盾。两者画面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模糊了边界,最终在影片的最后汇合成一体——开篇中黑白场景的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的对话在电影的最后呈现彩色,不仅揭示了电影的最后一个悬念(也用讽刺结束了斯特劳斯和奥本的“悬疑”),也连接起两种画面最终在一个人物线性人生的基础上呈现了一种“循环宿命”(不知是否贴切),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一开始结局便已注定——“我想我确实毁灭了这个世界。”

影片中“核爆”部分在三个小时的时长中只占了一小部分,但却作为剧情的中心和时间分割,让整部电影原本杂乱的交叉剪辑和交叉叙事有了一个核心——虽说电影中的核爆只有一瞬,但带动了剧情像链式反应一样不断展开,用一环一环的冲突和节点让奥本和观众一同消化核爆带来的巨大震撼以及久久不去的焦虑,痛苦以及反思。用一瞬的爆炸点燃所有的感觉和思考,将故事引向核爆过后人类那不可知的危险未来。

但是其实从始至终奥本海默的角色在我看来并没有很好的支撑起来,好像复杂又有点扁平。奥本海默对权欲有着贪婪,对天资有着傲慢,对社交有着痴傻,同时也对人类有着愧怍,对和平有着渴望,对理想有着追逐,他像是一个多面的天才,但我始终找不到那个裂变核。影片用他人的话语不断深化着一个“殉道者”的形象,但我找不到奥本海默追逐的那个“道”到底是何物。是那枚点燃死亡的核弹吗,是他口是心非不断表演不同面孔以追求的权欲吗,还是他在灾难过后“痛彻心扉的悟诤谏的自我救赎”吗,抑或那个爆炸里所蕴含的无尽真理?抱歉奈我能力有限,有些想不明白。

我看到的就像是一场“笼罩而来的个体毁灭”奥本海默在权力之下保持不了自由,被剥夺了选择,纵使科学家有着人类最后优秀的大脑,所寻求的也是人类最渴慕的真理,但是在政治,在人际,在现实的权力面前,他们也只不过是被摆弄的棋子,被动“化为死神,世界的毁灭者”,他无法主张原子弹的使用和氢弹的研发,他无法改变人类对权力的贪婪和死亡的威胁,他像是一场爆炸,笼罩而来,无声无息,在追逐中毁灭了自己。

(高三生抽时间看完以后乱七八糟写着玩的,实际很多想写的都没写,一方面是没这能力整理表达出来,一方面是一觉起来就要回学校了)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