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诺兰钟爱他的莲花,不是,钟爱他的墨菲,他那双深邃又破碎的眼睛,的确非常适合去诠释奥本海默这样一个复杂敏感甚至多变的神经质科学家。

以下是一个理科渣女,物理盲瞎,对奥本海默在观影前的认知只有原子弹三个字的观众,极其业余的主观体验简单说说,想到哪儿是哪,剧透请见谅剧透请见谅剧透请见谅。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的传记,一开始建立观众对人物的基线很重要,好在这个难不倒如此爱实拍的诺兰,上来就用星空、线条、大光圈向大家,尤其是我这种理科盲瞎展示了什么叫物理之美。

与此同时还通过审判中嵌套的回忆,从奥本海默学生时代开始起描述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躺在床上思考的奥本海默繁盛又无助,生活学习中的奥本海默笨拙又“矫情”,在实验课上搞砸实验,向授课老师桌上的苹果注射氢化物“报复”,一下子就拉近了观众和奥本海默这个高深莫测的物理学家的距离。当然回过头来看这已经在给奥本海默这个人埋人物线了:他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焦虑和烦恼,也有着完全高于普通人的思考力,但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很高的道德基准线,苹果差点被大名鼎鼎的波尔吃进嘴里,被奥本海默打掉的那个瞬间,奥本海默这个角色已经成了一个活人。

接下来电影没有直接叙述奥本海默如何回国造原子弹,而是通过奥本海默受“审判”的回忆,和唐尼演的施特劳斯之回忆,交替帮奥本海默完成了这个角色在核弹事业之外生活上的塑造。追第一个爱人琼的痴情,追第二个爱人也就是后来艾米丽布朗特扮演的妻子之物理痴情男的浪漫与滥情,还有与第一个爱人的当断不断,依然是在展示奥本海默这个角色的多样性。

当然诺兰也不会把所有写科学家的笔墨放在科学家的那点情事上。情事也好,和弟弟弟妹的关系也好,无非是来塑造奥本海默作为一个人的所有人物关系。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回忆线追忆的则是奥本海默在事业上如何建立量子力学系的全过程,在家庭关系,爱情关系处理上犹犹豫豫甚至有些优柔寡断的奥本海默,回到自己的事业上又是一副极其自信乃至傲慢的样子。

而把奥本海默的事业和私人情感两线并到一块作为人物动机和支撑的是政治,是权力。

不论是当初还在思考期读《资本论》的奥本海默,还是拜访各路欧洲同行科学家的奥本海默,又或者是回到大学看到各路学生、同事风起云涌搞各种party会议,甚至自己或被动或主动被推到政治台前的时候,奥本海默这个角色在情感上的犹疑,以及他对事业上的极度自信还略带些任性,两者全部坍缩到政治权力面前,只剩下一个幼稚单纯,只剩自我幻想的奥本海默,这也是他整个角色在这部电影中的内核。

一个用人类千年来最厉害的武器,打开了现代战争现代政治格局潘多拉魔盒的人,在一战之后,二战当下,居然几乎毫无政治敏感度,是奥本海默的悲剧,也是整个人类史的荒诞之处。

幼稚归幼稚,电影也没有把奥本海默处理成政治上的蠢蛋。尽管被政治风云吹得无处可逃,他的很多人际关系网中包括最亲近的人大多数或多或少都成了美共的一员,但奥本海默自己还是在有意间离这场政治游戏。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像他的妻子所遇见的,奥本海默所做的事,注定要改变这个世界,无法阻拦无法回头。

这里不得不说,处理几场与女人的关系,也是这部戏很好看的一笔,娄烨导演曾说,性爱只不过是展现人物关系。而这个电影大概是把这句话用到了极致,几个和奥本海默有关的女人,都在最关键的时间节点出现,推动了奥本海默成为奥本海默。不管是神经学家的前女友还是也曾经是生物学家,后来成为奥本海默妻子的女人,她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奥本海默的人。这里也通过情人,妻子以及妻子醉酒哄孩子的戏份表达了一定性别问题在当时环境下的困境,这个到戏份高潮的时候还有很精彩的一笔,最后再讲关于女性的这部分。

除了女人之外,新墨西哥州,那个后来实验原子弹的地方。那片土地其实实际意义上成了奥本海默的家,情感上的故土和乡愁,他和他妻子的定情也是在那片土地,他之后受到审判和指控其中有一点也是因为招进了他那个政治上充满“污点”的弟弟,让他在那片土地上执行曼哈顿计划。奥本海默执意招进弟弟的理由是“他最熟悉那片沙漠”,最终最熟悉的人联手把这片故土乡愁,连带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家全部亲手毁掉,充满了讽刺意味。

原子弹计划的执行部分不仅充分展现了奥本海默的事业线上的水准能力,也依然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而且越是执着的想要原子弹计划推行成功,就越能够衬托他在面对政治变化的“一无是处”。

这样的人自然是需要保护的,如果如果说女人们是奥本海默的敢于挑战的底气,那像将军那样的人,以及他的科学家同行们,哪怕观点不同甚至在某些时刻为了自己“跳反阵营”去站在审判奥本海默的对立面,依然留有那么一丝丝对于奥本海默过往的肯定,足以见得这个奥本海默这个人的人格魅力。

在漫长的审判中,质疑奥本海默的最关键一点就是为什么他当初极力推崇原子弹,并且享受荣耀,但几年之后面对氢弹计划却极力反对,到底有什么改变他?在那个政治风波诡谲的年代,在那个奥本海默的前同事因为各种各样的政治问题,甚至被送去当劳工的年代,没有人相信奥本海默从满心以为原子弹能改变世界到认为核武器能毁灭世界是出自自发的自省,这同样也是构建这个人物戏点的冲突矛盾之处。

这样一个一手促成原子弹计划的“教父”,默许团队中的人开发研究氢弹的“教父”,却在自己的项目,自己的产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显得那么多愁善感,犹豫不决。

更为讽刺的是拥有这一切决定权的人,把奥本海默推上人类审判台的人,不管是在美国本土的高层,还是在远在波玆坦的总统大人,斯大林大人,他们都没有专业,没有知识,他们对原子弹一无所有,却开着玩笑画着地盘,以“我和夫人在京都度假”的玩笑,消解了原子弹带来的几十万人的丧命和两个城市以及人类史上的永久性伤害。

而这些矛盾冲突自我纠结,在原子弹发射成功的庆功大会上,奥本海默彻底爆发,实验室所有人的欢呼雀跃、痛哭流涕、震耳欲聋的地板响声,已经不是对奥本海默的奖励,而是死亡诅咒。就像奥本海默第一任女友所说,“你是死神,你将毁灭这个世界”,一语成谶。

至此戏剧进入最后一幕,奥本海默开始自己把自己送上审判台。他妻子说得对,以奥本海默的聪明和能力,他一定知道是谁要置于他死地,可是这个是谁在片子里,在整个戏文里又不那么重要了。

在原子弹计划执行中,和在原子弹计划执行后,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两次对话,是奥本海默两次人性自我反省的高潮,而且最后一次对话的揭秘,更是把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作为两个时代具有人性的科学家组成了更好的对照,也让人们更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说,“经历了使用核武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进行第四次世界大战时,失去了文明手段的文明人类也只能回归到原始人的战争方式了,即石块。”

人类制造那么多科技为什么,为权力,为野心,可当你有了一切,尤其是当一个尚且具有人性的人有了一切,赞誉名望,他只会比所有人陷入更深的悲哀。所以该接受审判的,该赤裸裸坐在那被人扒光的到底是谁?可能永远不应该是科学家或是尚有人性的人,而是野心和权力。

可现实中呢,思考这些的,从来都不会是那些手握大权高高在上的人,那些人只会像杜鲁门一样,把奥本海默比作“爱哭鬼”。换一个人,如果不是杜鲁门,不是胡佛,事情会变得更好吗?的确那个叫肯尼迪的小子是投了反对票,也是他让奥本海默活着重新恢复部分名誉,可肯尼迪真的改变了什么吗,大概只改变了肯尼迪自己的结局。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包括坐在电影院的你我,依然得承受少数人因为权力和欲望,带来的巨大伤害,在目前的社会伦理,世界逻辑下,我们都只是原子弹爆炸后带来的链式反应,荒诞而无法控制。

最后的最后,作为女性观众,回到之前那个有关性别的话题。在女性主义大潮之下,在一个以男性主打角色的戏中,片中也展现了一些科学界当年性别职场问题的困境,比如那个进入专家组的女性,在和人争执的时候被人用性来谈争议。又比如艾米丽布朗特演的妻子也不得不放弃生物学家的本职,在时代和情感的飘摇中,成为了一个孩子都哄不好的家庭主妇。但艾米丽-布朗特的表演,特别是最后和内部审查小组的对峙,让这部戏的女性角色在这部男性主角戏中,没有完全沦为“工具人”。她充分理解和尊重奥本海默,也知道她的丈夫要走上一条普罗米修斯的路,但她还是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她的反抗叛逆来保护那个早已不属于她,也不属于他自己的奥本海默那一点点理想主义的单纯。

很多人都说这种政治+历史+物理课到底有什么意思,不就是一个美国建核大业实录吗。可如果有那么一部分人看到这里,看到了最后,看到奥本海默眼里的悲伤和荒谬,那就是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在这个混乱且无奈的世界里的一点点现实意义吧。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