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陷入沉默,只能说环球真是为了讨好诺兰,真是绝,顶级好莱坞规模和资金拍了部文艺片(观影门槛不低,需要对二战冷战的历史、麦卡锡主义以及一点点物理学的知识。)

三个小时里,奥本海默的精神世界描绘得如同同原子弹爆发的过程一样恐怖、充满压力。

从艰苦卓绝的原子弹研究,到试验爆炸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如同原子弹瞬间摧枯拉朽,从狂喜到后怕-担忧-内疚,矛盾的情绪在奥本海默内心升起蘑菇云,内心对原子弹带给世界的影响后果超出自己意料,在爆炸成功那一刻他意识到他发明了足以摧毁全世界的武器,成为了死神的帮凶。

带给其受害者的自责愧疚和与面对施特劳斯的陷害指控,同情人抑郁自杀三重压力

作为一部传记片,首当其冲就是介绍人物的生平,和揭开鲜为人知的秘密,

学生时代的奥本海默,过人的理论物理天赋像一个待被中子撞击的原子,而对实验物理不擅长的奥本海默,却接手了当时世界上威力远超人类想像的原子弹研发,但内心那个原子也终于开始疯狂的裂变

从为了曼哈顿计划被迫同gc主义情人分开,间接导致情人抑郁自杀

在学校里同科学家工程师建立工会、与gc主义者聚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招揽gc间谍进入曼哈顿计划,这些都成为后面陷害指控的“证据”

对奥本海默说,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爆炸所产生无辜者的伤亡,在美国国家层面甚至站在历史角度看仿佛是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又是电车难题)但却造成了冷战的关于核武器的军备竞赛

房间里对奥本海默的指控

其实也是将奥本海默内心的矛盾化作一场无法辩解的指控,是的,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是的,那个让广岛长崎成为人间地狱的帮凶是的,他是那个普罗米修斯,是的,是他把能让人类自我毁灭的火种带到人间。他是死神的帮凶也是普罗米修斯,矛盾的身份是时代的铸造,

在曼哈顿计划的爆炸实验成果时,爆炸所产生的火焰浓烟对奥本海默来说仿佛是沉寂已久的惊喜和兴奋,而那个兴奋过后,那阵冲击的余波同那阵迟来的震撼声浪,却一直回荡并震慑着奥本海默的内心,甚至通过银幕震慑到我们心灵

这不是一部可以去消遣娱乐的电影,这也不是一部表达自我的电影,展现奥本海默的人生不是为了赞扬或者洗白他的人或者行为,令全人类进行反思的电影,我们不是奥本海默,我们没有发明原子弹,但我们都有可能死在原子弹之下。

如同他同爱因斯坦说的,原子弹没有把天空点燃但,他们引爆了世界(核武器的军备竞赛)。

写的很乱,却是第一感受,只能说在文字表达上我也没能很拿手,但是我已经厌倦说看完就说句nb就完事,因为我花了快2千来香港看这部电影,来香港之前,我会担心值不值,现在我只能说一切正是因为去做了所以值得,这种有谋划的奋不顾身,应该是我第二次,现在坐在回家的高铁上我想说人生需要多几次奋不顾身,因为当你担忧后果而不去勇敢迈出时,才会真正后悔,而奋不顾身的后果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奋不顾身本身就是意义

后续:23.9.12专门来到东莞华南mall二刷奥本海默

之前在7月份底前往香港观看奥本海默,因内地迟迟没公布公映日期,而有了去香港观看的计划。

后来内地引进后,了解到除了要看IMAX,还得看IMAX gt ,才能看到1.43画幅的奥本海默

于是在忙碌的8月份过后,终于在9月份找了个日子来东莞看中国最大的IMAX gt(毕竟这是离我老家最近的IMAX gt了

华南mall,一个很大的商业综合体,却也很旧,很多店铺都空缺,而相反的入门处却集齐了我能认识的所有奶茶品牌,至少得有7家

进到IMAX影厅里 看到30多米宽,19米高的屏幕时,我内心觉得这趟没白来

看到1.43画幅加上中国最大的IMAXgt,实在是太爽了,看到IMAX70mm胶片🎞️的全部画幅,视觉感官非常震撼。

大+1.43画幅+音效震撼

这是华南mall IMAX的全部优点

缺点也不少:

一是银幕上至少有十多个小方块,像痦子一样非常难受

二是部分场景亮度不够,明明是一代激光,居然连逆光时人脸背光的暗部糊成一团黑,大哥这可是IMAX摄影机拍的呀,你是IMAX gt电影院啊,

三也是最致命的

在观影过程我发现跟我7月份去香港看的IMAX有很大不同,

首先虽然有1.43画幅,但并不是整部影片都是,

有部份情节,影片画幅在1.43同1.9发生快速更替还有部分很短的镜头被切掉,【很明显不是导演本意,因为我记忆中即使去香港看的是IMAX2代(1.9画幅)也不会说画幅有很突兀的变化】这样打断叙事节奏,篡改剪辑点,让看过原片的都会觉得难受

而且由于国内版有删减和打码,使得在1.9画幅上又再次缩减,我只能说在这么一块完整的1.43画幅30多米宽的荧幕上看到1.9甚至到2.1画幅实在是很糟糕,又因为后期打码使得影片打码片段的分辨率大大降低

这里要补充一下诺兰之所以要实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要用胶片拍画质能很高清(18k)但一旦上绿幕,后期特效一上,画质就很难有保证了

总的来说,体验只能说是70分,可能没有下次了(也許得等諾蘭下一部大作)

在二刷之前刷了很多博主的背景知识介绍,对奥本海默本身的故事和其背后的创作相比第一次无准备地看更加好的理解剧情,毕竟那么多人名,第二次看才能记住80%左右(至少想得起这个名字对应哪张脸)

从感官体验来说,除了在那些1.43画幅加上巨大的IMAX屏幕带给我新鲜感,难免在二刷时会情感共鸣弱些,冷静了许多,但我也尝试去拉片思考

只能说庆幸有诺兰这样的导演愿意将一个科学家的内心解剖成一部电影展示给观众,在知道剧情的情况下前一个小时其实叙事节奏还是蛮快的,但一旦到开始执行曼哈顿计划的时候,节奏明显放缓,由于是前天晚上睡不着,早上一早就坐高铁到东莞,看到中间一度睡着,还好没有错过三位一体的爆炸

这次看内地版还有一个好处是,内地的翻译更容易理解(相较于港版)特别是施特劳斯最后原形毕露时的那段对话还有结尾同爱因斯坦的对话,都让我更加清楚和明白电影的主题

我很害怕好像看了一部电影,特别是花了时间和金钱看的电影,最后会感到不值得,但这次来东莞就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当然,IMAX gt才能看到IMAX70mm的全部画幅,但如果在内容呈现上有缺失。

更重要是即使是为了通过审核而删除裸露及性爱场面,至少要让剪辑节奏自然呀,这点真是让我很难受

我愿意为着好的影院,好的故事买单,我也本是做好会打码的心理准备,可我没想到最后处理出来这么恶心,而那些没看过原片的观众其实也很难察觉

最后我想说诺兰是成功的,奥本海默是成功的

还有香港电影票可能比内地贵个3、4倍但观影氛围和体验确实好不少(在这我要特别说一下在香港看芭比时,全场氛围超级棒,到有梗的地方,大家都能一起放声笑,相比之下,内地真的会想对保守一点,而且那一场我估计就我一个男生哭成泪人,而在香港看完奥本海默,观众还会起身鼓掌,就真的很自由)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