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篇算不上影评,一个是想谢谢藤井树观影团让我这个诺兰粉有机会坐在上海最好的激光IMAX厅里提前观影,所以映后作业理当认真完成。另一个是我真的喜欢这部电影,看完第一感受是震撼与伟大。但是,它对想看爆米花爽片的观众并不友好,包括我自己一开始也是,第一个小时看的云里雾里,第二个小时觉得震撼,第三个小时才觉得伟大。我属于比较在乎自己感受的人,所以不会提前做任何功课,仅仅倾向于第一遍纯粹主观体验,如果意犹未尽才会翻翻资料再去二刷。如果你跟我一样,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划走了。但如果你喜欢提前做好准备最后只去电影院看一遍,那么欢迎继续往下读,不算影评,只是分享一些个人观感。
本以为《奥本海默》会聚焦原子弹研发过程,还期待看到一些过瘾的大场面,但最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首先像《盗梦空间》或《信条》那种Fancy的镜头很少,虽然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但大部分都是人物中近景镜头,精力集中在演员表演,光影在基里安墨菲的冰蓝色眼球中不断流转,小罗伯特唐尼也终于实现突破不再像钢铁侠,据说里面还有很多影帝但我也认不全。
其次它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诺兰惯用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全片3个小时由两场审判串联起来,刚开场就直接进入众多人物关系与大量密集台词,节奏飞快我都有点跟不上,第一个小时确实如坐云雾。但到第二个小时原子弹即将引爆前,镜头语言和音效都共同震撼,我本来仰坐靠在椅背,都不自觉直起身来咬住手指,焦灼又期待。但更没想到第三个小时才是本片重点,这里有我喜欢的一场戏,小镇人们集体为奥本海默研发的成功而欢呼,而他自己眼前看到的却是面孔在燃烧,脚下踏进的是一踩即碎的人形黑炭,人们兴高采烈齐刷刷的跺脚,后排一个女人在哭泣,这些都是用电影的手法把人物内心做到极致外化,让我们感同身受,不愧是诺兰。看完第三个小时,第一个小时的云雾也逐渐被拨开,审判里交集的每一个人,都在体现复杂的人性,哪怕一个握手都很复杂,最后终于明白电影讲述的是深层次的反战,那一刻觉得真的伟大。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点,不只在这部电影,之前的《敦刻尔克》《信条》等等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是音效基本全程参与了每一个场景,完全贴合画面与氛围,也是我喜欢诺兰的原因之一。另外大家讨论度较高的一个问题,全片有彩色镜头与黑白镜头穿插,据导演本人透露,彩色镜头是奥本海默视角也是主观视角,黑白镜头是施特劳斯视角也是客观视角。
最后,这肯定不是一部爆米花爽片,网上有句短评挺有意思,说这部电影不是大众视角,是精英视角,真心祝愿它找到懂它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