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诺兰宏大叙事风格的延续,影片的非线性剪辑在体现人物深度与角色广度上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黑白和彩色画面的交叉使用也表现了影片基调从暗转明的过程,在奥本海默一生活跃的时期,我们得以窥见诸多对抗关系,包括科学家与同僚、政治党员与政府调查官、丈夫与情人;由此一看核弹的研制是显得最容易掌控的那个。
在这样一个政治敏感、军备竞赛激烈且科研探索热潮的背景下,影片对二战前线的惨烈状况并没有画面表示,而是更多体现在人内心的激烈斗争中,无论是克服学术界压力接下研究计划,还是顶着道德谴责释放炮弹,奥本海默以凡人之躯做着比肩神明的选择;他眼里能看到原子能的爆炸,梦里能见到广袤的宇宙,片头说他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毫不为过,他向人类展示了探索宇宙的无穷浪漫,以及粒子之间相斥相吸的宏观美丽,他与情人的缠绵展现出了他与普罗大众在这一时期相同的迷茫,而他将原子弹投上天空的那一刻也展现了他身上的闪亮的神格。
爱因斯坦在片中的定位十分微妙,显然他已褪去了当年开创理论时的光辉,转而作为科学道路的引路人,托时代的福,奥本海默有爱因斯坦及一众富有热情的科学家们的帮助,在他抬头摘星时垫了一下,奥本海默也得以接过爱因斯坦的衣钵,在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上刻上自己的大名;然而仍旧受固于国家的管制之下,这是时代的悲哀。
奥本海默对于政治的倾好将他拖入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领域之中,来自同僚的妒忌和政府的猜疑将一个接近神明的人拉入深渊,这是多么的荒诞!幸而得益于奥本海默一路下来的爱人与伙伴,使他获得同时代人难能可贵的自由。而当历史的车轮滚下下一段路时,奥本海默也不得不面对为祖国让位给下一代接班人的情况。
很多人看到原子弹之父可能第一反应是他发明导弹后的忏悔,片中发射导弹试验之后确实有所体现,而正如总统所说,人们只有会在意是谁投下原子弹,事已至此,奥本海默对事实的妥协以及对情人的坦白在他接受审讯时被挖得明明白白,最终也将毁灭或造福世界的话题转向了个人与历史车轮的关系之上,如果说前面两小时造原子弹是一个造神的过程,那么后一小时的忏悔与反思就是将一个神明降格至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