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在我心里是一个宇航员般的导演,也许有立场和情绪,但是实际表达如仪器一样精密工整,他的电影比起艺术称为技术更合适,像个算法厉害的ai。

基于此,所有的音乐,镜头,人物,关系,情感,线索全是元素,只有他们都作为平等的棋子被他运用时才是最稳定的,尤其是人物必须为主线服务,而不是反过来,所以我看到了一个可以说是糟糕的前一小时,前一小时是真自传,是序章,立人设,立关系,但是什么也没立住,大家都行动太精确活人感不多。编排还和信条一样的问题,设定巨多信息量巨大结果结构还巨紧,哪怕事后想想知道每个镜头都是想有意义的(裸露戏除外,像仿生人doi,真希望有些导演尤其是国产导演和蝙蝠侠时的诺兰每人分一秒悠闲给现在的诺兰。

情人Jean是个典型案例,她是战争年代典型的具有自毁意志的缩影,她是奥本海默心里的小广岛,诺兰也给了这段关系一个符号概括,每次见面时丢弃的花,一切都像公式一般合理,然而呈现出来就和中子撞击一般意外,意外的死物感。

以及基里安墨菲,哪怕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行走的自行车座垫,还是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不过显然诺兰并没有用的很好,除了疯狂给基里安墨菲特写对准他那双脆弱调侃的蓝眼睛,让他尴尬的和女角色调情,用台词生硬阐明奥本海默的zz立场。前半段也花了大量的篇幅用旁系人物展现奥本海默的zz环境,埋人物动机线索,可惜基本你很难真的靠诺兰机械的塑造记住几个人,我看时脑子里也一直在冷酷机械的记笔记,这是谁,他和奥本海默是什么关系,他和奥本海默的冲突在哪,他的阵营是哪边,至于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混在复杂的时间线和视角切换里,看不清记不住,后面你又再次发现,一周目的诺兰电影不把人当人看最好,这部和信条人物塑造水平半斤八两,全看演员发挥。

所幸从马特达蒙出场开始,重点转移一路稳定发挥,交付经理终于开始干他的正事,诺兰终于开始拍他想拍的,像点燃一根引线一样噼里啪啦起来,核弹试爆的静音处理,意识流的闪回,黑暗中透过战斗机如星星一般美丽的导弹,几近崩溃的胜利引爆宣言,这些都是稳定发挥了,到最后一小时开始爆发,最喜欢的还是安全许可上诉的审讯逼供,“1945年支持,1949年反对”这一段的视听,憋了一个半小时的尿的我在座位上也捂脸崩溃了。

这部两位女性角色,Jean只是个工具人,而妻子Kitty,我认为Kitty的塑造整体也是不自然的,但是后半段两场戏还是让这位女性成为了这部片里相比之下最鲜活的角色,一场是审讯时的反击,一场是年老表彰时拒绝Taylor的握手,和她前半段受困于母职困境以及情感游移的状态形成有点突兀的对比,Kitty越往后越强的攻击性,所以面对外界的压迫奥本海默什么都不用说,因为诺兰钦点Kitty作为他的代言人和捍卫者,非常典型的男性对女性天真的期望,即有两个女性人格,一个让他怜惜又疏离,一个让他依赖又亲近。

回头想想我每次给诺兰的电影打高分都是建立在剧本体量和视听处理上,但是他不是一个会自然的讲故事的导演。

推进了人类进程,改变了世界的奥本海默,审判他的筹码依然是最细小的人际关系和zz立场,曼哈顿计划的交付时间没有让他崩溃,人们不相通的喜悲反倒叫他眩晕,泰勒这样一心造氢弹的科学家和施特劳斯这样对人不对事的政治家才是活的最自在的,人们花了很多时间赞颂自由,赞颂良知,赞颂勇气,批判zz,批判战争,批判立场,赞颂的东西永远是稀缺的,批判的东西才是最坚固的,所以我需要电影,生活里的一个个小花火,短暂躲避一下。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