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的《奥本海默》,就不是一部对路人观众友好的电影。更像一部记录片,或者一部话剧,核爆镜头只出现了一次,也完全没有诺兰本人《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和《信条》那样的炫技手法和动作戏,不能说完全没有电脑特效,只是特效镱头少的可怜,仅有的几次光影特效也都是在为剧情服务。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To be or not to be”这句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比如“是或不是”,“干或不干”,“是生,还是死?”

这句话反映出哈姆雷特当时的痛苦、疑惑,矛盾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可又充满了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所以在这段独白里,哈姆雷特非常犹豫,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是应该“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 也就是活着,忍受生老病死和人世的不公;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

当然: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情爱

奥本海默和琼相爱,但不能在一起。我觉得这才是加速核武器研制的最大动力。答案在弗罗伊德的学说里。

(三位一体图解)

(三位一体核试验纪念碑)

后来,格罗夫斯就命名一事致信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回复到:“我不确定为什么选了这个名字,当时我脑海中响起了约翰·多恩临死前创作的一首诗。”

“Batter my heart, three person'd God”,猛击我的心吧,三位一体的上帝。

三位一体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核试验的代号,源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猛击我心,三位一体的上帝》。

多恩是琼喜欢的诗人。琼在核试验前一年自杀,或许是她的死提速了奥本海默对核武器的研发。奥本海默把诗句作为核试验的代号,首先是表达对琼的怀念。生命以两性的方式进化,最终是用来毁灭自己的,并在毁灭时达到高潮。

As hamlet said to Ophelia, "god has given you one face, and you make

yourself another ." The battle between these two halves of identity

,who we are and we pretend to be , is unwinnable .

哈姆雷特曾经对奥菲利亚说,“上帝赐给你一张脸,你却为自己再造了一张。”我们是谁,我们假装,真实的自己与外在的伪装相互斗争,是赢不了的。

画家米莱曾绘制过一幅著名的油画,名为《奥菲利娅》。它之所以会被称作是名画,正是因为其另辟蹊径,将奥菲利娅自溺水中时的死亡之美完美的诠释了出来。

琼是奥本海默的奥菲利亚,也如奥菲利亚一样的悲剧命运……

二、艺术

《奥本海默》是一部艺术电影,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个细节,奥本海默在欧洲学习时,读艾略特的《荒原》,听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看毕加索的画,另外他深受影响的还有印度的《薄伽梵歌》。

实际上这部影片也展现了艺术有多么重要。艺术,贯穿影片全程。先有文艺复兴,才有科技革命。奥本海默把核试验当作艺术创作。

诺兰认为核爆镜头是最美的,他的镜头都在表现新生与毁灭之美。展现的是人类目前掌握的最危险的爆炸艺术。当然同为爆炸,诺兰的爆炸带给人的冲击远远超越迈克尔.贝那样的爆米花爆炸片。

三、政治

《奥本海默》电影直观而全景式反映了曼哈顿计划中,人类内心的巨大纠结。科学家不能决定武器的使用方式。

政治家手里握有核武的钥匙。如果有需要,美国可以举全国之力,甚至举全世界之力,来办成一件它想办的事情。科学家要思考物理公式之外的问题,比如战争与和平,如何改进这个世界,如何使科技向善,如何影响国家政策,如何说服决策者和公众。而科学家也必须关注政治,选好边站好队。

奥本海默说:“我们不仅是科学家,我们也是人。”科学家或许有私生活缺陷,但面对政治的抉择,才是最大的考验。政治是人性的反映,这个电影描述的是复杂的人性。政治家的人性幽暗,是危险中的危险。

正如邱吉尔在铁幕为演说中说过:“如果把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现在所共同掌握的制造原子弹的秘密知识和经验托付给这个仍处于襁褓中的世界性组织,那将是极其错误且轻率的、一个新时代——核时代

在科技时代,人类被新的宗教驱使,并为此疯狂,乃至自己要当造物主,这是惊喜而危险的。上帝向所多玛和峨摩拉降下硫磺之火,隐喻了广岛和长崎。

诺兰第一次用画面完整表现了这个时代,或者说,“人类世”。

这个时代到来的代表特征就是全球放射性在一九六五年达到高值。一系列最重要的科学家出现,以前只是在书中看到,但诺兰让观众见到了“活人”

爱因斯坦,费米,海森堡,玻尔,奥本海默,泰勒,劳伦斯,费曼,歌德尔……

二十世纪以来,我们的现代生活,立足于两大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出现。这也是人类首次掌握毁灭自身手段的时代。

电影中说,并不只是创造了一件新式武器,而是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的结局可能是毁灭,如电影结束时的预示,整个地球陷入核火。

五、启示录

它如此震撼地提醒二十一世纪的观众,我们可能是毁灭前夕生存的最后一代人类。

宇宙终极之谜。影片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奥本海默说到他被宇宙的幻象困扰。这才是吸引科学家的根本东西。因此不少是关于物理的讨论,量子,空,波粒二象性,裂变,聚变,恒星终结。诺兰这个电影讲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及关系。这后面是宗教,普罗米修斯,神,三位一体的上帝。

电影作为影像艺术,不是要给出答案,而是让人体验和感受,有所共鸣,同时它能批判和反省。

前些年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回答许知远的问题“莎士比亚、歌德、鲁迅这些人对你有什么意义”时说:“操!他们的东西我从来不看,谁是谁啊!他们有我活得潇洒吗?有我走得多吗?有我玩得狂吗?还莎士比亚,谁啊?”当然汪健说话有他的语境,但也表达当下许多人的真实想法。

《奥本海默》承袭了《现代启示录》。说它珍贵,是因为中国导演不能这么拍,也不敢这么拍。但诺兰拍出这样的电影中影还能进口给大家看到,也是十分幸运的。但如果如果对这些都不感兴趣,那不建议去看这部电影,看看封神就好了。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