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首发于公众号“影评最TOP”,敬请关注,谢谢

偶尔会有那么一部电影,它不只是娱乐,它蕴含着更深的含义,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各种现状。这部《奥本海默》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吸引了近60万人的点评,得分超过8.8分,同时还在票房上大放异彩。这让我不禁想起,难道诺兰这是要预订一座奥斯卡小金人的节奏?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是口碑的胜利,更是观众们对它的热爱和认可。或许,这也是诺兰用自己的独特才华和导演手法,为自己的作品打造了一段属于奥斯卡的辉煌时刻。罗伯特·奥本海默那句举世闻名的名言,“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在古老的印度文献《薄伽梵歌》中有所记载。在诺兰的这部最新战争传记片中,这句话显得更加贴切,而这部电影也意外地成为了票房的大热门。就在世界逐渐从新冠大流行的混乱和孤立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很多国家正在共同努力开发疫苗。然而与此同时,局部的冲突危机也在全球引起了关注。诺兰一直想把《奥本海默》打造成一部与当下息息相关的电影,不过即使是这位大导演也无法预测到这部电影会如此地切合现实。
01—

奥本海默简史

科技往往被当作政治手段,通过技术专家主导的国家,技术往往决定政治意识形态和宣传,以及权力的平衡。这一点在二战期间的1940年代同样如此,当时核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被任命为代号“曼哈顿计划”的计划负责人,在那里他领导一组科学家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研发原子弹。
这位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人及其团队成功地研发了这一武器,为美国赢得了二战的优势,并为其战后的权力打下了基础,为与苏联的冷战开启了序幕。然而,很明显,在奥本海默的发明之后,世界再也不会是一样的,可以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构思出的最致命的装置。奥本海默(由西里安·墨菲饰演)是一个颇具争议和复杂性的人物,除了在伯克利的理论物理学工作之外,他还与共产主义有所牵连。这也导致了联邦调查局和政府内部对这位物理学家的生活、工作和关系进行平行调查,而曼哈顿计划的整个过程中,核弹正在被研发。最终,在该计划取得成功仅六年后,他被解除了职务和头衔。
02—如何将奥本海默的故事搬上大银幕
凭借凯·伯德和马丁·谢尔温获得的普利策奖传记为基础,诺兰希望通过《奥本海默》展示原子弹发明的心理层面,以及它将如何改变未来的世界。正如我们所见,诺兰以其典型的理性叙事风格呈现这部电影,这也是他导演作品的标志性特点之一。
诺兰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奥本海默与妻子凯瑟琳(艾米莉·布朗特饰)和职业同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发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涉及的道德和伦理困境。为讲述这个故事,诺兰采用了多种电影技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白和彩色图像的运用。以彩色拍摄的场景是从奥本海默的视角出发,而黑白镜头则是从更客观的观察者角度,旨在代表观众或电影中的任何人对事件的看法。对广岛和长崎实际爆炸场景采用黑白呈现,是因为奥本海默从未亲眼见过,只是听说过。虽然是否应该展示爆炸场景存在争议,但诺兰仍然巧妙地创造了令人不安的影像,反映了奥本海默对他毁灭性创造的内疚和恐怖之情。
03—
谁主演?
奥本海默一角标志着继在《敦刻尔克》,《盗梦空间》和《蝙蝠侠:侠影之谜》之后,墨菲和诺兰的又一次合作,导演的“御用演员”没跑了。

墨菲通过在去年的一段对话中探讨了他在这位核物理学家身上的角色:“我通过大量阅读来准备...我对这个人和他发明原子弹的影响很感兴趣。这其中的机械原理对我来说不是很懂,我没有能力去理解它们,但这些矛盾的人物非常迷人。”

除了墨菲和他在荧幕上的妻子布朗特之外,诺兰为这部电影聚集了一支全明星阵容。

包括马特·达蒙扮演的曼哈顿计划总监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

小罗伯特·唐尼则扮演刘易斯·斯特劳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唐尼的表演赢得了极大的赞誉,并已被认为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领跑者

04—

为何对当下如此重要?

在以历史和人性为视角讲述奥本海默故事的同时,这部电影也旨在提醒人们,除非一切冲突都停火,否则这个世界依旧可能变得更危险。

历史与人性交织出奥本海默的故事,这部电影在讲述的同时,也试图警醒我们:只要冲突未止,世界就可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这其中蕴含着一种复杂的悖论:科学和技术,固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它们往往离不开政府的大力资助。而统治者,又需要科技来推动其政治议程。

电影里描绘的科学家,仿佛成为了政治游戏中的棋子,而他们的专业知识,有时甚至可能成为牺牲品。

此外,科技进步在极大地改善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例如,我们目睹了计算机、手机和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发展,同时我们也见证了武装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广泛应用。

如今,各国在国防方面的巨额投入令人咋舌,自194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有增无减。

这也正是《奥本海默》这部电影所希望传达的信息:科技进步,尤其是军事科技的进步,仍然可能成为战争和政治议程的工具。

尽管相隔了几十年,世界领导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人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二战期间的情况与今天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引发人们深思,提醒我们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其在战争和政治中的潜在危险。

05—

反思

如今,电影已经上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回首这位科学家在余生中承受的沉重负担,真是难以想象。

电影深入探讨了这位现代科学史上实现最重要突破的人的良知,却眼睁睁地看着它变成了像斧头一样随时可能落在人类头上的核武器。

奥本海默对原子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冷战的巅峰时期,美国和俄罗斯拥有超过20,000枚核弹,对准对方。核弹的威力不再以千吨为单位,而是以百万吨为单位,因为技术的进步使他们从核聚变转向核裂变,使这些导弹的威力比轰炸广岛和长崎的那些导弹强大上千倍。

奥本海默的行为后果至今仍然存在,日本进入了一个屈从的时代,该国能不再拥有军队,其传统也在不断被系统地抹去。尽管日本仍然保留了一些独特性,但它不再是曾经那个“帝国”。

人类进入了一个“危险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通过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准彼此来保持警惕。

当人们可能会想知道在当今时代这样的电影有何重要性时,答案就在你身边。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允许掌握权力的人将人类生命视为数字和数据。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如互联网,将我们聚集在一起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最糟糕的一面,当涉及到被认为与常规不同的任何事物时,人们对其的不敬和虐待。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可谓是现代人类动态的完美写照。我们彼此之间,说白了就是互相利用的资源,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其他方面。

我们的价值,就取决于我们的利用价值。一旦我们不再有利用价值,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就像扔掉一张废纸一样。然后,人们会去寻找新的、有意义的利用关系。

电影一开始,爱因斯坦就警告过奥本海默,他在生命结束时,会像爱因斯坦一样历经磨难。

这个预言在整部电影的剧情中得到了印证,但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影评首发于公众号“影评最TOP”,敬请关注,谢谢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