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放在去年上映我99%不会看
这电影上个月我都没打算去看
最近几个月看了一些政治题材的韩国电影,又读了一些和政治有关的书籍,抱着大概不会被三小时闷着的信心走进了家附近不怎么高端的电影院。视觉和音响效果和我在家用4K投影效果差不了多少,但还是被电影震撼,是被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震撼。如果说这部电影有观影门槛,那我至少算是进入了这个“门槛”了,因为电影一点也不闷,虽然出场人物众多,我也不是每个都能记得住,但我还是看明白了多数人存在于影片中的价值和意义,也被主创团队的诚意所打动。
人性就是拿来拷问的,这句话好像“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样,乍听之下充满了知识分子(思想者)的傲慢。但是谁又真的了解天才的烦恼呢?人类之伟大,人类之渺小,人类之强大,人类之无助,人类之可耻,人类之可悲,人类之....人类之所有,所以人类本就是内生与这个地球的矛盾的存在。
当我读《市场的逻辑》时,张维迎教授对市场经济极尽夸赞之能事。
当我读《观念的水位》时,刘瑜教授对民主的推崇也到了恨不得中国马上就施行改革的热烈程度。
当我读《人类简史》时,尤瓦尔 赫拉利说,在手枪被制造出来的时候,人们坚定只要枪被放在桌子上,那么子弹就一定会被射出。而核武器存在却是为了没有人敢真的发射(维护和平)。但是他书中没有提原子弹。
我没有跑题,也不是想炫耀看了几本书,只是想说几乎每个学者(包括科学家)都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所持有的观点抱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和热忱。但如果有学者在这坚定的背后内心竟闪现一丝怀疑,是不是反而更值得尊敬呢?奥本海默的不幸在于,他的科学研究始于“战争与和平”的大前提,他的研究成果立即被用到血腥的战争,他即使一直强调“我只负责研究,无权干涉用途”,但他也还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智慧究竟被用在了哪里,间接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当他无限接近残忍的现实(真相),他会感到痛苦、无力,但这些感受是真实的,他的怀疑和抗拒都有明确的出路,那就是不能在制造更大杀伤力的武器。而很多很多的经济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在对待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都很难明确感受到自己究竟为这个世界造成了多少美好又有多少罪恶。经济的错判杀人于无形(俄罗斯的现状,委内瑞拉的经济),政治产生的战争更是不用我多说,就连生物学、医学的进步都可能制造出更多有违伦常的“科学怪人”。但这些学者可能并不知情,因为他们只负责研究,并不一定参与使用。
其实,我认为这部电影最终还是将主题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法律用来解决对错,道德用来约束善恶,哲学来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和面对两难的局面。奥本海默感到痛苦,感到无力,感到灵魂深处被拷问,这本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他可以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思考本身就是答案,痛苦和折磨正是对答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