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24日
从澳门二刷回来后
思绪便一直不得安宁
我并没有想到《奥本海默》如此朴素的创作
能带来上瘾般的后劲

【无法逃脱的诺兰式观影】
很少人能从诺兰的世界里逃走
而我更是每次都深陷其中
多线交织
非线性叙事结构
剧本高明的科学性、严谨性
……
这些已经成为了诺兰式电影的代名词

脱离形式本身
内容里的人物与叙事
一直是我看电影所最关注的两点
诺兰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故事的能量来自于叙事,来自于叙事积攒的势能
( The energy of drama comes from the narrative, the narrative momentum. )
而《奥本海默》就是一部盗抢片+庭审片的终极版合奏作品。”

前面缓速的铺垫
悬念的引入
让观众从黑白与彩色两种颜色的镜头
代入如此戏剧性的故事
随之加快的节奏
让观众重新陷入主角当年的困境
两段高潮与反高潮的处理方式
焦虑、恐惧、希望……
个中情绪的拉扯
使人看得聚精会神
这种与故事紧扣的即时性、亲密性与内心的冲击性
非常调动人的本能和情感
结尾点睛之笔的对话
让我看完之后陷入沉思
震撼得哑口无言
对于我而言
这就是一部感情论调,而不是理智论调的作品

21世纪已经开始了二十余年
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个上世纪老调重弹的故事
有事实、有历史、有研究
历史上早已有定夺的人和故事
老旧并不是问题
重要的是我们从故事里能得到什么
看完后我们会觉得担心着什么
会认为我们的生活与此有着什么相互作用
等等一系列挖至内心深处的思考

“如果一部电影能在你结束之后,影响着你的情绪
让你有讨论的冲动,就是一部好电影。”
我想诺兰就是一个从不给出具体答案的人
但他的作品又能让你的思考停留驻足一辈子
我希望在自己一生中
出现过的最伟大的电影时刻
都曾以“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而落幕

------------------------------------------------------------------------

PROMETHEUS STOLE FIRE FROM THE GODS AND GAVE IT TO MAN.
FOR THIS HE WAS CHAINED TO A ROCK AND TORTURED FOR ETERNITY.

人们常说
如果不是奥本海默的话
可能现在已经打完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原子弹的爆炸
就像被“美杜莎之眼”凝视一样
美丽又极端恐怖的云朵
充满着死亡的美学
后来,在奥本海默的回忆中说道:
当自己看到核爆耀眼的光芒时
想到了《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诗
“若论大我光辉
唯有千日同升
齐照耀于太空
方可与之类同”

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被誉为“美国的普罗米修斯”
因为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殉道者”
评价时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将其描述为接近神的人类
但我更喜欢《奥本海默》电影主创团队的评价:
“奥本海默是一个国际象棋手,而不是一个拳击手。”
我依然觉得奥本是一个科学家
一个思辨能力极强的人
一个会犯错的人
一个普通的人类
人类,就难逃其内在错综复杂的“人性”!

------------------------------------------------------------------------

回到电影本身
虽然本作品瞄准的是奥本海默与斯特劳斯两大号人物
但反映出背后所牵涉的整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都是值得全人类深思的
人际交往中的道德伦理
现实意义上的绝对非圣人
人类本性的复杂多面与瑕疵
麦卡锡主义下的政治迫害
冷战下的白色恐怖
执法与司法践踏了回避与公正原则
……
种种的一切
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主要事件
时间上离我们十分遥远
但却让我觉得异常亲切
阅完后有种莫名的代入感和惊悚感
担心着这一切目前仍在上演
担心着我们这个宇宙的人类注定会伴随着这样的悲剧发展下去

事实上,相比起把这些教训化为教条
我们是否更应该将其化作思想的一部分,去完善我们的人性?
人性充斥在人类发展历程中
从打出第一颗子弹
到投下原子弹为止
第一个决定的执行
就像链式反应一样
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

【奥本海默的矛盾】
当精灵从瓶子里出来的时候
就不由得奥本海默一个人控制
上有科学、军事、战争、政治、国家
下有人民、同事、朋友、亲人甚至敌人
所有的一切确确实实就在手上正在发生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必须按下那个按钮
一旦全人类毁灭了,将无从谈起后果
一旦成功,也将会有无数生灵涂炭
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奥本海默说自己是死神,并且双手沾满鲜血

在他身上
你能看到天才、内耗、矛盾和完美主义的融合
出生于富裕家庭,一辈子不愁吃喝的人
年少就对各种语言、各种学科、各种爱好产生兴趣,并有着一定造诣
学业与科学的成就更是璀璨无比
也许是上天给了他过多的天赋
他对人类的一切,都有着极强的思辨性
但就是这样一个外人看来人生赢家的人
却有着明显的精神内耗与矛盾

早年的思乡孤独,接近精神分裂的症状
对自己肩负的工作与重任产生怀疑
天真地用学者的态度发表对政治的看法
过于诚实,不够圆滑
他带领着团队制造出原子弹
但也对原子弹的使用和后续的发展持有异议
时刻警惕着核战争的危险
忏悔着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残杀事件

【人性的混沌】
当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
我们没有失去这个世界
但在人性的悲剧之下
却可能失去了不止是奥本海默一人这样的科学家
缺少他们的情况下
所造成的国家乃至人类科技的损失
是金钱和权力所难以估量的

至今我们仍然能看到过激的政策
它们是如此完美而荒诞、粗暴
所以绝对算不上精良
当意见不能自由表达时
意识形态的恐怖就开始了
尽管如此,奥本海默依旧说道:
“科学家不能因为害怕人类可能利用他的发现去做坏事,而拒绝推动科学前进。”
如果结合实际
你会发现难以用“天真”“伟大”或“理想主义”等等简易的词汇来形容奥本海默

至此,作为一个见识短浅的观影者
我想我没有能力再分析作品中和历史事件上的具体人物
特别是如此天才型的人物
格局绝对在一般人之上
我们总会去窥探人性
但我们却没有足够的能力
也更不应该说自己“客观评价”了人性
单单从一部3小时的电影,或者几百页的书籍
无论你只是单论电影里的奥本海默,还是现实中的本人
我相信都没有人能客观评价他,甚至是他自己
恐怕只有上帝
才能透过他深邃的眼眸
洞察他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了他在电影里给他的第一个学生洛马尼茨上课时的对话
“光,是由粒子还是波组成的?”
还没等学生回答
他自己就已经说出答案:“量子力学说这两者都有,怎么可能两者都是呢?”
“不可能,但事实如此。这似乎矛盾,但确实如此。”
这就是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这样描述这一现象:
“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
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行为)
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
我们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
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
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
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我想,观察人性也是如此
我们并非随时都只用单一的理论或对立的二元论来描述人性
它总是复合、多面、不定、矛盾对立又统一地出现在人的身上
人性,总是混沌的

【永无休止的链式反应】
原子弹的发明
也许能结束战争
带来暂时的和平
但也摧毁了足够的人性
我想在按下按钮的那一刻起
我们没有炸毁地球
但却引起了永无休止的链式反应

人类的伟大和渺小
在此刻全盘托付于藐视与自私的想法
仅仅是发现了原子弹的可能性,就沾沾自喜
但为了建设这一震慑性、毁灭性武器
即便“消灭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几率近乎为零
但是否值得我们不惜冒险下这个没有后退之路的赌注?
当利益和霸权占据了理性的思想高地
人类是否会在事后觉得哪怕有一点点的荒谬?
纵横人类这一物种的进化
在可观测的宇宙里都是奇迹般的存在
作为地球的主人翁
是否应该阻止这种玩命式赌博?
甚至是再往前置,去阻止战争的自相残杀行为?
人类,何时不再天真地活着?
即使注定要灭绝
人类还能活出一段值得被歌颂的宇宙历史?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奥本海默本尊亲口说过的话:
“连贯文明的问题是:
人们生活在无知的同时
却又不因为无知而感到沮丧
假如一个人产生了思想史的重大事件价值
他想到了有价值的或振奋人心的事
而在此之前又没有任何人从专业的角度思考过
这就可能改变世界的历史
这些虚拟、偶尔、随机的联系
组成了我们所拥有的唯一一种连贯性
这种连贯性与情感和尊重,就是一种人性。”
——出自于1955年CBS新闻记录片《现在请看:与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对话》
A Conversation with J. Robert Oppenheimer

【奥本海默的思考】
出于对奥本海默本尊的好奇
搜索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专访
这是1954年12月16日采访,1955年1月4日播出的CBS新闻记录片《现在请看》
专访者爱德华·莫罗(Edward Murrow)时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所长
奥本海默本人对于关键性问题给出了富有哲学性、深刻性和前瞻性的回答

一、是否曾为自己的发现而恐惧过?
因为在这个领域里,它无法在时间或空间中被测量。

“人们所发现的东西并不使人恐惧
而对它的理解,有时候会令人害怕。”

“唯一证明自己的想法
是否真的具有重量级的意义
就是思考新事物时所感到的恐惧。”
——奥本海默在哥根廷的老师,詹姆斯·弗朗克

“从科学的角度
我们更应该重视为什么这其中有必要性
为什么事情是这样的,而不是别的样子
这就像在森林中行走
你会看到美丽的花,非常赏心悦目
但也会看到毒性无比的植物,或者凶猛的野兽,而非常恐惧。”

二、人们已经发现了一种灭绝人类的手段了吗?

“要说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那些这些理由都要事先了解
但目前的科学仍然无法对具体问题、具体现象
给出十分确定的答案

我们所知道的事情
应当被置于公有领域
这样人们的恐惧才会处在正当、合情合理的范畴中
我们应当讨论未知事物
因为探明事物的方法之一
就是要明确:我们仍然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让人们拥有责任和道义的方法之一
(可能是我们所拥有的或者是认为自己拥有的责任和道义)
就是要意识到自己不知道某件事时
也会将自己的无知
纳入到计划的考量范畴之中。”

三、在如今这个时代,科学家的决定和发现,其威胁性和主导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贫困人民、无知者和公民们怎么办呢?

“无知的并不只是外行人,是所有人
即便是一个天资聪颖、充满好奇心和富有同情心的科学家
他会主动去了解别人的工作、相关的知识,主动去看某本书
但这对比起全人类的认识,依然是微不足道的。”

“连贯文明的问题是:
人们生活在无知的同时
却又不因为无知而感到沮丧
假如一个人产生了思想史的重大事件价值
他想到了有价值的或振奋人心的事
而在此之前又没有任何人从专业的角度思考过
这就可能改变世界的历史
这些虚拟、偶尔、随机的联系
组成了我们所拥有的唯一一种连贯性
这种连贯性与情感和尊重,就是一种人性。”

四、科学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
(沟通交流的完整性)

“保密性的问题,不在于它没有给群众足够的参与感
而是在于它把政府和整个社会、国家的智慧和资源隔绝开了
如果要让任何人表述自己的想法
让人们拒绝他们所认为的错误内容
为他们所认为的错误内容而争论
就要尽力给出最好的科学知识普及,做出最好的调解
建立一种自由且清澈的交流方式。”

“自由的核心
不是因为我们喜欢闲聊
不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世界中的危险
而是我们无法以更好的方式去面对这些危险。”

“世界的本质本没有什么秘密
存在秘密的是人的想法和意图
有时候,秘密之所以会存在
是因为只要能够避开
一个人就不想知道自己会面对些什么。”

——出自于1955年CBS新闻记录片《现在请看:与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对话》
A Conversation with J. Robert Oppenheimer

------------------------------------------------------------------------

我们的每一个决定
始终都要背负人性
我们做了自以为正确的决定
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和虚伪来掩盖
也许人类由始至终从来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高尚
我们所梦见的乌托邦式未来,始终是幻想
但这又何妨,我们似乎接受了这样的设定
似乎我们认为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就好了
历史可以被“修正”
故事可以被“传颂”
人性却一直根深蒂固

最后,我想到了电影结尾处
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对话

爱因斯坦:“有朝一日,当他们对你的惩罚足够多时
他们将会给你奉上三文鱼和土豆沙拉,发表演讲,给你颁发一枚奖章
拍拍你的后背,告诉你一切都被原谅了
但请记住,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

奥本海默:“阿尔伯特,还记得当我把那些计算数据带给你的时候
我们认为我们可能会引起一场链式反应,会毁灭整个世界吗?
我认为我们确实毁掉了整个世界。”


部分观点来源于《奥本海默》电影主创团队的分享
以及奥本海默本人的采访节目
内容经本人简化与编辑
LuckyStrike
2023.9.2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