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本海默是谁?

奥本海默是谁?这是《奥本海默》,或者说一部传记片,应该回答的问题。

《奥本海默》不是要提供答案,它只是想令我们重新思考。(想看这一部分,可以直接拉到文章后面看第四节“奥本海默调查事件与原子弹”

但这可能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奥本海默拥有太多身份。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他甚至可能不是最有才华或者最有新理论发掘力的,但他一定是最有领袖魅力的一位,所以才能领导着曼哈顿计划取得胜利。作为一个学者,他涉猎广泛,学习了多种语言,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作为一个男人,他情感经历丰富,对性持有开放态度。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他曾经确实和共产党联系紧密,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党内成员。

在学生时代,奥本海默被父母送进了“道德文化学校”。这所学校的前身是菲利克斯·威尔豪森为工人子女举办的免费学校,后来这所学校改名,也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犹太教改革派的宗旨,即试图将犹太上层阶级,融入进社会中。后来这所学校因为经费原因招收了不少富裕犹太家庭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奥本海默。

后来有人认为,这所学校浓厚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奥本海默对政治的兴趣。有人回忆说,奥本海默和他的弟弟当时在班里经常与其他人讨论政治问题,其中会涉及到“国家的作用”、 “忠诚和背叛”这些很形而上的问题。

成为物理学家后,奥本海默在与友人、女性伴侣的交往中,有非常多政治上的观点吸收、交流与碰撞。他也确实像片中说的那样,会为西共捐款。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1939年,1939年8月24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周以后,德国和苏联同时侵入波兰,二战爆发。

这成为了奥本海默转变政治观念,远离苏共及其周边组织的节点。

有人会说,奥本海默为共产党事业做的贡献,捐献的款项,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但事实是,奥本海默确实没有明确的共产党员身份,从不缴纳会费,也没有党员证。

对此的一种评价非常耐人寻味,“没有明确的共产党员的正式身份,反而让奥本海默拥有了自己决定与共产党是何种关系的权利。”

所以,在1939年,他不认同的事情发生之后,他也可以选择远离。

但是,对于政治游戏家来说,一切的过去,都可以成为被利用的。

2、 奥本海默与琼

传记书里是这样描述琼的——“琼是是罗伯特的真爱,他深爱着她”、“改变了他一生的女人”。

奥本海默和琼·塔特洛克的确像电影中那样,是在宴会上相识的。琼的父亲是著名的文学研究者,琼自己也非常喜欢约翰·旦恩的诗歌。

原子弹爆炸实验取名叫“三位一体”实验,其实就是来自旦恩的十四行诗——击打我的心吧,三位一体的上帝。

奥本海默是因为与琼的关系喜欢上旦恩的,只不过他是在认识琼多年后才读到这句诗,并把它作为了实验的名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位一体实验,甚至来源于琼。

影片中摘取了一些琼和奥本海默相处时非常真实的细节。比如他们暴风骤雨的开始和疯狂的结束。

奥本海默确实会总是“带花”。但这缘起于奥本海默总是给自己的朋友们带各种小礼物,琼不喜欢这一点,于是会对奥本海默会说:“够了, 别再送花了好吗?罗伯特。”

可是奥本海默并不在意,再去琼的朋友家时,还是会带花,琼就会气呼呼地把这些花扔掉。

现实里,提出分手的是琼,她拒绝了奥本海默的求婚,去医院实习,决定要做一名医生。这在1930年代是个很少见的选择。

但在1939年到1943年间,尽管已经和凯蒂结婚了,奥本海默仍然每年与琼·塔特洛克约会两次。他后来解释说,我们曾深爱着对方,而且在后来的相见中,我们仍然对彼此有着深厚的感情。

最后,在奥本海默和凯蒂出发去洛斯阿拉莫斯之前,琼要求见奥本海默一面。奥本海默最初拒绝了,后来还是前去赴约。

尽管当时没有什么安全保密协议名单,但由于琼的政治立场,这场约会,其实全程都被监视着。

在电影中,我们都知道,这场见面之后给奥本海默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1944年1月5日,琼·塔特洛克被父亲发现自杀于公寓中,她的尸体横躺在枕头上,头浸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还留下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3、 奥本海默和凯蒂

凯蒂家境优渥,是独生女,母亲是欧洲血统,和维多利亚女王有亲戚关系。在成为凯蒂·奥本海默之前,她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任丈夫弗兰克·拉姆齐,凯蒂是看了他的日记,才发现他是个瘾君子,并且是同性恋。

离开第一任丈夫之后,她回到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生物学。离婚十天后,她认识了第二任丈夫乔·达莱,是第一代德裔移民后裔,因此给凯蒂带来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观念。但后来,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乔有着激情澎湃的政治热情,去前线参战,在爬出战壕时,被一颗子弹结束生命。

在这之后,凯蒂嫁给了理查德·哈里森,因为哈里森拥有她当时最想要的——稳定的生活。但这场婚姻在凯蒂看来是场错误。她在婚姻续存期间认识了奥本海默,很快与他出双入对。因为对亲密关系秉承开放态度,哈里森、凯蒂和奥本海默都不在乎凯蒂有婚姻这件事。

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是奥本海默邀请凯蒂和她丈夫哈里森来农场做客,这也是真实的。

传记里写到,“1940的春天,奥本海默邀请哈里森和凯蒂到佩罗卡连特共度夏天。”哈里森本来也答应了,但最后一刻又决定不去了,不过还是鼓励凯蒂自己去。

后来,在那年夏天尾声时,奥本海默打电话给哈里森,说凯蒂怀孕了。

神秘的是,这两位男人不知道为何达成了某种共识。

就像奥本海默最后告诉琼的那样,哈里森决定和凯蒂离婚,奥本海默和凯蒂结婚。

哈里森后来告诉美国联邦调查局:我和奥本海默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为我们在性方面的观点都是十分开放的。

4、 奥本海默调查事件与原子弹

影片有AB两条线。

A线是奥本海默成长、被招募进曼哈顿计划团队、并最终发明原子弹的过程。

B线则是他以被取消“安全许可”的名义,进行调查,陷入美共和叛国者的身份危机。

A线的部分,让奥本海默在成为英雄的同时,也成为饱受核危机、广岛长崎原子弹投放道德折磨的赎罪者。

B线的部分,则折射了美国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一个时代和一个优秀科学家的悲剧。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无数人经历耻辱,被迫离开自己的工作,优秀的电影作者被迫使用化名,像奥本海默这样的科学家则饱受羞辱和折磨。因为在青年时代的政治活动,他被严密监控,据统计,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官方对他的监控、监听记录达到了数千页。

犹太裔、赶在与德国的海森堡之前研究出了原子弹、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家,一方面被指控为叛国者,另一方面也落入原子弹和核文化的道德谴责之中。

这显然是悖论,但这种悖论是如何存在的?

《奥本海默》不是要提供答案,它只是想令我们重新思考。

因为奥本海默的案例告诉我们,对于核文化与世界、与政治、与个人的关系,奥本海默是再好不过的案例,甚至是牺牲品。这种关系是国族化的、民族化的,它写着犹太人、美国人、纳粹、苏联的名字并以此划分,科学只是工具与手段。

诺兰用黑白和彩色的视角问题也诠释了这一点。那本传记说奥本海默是美国的悲剧,我想这也是世界的悲剧,是权力的悲剧。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觉得,奥本海默参与的原子弹制造,是“一种浮士德同魔鬼做的交易......当然,我们每个人仍然生活在这种交易之中……”

而且,奥本海默试图与魔鬼谈判交易,还不止一次。

就像这部电影说的那样,奥本海默试图用原子弹结束二战的行为,意味着想要拯救这个世界之前,先毁灭它。

奥本海默从未试图“反对”过原子弹的制造和使用,他只是发明它、释放它,然后提醒那些有权力扔下它的人,风险何在。

他最大的错误,或者说换句话,最大的天真、最大的理想主义,就是他想要站在科学中立的立场,但政治和道德,不允许人们在“灭绝性力量”上的中立。

于是,当他率领团队致力于释放这个魔鬼的能量时,这个国度唤他为英雄。当他想警告他的国民核能危险、武器依赖、武器竞赛的弊端时,官僚们便开始怀疑他对这面旗帜的忠诚,并把他送上了审判台。

如何看待奥本海默,在于你站在何种位置。

在学者和试图研究宇宙奥秘的人眼中,奥本海默是当代核物理学家悲剧的象征;在政治研究者尤其是自由主义者看来,奥本海默是麦卡锡大清洗中最令人惋惜的牺牲品;对于他的敌人们来说,奥本海默是骗子,是叛国者,是应该站上绞刑架的人。

文字、资料、档案、回忆都可以说谎,但影像不会。《奥本海默》想由观众自己决定。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