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际就是一个三段式人物传记政治惊悚奇观爽片架构。导演用他标志性的打乱时间线叙事,强配乐音效轰炸,加"最后一分钟营救",完成了奇观架设和观众心理释放,获得广泛好评。
诺兰还是那个诺兰。我能设想到的,他都做到了。nothing less, nothing more. 我没有得到任何超越预期的体验,尤其是价值观上的。一个成为"死神"的男人,如何从早期的狂热到后期的挣扎,表现得非常刻板印象。政治惊悚类型的引入,大大限制了本片潜在的艺术高度。这种设定,将一个人面对宇宙、神性、人性本体的存在主义对抗,矮化为与一个政治人物和官僚体系的对抗,何其熟悉又那么无聊。这个具象化的反派主体,指数级地缩小了思考维度,简单化了人物悲剧性意义,但大大降低戏剧冲突的创作难度和观众的理解门槛。可见,在上一部《信条》的滑铁卢后,导演对重获观众和商业价值的绝对渴望。以及,他在无法使用高概念和逻辑游戏这些利器后,能达到的人文和哲学思考的极限高度。
无疑,强配乐音效和最后的反转使用成效卓著。然而在剪辑,构图,调度方面,也暴露其乏味缺点。在镜头信息量少的前提下(与对话信息量成反比),这些毛病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