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最佳。好的电影让人止不住的回味。
诺兰大神的电影总有一种低沉和优雅。就像十年前(!)的《星际穿越》,我在N刷时脑补,库铂出发时的画面别的导演会不会拍成两人喝完一杯酒后掷杯道别,而大神的处理方式,那首《不要温柔的走进良夜》,就奠定了电影的基调。
《奥本海默》也是,夹杂了道义、二战前后的风云变幻、信任与背叛之后,影像显得更为沉晦。其实对于技术控的我来说,原子弹、氢弹都是必然的武器,在三级宇宙文明的体系中,地球对于资源利用还处于0.7级的非常初级阶段。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威力的人造体,未来都将陆续到来。也许基于此,电影中原子弹的设计过程并没有着力刻画,因为聚集了全美乃至全西方最强大脑的团队,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那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面外衍生的故事更为丰富多彩。奥本海默作为一个顶级科学家,是否有资格获得诺奖众说纷纭,但是他在管理方面的投入毫无疑问分散了研究的精力。影片中奥本海默无疑非常热衷且擅长管理,从他一身戎装并以此自得就能看出,从他事无巨细的指挥建设那个小镇就能看出——这本不需要顶级科学家来做的工作。
他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政界。专业大牛进入政界,除了管理能力,还需要过人的政治嗅觉。一步不慎,就会被政客和同侪一起抛弃。电影中奥本海默在同位素出口的听证会上,口无遮拦得罪了斯特劳斯,而斯又是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典型政客,因此引来后面一系列祸事。但这只是是电影化的直线逻辑。在罗斯福时代备受信任的他,在麦卡锡主义时代已显得不合时宜,加上政治和技术方向上都不坚决,更加左支右绌。从45年引爆原子弹的巅峰,到54年被秘密审查,实在太过戏剧性。
从某种意义上,奥本海默晚年的殉道者形象,冲淡了他道义上的痛苦(也许本来就不多)和外界的苛责。
他的爱情电影中也很有意思。一个不那么勇往直前的人,他那强大强悍的太太,比那个多愁善感的学生更适合他。他也许会激发学生的爱意,却无法承受。我想那个女孩一定不是为了他自杀的。
还有,电影中那些高层次的人,真的这么心胸狭隘吗?一两次调侃,一两次学术方向的争端,就要看准机会毁掉别人的人生吗?看来即使在各方面都突飞猛进的光辉的5、60年代,存量博弈仍然是世间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