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部电影在诺兰的作品中有明显的露怯,因为他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给你的都是他的惯性做法。比如太过直白的精英叙事,把一个科学家做成一名隐忍的超级英雄的存在:忍一忍就过去了,忍几年也差不多,反正我是精英你没法否认。剪辑更不用说了,粉丝大呼过瘾是吧,嗯,我得玩我最擅长的。
2,在现成的传记文本上,他所挑选的叙事方式不考虑逻辑合理性,只迎合正反两面,也就是斯特劳斯与奥本海默以及与他们理念契合的那些人。更直接一点就是裂变和聚变的对立。这不足以形成足够合理的角色塑造,但角色们的刻板印象(包括大卫希尔的看起来的反转)在已知的所谓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大背景下似乎没什么不好。
3,几乎所有男性角色的表演都挺好的,尤其是只有几分钟戏的凯西阿弗莱克,那种眼神私以为明显好于狗爹。但在女性角色方面,诺兰还是基本上把她们做成了道具。甚至提供性场面的皮尤这个角色应有的复杂性也完全没有给,一丁点都没有。只服务于奥本海默的水性杨花和被害妄想(虽然没重点提及但是少量内容你可以感觉到这家伙睡了不少女人,传记说的更清晰)
4,黑白与彩色,在后一个小时里的运用看起来是有错误的,用意应该就是,他在最后要交汇两条线。但越靠近结尾越随意,但最牛逼的就是越来越密集的台词和舞台张力让你无暇顾及着黑白与彩色的变化是不是还在那两线里面。
5,核爆这部分有必要吗?必须有,这是最终带出其权威性的最大历史事件,也就是为什么他有恃无恐在体制内的最大资本。官方查你这么多年你就当没看见,如此自负必有妖,直接事件那就是三位一体实验成功。且,这一炸,后面就是这家伙扛下了所有还赢得了大量观众。
6,声效在部分场景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掩盖短板的做法,比如他的幻觉演讲,可能是想要表达精神状态遁入虚无走向长期的内疚心理,但这一惊一乍的做法比恐怖片的惊跳音效还要直白。这种体验方面给文戏武装到牙齿的做法我觉得于叙事层面相当于第三板斧,没啥可吹得了。
7,配乐是可以独立于影片的存在,在听过两遍完整的春之祭之后愈发确定作曲家对奥本海默的理解甚至比诺兰还要深刻,也就是这个人物极强的矛盾性,音乐的章节与起伏里全都有。
综合起来,你能接受上述我认为的六个缺陷以及一个最明显强项,那么你可能会像我一样看了八九遍也不感到厌烦。对,喜欢是一回事,整体质量中等也得承认。
PS:2023年看最多遍的电影,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