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家国情怀的影片,有着熟悉的悲情英雄主义,对我而言,最受触动的,是奥本海默哪怕面对来自全世界的质疑,也要坚守的个人选择。
从一开始,奥本海默就选择了要做“理论研究”的路,一般来讲,现实处境和个人预期如果出现偏差,生活是会发生扭曲的,人最舒服的状态,一定找到属于自己定位,减少落差,否则人心就会备受折磨。而电影里也有大量的镜头呈现,比如奥本海默脑海里暗星吞噬的那种压迫,你会觉得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在大声地告诉你,去修正这个偏差。幸运的是,奥本海默在没有犯下大错之前,修到了正果,如愿转读其他学校从事理论研究,有毒的苹果被丢到了垃圾桶。
当一种坚持有了正向的反馈之后,之后的选择就显得顺理成章得多。在奥本海默学成之后,是选择继续深造,走一条并不怎么会出错的稳妥的路,还是其他。很明显,具有冒险精神的西部牛仔出身的他,选择了另外一条,将量子力学带回在当时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的美国。
纯粹的理论研究,高度抽象的知识,会让人产生一种生活的抽离感。这大概也是他会关注当时美国左翼运动的原因之一,既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情怀,同时也是建立和现实的一种连接。
参与革命的人是狂热的,政治又是龌龊的,利用与被利用,算计和被算计。哪怕是他的朋友、弟弟、情人、妻子都加入了组织,他始终还是保持了观望。有个片段很有意思,面对他的情人琼蛊惑他加入时,他的还击是:“难道你一直习惯被领导吗?”自由有时候也是一种保全。
如果说在清醒地保持独立思考的路上,有什么阻碍的话,那只可能是他自己。从曼哈顿计划开始推进以后,奥本海默以他足够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将军的信任,获得了主要负责人的职务。之后在与纳粹抢夺科学家的过程中,他又说服了当时世界上最聪明的一帮科学家们,跟着他举家迁徙,在一个不毛之地做一个鬼知道会怎么样的试验,不能不说不疯狂。
巨大的成功,多少是会让人飘飘然的。所以当奥本海默穿上军装,在洛斯阿拉莫斯上发号施令的时候,他的朋友拉比及时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脱下你身上那套见鬼的制服,做你自己,别忘了你是个科学家。”
当你搬起一块石头的时候,你不知道它下面是否藏着蛇。
当曼哈顿计划横空出世时,它的使命是和纳粹进行比赛,遏制对方制造更大的杀戮。可是历时两年,动用了三千多名科学家,花费20个亿,成果呼之欲出时,奥本海默却没有如期的兴奋。
当你比别人更能看到现实世界更远的地方,那么你势必要承担更多的代价。
这一刻,我成为了死神,成了世界的毁灭者。奥本海默看到了原子弹杀死得会是更多无辜的人。
原子弹之父,给了他全世界最大的荣誉,同时也给了他最沉重的诅咒。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他就选择了站在了更多人类利益的这边。
他选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政治活动,全力遏制氢弹发展,阻止美俄的军备竞赛。他选择了向各国兜售原子弹的重要材料之一“同位素”,让其他国家也能拥有这项武器,各国彼此制衡。
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选择,他得罪他这一生最大的对手,才导致了之后被对方设计构陷,几乎身败名裂。
爱因斯坦说:现在轮到你来承受你的发现承担的后果,总有一天,他们会再次把黄油和面包端到你的面前,与你握手,请您走上演讲台,要知道他们做这一切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科学、政治、人性、生存,福兮,还是祸兮。我们在享受科学带来的物质丰盈与便利时,必然要承受它同时带来的反噬,从来都是少数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多数人弃之不顾。但是发展,又是一步接一步,停不下来。
是毁灭还是生存,永恒是不存在的,恒星也会黯淡,只是没有人的文明,一切将毫无意义。
电影的最后,以对手失败告终,胜负的关键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议员投了反对票,而这个议员叫肯尼迪,不久之后的美国总统。
当时影院里很多人笑了,最后的这点幽默,淡化了之前影片里浓浓的沉重。而这大概就是希望,哪怕微弱,也是亘古长明。
人这一生,大多只能选择一条路,忠于一种思想或者信仰,我们也会把它叫做命运,因为我们始终只会成为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