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没有拯救奥本海默,只是将毒苹果摆在了他的面前,而诺兰又把这一切告诉了你,道德难题,电车悖论,这般困境恰如当年《黑暗骑士》里的两艘轮船。——@菠萝油

大家好,我是@mdr skywalker,首先祝各位中秋快乐,今天也是我第一次用牛班的官方号来发周限定,请大家多多关照。

今年的北美暑期档产生了一个非常盛况空前的“芭比海默”现象,《芭比》和《奥本海默》两部电影无论是从口碑还是话题度在整个暑期档都遥遥领先,并且在票房上击败了如《变形金刚》《碟中谍》等多部老牌IP,给了久违低迷的好莱坞一针强心剂,躺在这吃老本红利的迪士尼不知道会作何感想。诺兰和格蕾塔两位导演依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导演实力,重新吸纳了新一波的观影群体。我们牛班已经在暑期推出了《芭比》的周限定观影,大家可以左转: 查看。如果说格蕾塔在商业性和性别议题的融合创作中开辟了一条新路,那诺兰则是在人物传记题材开辟出了一条新路,那么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切入正题,走进奥本海默的世界。

本期周限定共有30人参加,均分为8.3分

核裂变——盗火者

但我们又终究无法知晓,奥本海默究竟在哪一刻陷入道德困境,这其中又有几分为了国家安全、几分为了自我荣誉、几分为了无辜平民。——@ starlight.

诺兰在电影一开头就引用了普罗米修斯盗火者的比喻来形容奥本海默,我们从电影里可以看到,诺兰用了一个黑白和彩色区分的设定,彩色的部分小标题为核裂变,用的是奥本海默的主视角,通过听证会的提问来穿插讲述奥本海默几个人生的重要节点。这中间依然有诺兰的招牌风格,但是在复杂的对话信息背后是一步步深入奥本海默内心的过程。从开始的毒苹果开始,已经在暗示他会成为死神的代言了,而从出国学习,到曼哈顿计划的实施,再到核爆之后成名,中间掺杂着两段感情史,诺兰很巧妙地设计了他本人一步一步陷入两难境地的过程,每一次丰功伟绩的完成,都是一重一重焦虑感的叠加,用熟悉的方式包装奥本海默的人物状态,从外部我们可以看到,检察官咄咄逼人把他逐步逼入绝境,而他的内心也随着原子弹研发的一步步推进,逐步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中,个人感觉诺兰花费大笔墨展现的核爆场面反倒不是重头戏,核爆之后的巨变才是,道德困境在日本原子弹爆炸之后达到了顶点。

基里安墨菲则是奥本海默本人的绝佳扮演者,前期的才华横溢,心高气傲,听证时期的颓废和疲惫,反差感极大,不仅是妆造上贴近原型人物,更重要的是面部特写的情绪展现,状态的转变是很难硬演出来的,电影里面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二战胜利后的那段演讲,脚步声的配乐实际上是死亡的号角,而奥本海默眼里见到的幻象则是内心挣扎的具象化展现,从那之后,他已经是死神的代言人了。这段墨菲的表演完全碾压全场,而与一众全明星配角共同对戏好不怯场,可见多年演技的积累加成,诺兰没有白读爱莲说。

除了墨菲的超水平发挥,一众全明星配角也加成很大,唐尼的表演后面再提,在其中尤其喜欢艾米丽勃朗特的表演,她在电影里面戏份不多,但是有几处印象非常深刻,一处是与检察官的对线,她不动声色的为丈夫维护,再一个就是她最后拒绝握手,用不多的细节把观众牢牢吸引。可见一个好演员的十足功力。

那真实的奥本海默究竟是不是如此呢?想了解更真实的奥本海默本人有非常多的纪录片,但是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有完全客观的评价,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给科学界和政界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功过只能由历史来评说了。

或许奥本海默也需要一块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判。 一声巨响,惊世轰鸣。——@野凡

核聚变——毁灭者

不过“普罗米修斯”这个比喻不一定成立,内心挣扎与安全委员会讯问是对制造出原子弹的奥本海默的双重“神罚”——@负一级特工

核聚变的部分则是以奥本海默的政敌施特劳斯的视角出发,以另一场听证会来补充他人视角下的奥本海默,采用核聚变的标题我个人感觉是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主要纷争的导火索。也是奥本海默与泰勒为首的前同事分裂的起点,这部分是他人的主观视角,但是诺兰设计的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他让这段与前面的主观视角产生一定交集,这样就在很多事情,很多人物上实现了信息的互补。而这部分其实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的时代背景,这里面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就是麦卡锡主义,这是美苏争霸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的出现,原子弹的研制是为了加速战争,那么核聚变作为氢弹的重要技术,就是一种美苏军备竞赛的一环了,他人视角里面的奥本海默是毁灭者,不仅仅是他们政治道路上的,个人前途上的,而是与整个时代风气背道而驰,是国家的毁灭者。

唐尼的表演无疑是这一部分最大的亮点,天下苦漫威久矣,太多人都忘了小罗伯特唐尼是一个多么会演戏的演员,钢铁侠确实是他代表性的角色,但绝对不是演技的峰值,诺兰这次充分发掘了他的表演天赋,作为一个政客,这个角色整体是不露声色的,但是他有非常多微表情的变化,比如和幕僚对话和对外采访时突然的变脸,在最后,还是露出来阴险的獠牙,在最后幕后设计陷害的嘴脸暴露时那段情绪爆发非常到位,所谓成全奥本海默其实是为自己的政治道路铺路。奥本海默最危险的对手完全被他演活了。

而双视角交汇的地方,最为精彩的设计就是与爱因斯坦的那段对话,那段对话很好的起到了收尾和点题的作用,奥本海默梦魇的直接源头,这段与开头看雨的视角前后对照,简直是太绝妙的设计了。

政治与科学,战争与竞赛,个人与立场,我们在时代里被裹挟了太多,没有纯粹的人和事,量子力学让我们互相纠缠不清。——@要丸

诺兰——殉道者

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曾有任何一个导演,做到过和他一样了,以此来讲我也明白他为何会和奥本海默惺惺相惜,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也想做我们这个时代创作中的殉道者,而他无疑也成功了。——@tangerine

诺兰我个人认为一直是一位坚持自己创作姿态的导演,《信条》的失利后他选择《奥本海默》这个传记题材本以为是一种妥协,但让我意外的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将人物传记片拉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不拘泥于传统的线性叙事,突出表演的冲奖套路,黑白彩色双视角叙事,高密度碎片式的对话信息梦回《记忆碎片》,两条线的视角最终汇聚,让我们拼凑出完整的奥本海默的一生,同时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同时他也依然坚持电影院的作用,在华纳疫情之后做出流媒体同步上线的决定后,他转而与环球合作《奥本海默》,并坚持100天院线窗口期,=依然坚持IMAX摄影机胶片拍摄,注重视听体验,胶片的细粒感在大银幕上无限放大,从这点来说,诺兰是无愧于观众和电影院的。

路德维斯戈兰松既《信条》之后又贡献了超高水准的配乐,尤其是小提琴的使用,看配乐特辑诺兰只提出了小提琴配乐为主这一个要求,这很好的推动主角的不同时期的心态变化,给人一种高度紧张和压抑的感觉。

口碑的优秀反馈和票房的大爆既证明了诺兰的才华,同时也给久病不起的好莱坞一记耳光,原创IP依然能用十足的吸引力,观众的口味已经在悄然改变了。芭比海默的大爆发可能真的是今年好莱坞整体罢工颓势下的回光返照了,希望后面的创作者能够坚守本心,制片厂能迷途知返吧。

总体来说摆脱了传统传记片一板一眼的叙事,某些时刻让人想起《社交网络》以及《黑暗骑士》的情节与对白设计,毫无娱乐性以及高强度信息堆叠,一部不妥协的巨作,还是很惊艳的。——@wild life

最后让我们一起学习下牛班各位家人们的短评,看看大家对电影的整体评价:

@叶底藏花 8.5/10 大概是全网最晚看奥本海默的影迷。第一感觉就是配乐太满,不过确实听着极其爽快。三条线索交叉剪辑,为我们还原出一个复杂的奥本海默,而这份复杂在那一场爆炸后的演讲表现得淋漓尽致:耳边是群众的欢呼,眼里是凄厉的惨相,作为科学家的自负和作为普通人的那份情感就像量子纠缠一般在他内心里挣扎。墨菲惊艳,唐尼有那一份阴狠,剩下的演员各有高光。所以,我们会看到诺兰的第一座奥斯卡奖杯吗。

@要丸 9.5/10 #诺兰09 打散的时间线与视点,极致的特写和场面,又是一部标准的诺兰电影,需要在大银幕上被反复观看。政治与科学,战争与竞赛,个人与立场,我们在时代里被裹挟了太多,没有纯粹的人和事,量子力学让我们互相纠缠不清。 我们都知道光速快过音速,但我们不知道人类能不能跑过死神。虽然拍的是奥本海默的个人传记,讲述的是历史里模糊不清的不同角度,但其实诺神拍的还是人类整体。真相和错对在当下已然不重要了,在潘多拉的魔盒被开启之后,人类就只有恐惧了。科学家和政治家这些历史里的所谓伟人,也不过就是渺小的生命。一头扎进学术看似是理工男的浪漫,但浪漫的还是人与人的相遇:亲情,友情,爱情甚至于偷情,核战之后这一切将不复存在。。。

@Morning 6/10 三星半。情感上比较失望,对诺兰拍摄的这部电影寄予了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为我会通过这部电影喜欢上诺兰。喜欢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在湖边的场景,科学的美好,这是我所知的准确的形容,要知道在某种哲学范畴里,什么是“科学的”很难定义,但绝不会是这个美好的场景,这里的人物、对话我觉得度很不错。有一场戏做得比较失败,就是讨论投放原子弹的城市京都被划掉的一场戏,这场戏我认为奥本海默的镜头给少了,导致了一种剧作或者拍摄上的回避,也形成了根源性人物的隐身,进而促使最后一小时的内容有些不稳定,奥本海默在道德层面的表现没有被诺兰表达的更流畅。最后一小时还有一个缺陷是小罗伯特唐尼的表演略微偶像,他和杜鲁门有同样性质的明知自己做着不正义的事还要言之凿凿的表演戏份,但加里奥德曼的水准高下立显,艾米丽布朗特很好,这角色屈才她。

@玛卡巴卡 8/10 话说上一次这种级别的全明星阵容是哪部好莱坞电影啊

@菠萝油 8/10 无论是高概念中还是高概念外,诺兰都不会用任何所谓门槛把观众拒之于影院门外,相反《奥本海默》很适合给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的人去看,它用诺兰的方式把历史剪切,政治斗争极其出彩,短短一幕爆炸反而成了商业的陪衬,是这样既专业又商业的将每一个人拉入奥本海默的困境里去,理论物理没有拯救奥本海默,只是将毒苹果摆在了他的面前,而诺兰又把这一切告诉了你,道德难题,电车悖论,这般困境恰如当年《黑暗骑士》里的两艘轮船。

@tangerine 10/10 不知能否完全认同诺兰用普罗米修斯为寓来讲奥本海默的故事,原子弹是不是另一个给予人类的火种,奥本海默自己也不明白,要诉说这个答案,时间还为时过早,但他依旧选择将自己锁在岩石上遭受永世折磨,他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做那个殉道者,最终他也如此成功的成为了一个。 作为一名观众,我个人非常敬佩诺兰的一点是,从出道至今,我不认为他有任何作品,曾向自己,一个创作者,有任何妥协,他不曾向制片厂妥协,降低影片的成本,也不会为观众改变时长和叙事,以让电影更加易懂。 他所有的作品都在监督下,达到了自己想要实现的一切,而没有因为任何人或力量而改变,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曾有任何一个导演,做到过和他一样了,以此来讲我也明白他为何会和奥本海默惺惺相惜,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也想做我们这个时代创作中的殉道者,而他无疑也成功了。

@ starlight. 8.0/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无法压抑,掌控发明使用的权力无法获得。或许拥有超越常人的天赋,必然要背负更多;或许在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在那些光波粒子飞速盘旋在脑海中的时刻,一切便已经埋下了种子。但我们又终究无法知晓,奥本海默究竟在哪一刻陷入道德困境,这其中又有几分为了国家安全、几分为了自我荣誉、几分为了无辜平民。奥本海默成为了英雄亦化为了死神;链式反应被诱发的可能性接近于零,世界的改变却从白光刺向双目、从蘑菇云升向天空的那一瞬间起注定发生。 对我来说是好看的,至少双时空+双视角叙事已使其观感超越大部分流水账传记片,初看时前一小时因为出场人物太多还有些混乱,重看才终于差不多捋顺。但瑜不遮瑕,女性角色塑造之差是真的很难被忽略,也因此在我心里有所减分。

@牛逼协会会长 6/10 要强于《横空出世》那样的扁平化叙事,诺兰用了多线叙事把叙事的层次打开,但比较遗憾的是只是展开了奥本海默所处年代由冷战思维建构起的不信任危机的叙事背景,而人物性格则被来回拉扯的叙事被扯得细碎。尽管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仿佛他又无法做的了主,与唐尼的黑白斗法也是两败俱伤,多情浪子的人设仅凭两场稍有争议的情欲戏也很难立得住,仅凭少数的核爆试验场面也难抵会议和审判场景的单调与无聊。

@ Fairy💖 10/10 人类群星闪耀时…技术与文本的双重成功,音效与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完美融合。爆炸时的震撼,感动到失语,而爆炸成功后的演讲片段更是本片最爱的一段,眼前是同伴震耳欲聋的掌声,窗外却是群众不绝于耳的悲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科学家看到的爆炸是沉默的,人性是失落的,沾满鲜血的不是那抹鲜红的蘑菇云,毁灭世界的永远只会是人类自己。

@大宝魚 9/10 与蝙蝠侠类似,诺兰再次塑造了一个殉道者形象:为世人带来原子弹的同时核威胁也接踵而至,因此奥本海默为了减缓道德焦虑而甘受流言的啄食。电影一次性设置了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这一组相辅相成的成功的失败者,没有恶鹰的凶残也就无法衬托出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因此唐尼几乎仅用表情变化和台词完成的表演显得尤为出彩。视听上除去临场感十足的三位一体核试验,最精彩的莫过于对奥本海默主观视点的呈现,核爆阴影投射下的庆功会显得如此可怖,就连寻常的涟漪也被视作核战的缩影,可视化的负罪感。电影真正对准、提醒的是那些动不动就喊核平的人,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多有一个人记住奥本海默这个伟大的吹哨人,就有多一分免于沦为炮灰的可能。

@🌈raymexic 9/10 鲜红炽热的蘑菇云可以用眼镜遮挡住灼伤,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可以奋力捂住耳朵来消除,那因为怀疑、嫉妒或是争执带来的精神毁灭呢?当一个人的赤忱忠心被涂上黑白色之后又有谁来为这一切买单呢?原子弹会让一切生灵变成烈焰中的孤鬼冤魂,但却比不上那些无端的指责、加害与荼毒的千万分之一。世界确实终究会毁在人类手里,但不是因为人类造出的所谓“毁天灭地”的东西,却是藏在黑暗中的,那点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引爆之后让宇宙瞬间被拉入奇点的心。

@wild life 9/10 传记片版黑暗骑士 信息量相当之密集,三个小时仿佛看了十个小时,同时剧作在史实基础上加了大量政治悬疑惊悚元素,对几段关键戏剧高潮的气氛烘托非常震撼,其中三位一体核爆场景让人目瞪口呆,先有画面后有声效的实拍效果足够感受那份恐惧。 基里安墨菲拥有了一部份量十足的代表作,龙套多年的他第一次挑大梁,与无数影帝影后对戏丝毫不落下风,将奥本海默内心的焦灼与复杂诠释的淋漓尽致,钢铁侠领衔的配角阵容相当之强大,各自表演状态都是巅峰,选角上的完美胜利。 总体来说摆脱了传统传记片一板一眼的叙事,某些时刻让人想起《社交网络》以及《黑暗骑士》的情节与对白设计,毫无娱乐性以及高强度信息堆叠,一部不妥协的巨作,还是很惊艳的。

@MinamiFans 6/10 杜比一刷+激麦二刷。前两个小时观感稍好。二刷完毕理清了人物关系,但细想后觉着全片气质不太协调统一,形式上也没必要用彩色和黑白区分视角。戈兰松的配乐是不是铺得过满(甚至开始怀念起了寂寞)?越发觉得明快的《社交网络》更胜一筹。

@理易封 8/10 35mm胶片版,质感真好,二刷IMAX,被吵的头昏,没搞明白变换画幅的意义。在政治和理想之间挣扎的科学家的一生,明明被世人称作盗火者,却要自寻一条殉道者之路,故事在双线并行叙事和快速剪辑之下,非常精彩,但遗憾后一个小时的重点在大量对白轮番轰炸下,让我产生一种疲劳感,尽管很激烈,却始终无法进入故事。删减真的太致命了,尤其听证会那场皮尤的大脑袋,太恐怖了。

@ 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10/10 #CGV203minIMAX特别放映版 毫无疑问,这不只是电影艺术发展至今的伟大作品,更是影视工业技术发展至今的伟大作品。

@空曲成歌 7/10 感觉拍的有点混乱?后面比较好 女性角色还是拍的依旧很差的……奥本海默也有很多女科学家同事 结果只看到一个 男科学家倒是拍了一堆 不过视听效果真的是没话说。

@奔兔吉尔 6/10 政治惊悚嵌套心理惊悚,技法上用配乐不断压缩时间的方式固然可以无限度让单场戏中的情绪实现最大化,但随之而来的笨重感也同样越来越强烈。核爆那场戏原本可以在此前试爆做恐惧点延后(待所有观众卸下对音效的恐惧时,才给出沉重一击)处理的基础上制造反差,但最终仍是爆炸声震耳欲聋,小花招重复无度。诺兰的电影总是在给观众提供一种刻意为之的错觉,大家从看透他的精密布局中获得满足,但这一切却是他见雀张罗,所以对我而言他近些年最放松的戏还是《信条》,除了摄制他钟爱的间谍电影之外,他也不再需要花心思如何照顾观众,而是可以尽情把玩自己的时间魔方。

@Bazinga 4/10 诺兰味特别足的传记片,剔除人物和时代背景本身的复杂度,文戏其实依旧是《星际穿越》级别的,当然女性角色塑造也是,而奥本海默的自身心理呈现几乎只有两三场戏还算套路化的合格。比较搞笑的是,在这样一部文戏主打的影片里,用技术和形式填补内容贫乏的投机企图依旧难以掩饰,导致前1/3毫无表意功能可言的闪回叙事直接梦回《信条》。具备共情能力之前,诺兰妄图靠接触复杂人物(绕过难度更大的构建复杂人物)摘掉“不会拍人”的帽子,只能说痴心妄想。

@芝士汉堡. 8/10 密集对白轰炸,高速剪辑缝合,视效出神入化自不必说,虽人物有失弧光退让其剧情的推进,但不觉得是敷衍偷懒式枯燥乏味的流水账构筑,一出普罗米修斯的宿命论调,一场狂想被现实鞭挞的不公审判,内心深邃宇宙极致浪漫的绽放,科学与政治交织错落的纠葛,无声爆炸更加振聋发聩,神迹颂歌化为血雨悲歌,当复杂人性将一切推入幽暗深渊,创世钥匙亦是灭世之源,希望绝望于一体,天堂地狱回环间,预言的陨落之景不可避免,科学永远是权力把玩的武器,前后半段略显割裂,震撼有余,遗憾更甚……

@几点奔马 10/10 不可思议的牛逼。完全沉浸其中,每一秒钟都舍不得浪费。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之舞。节奏高度紧张,张力无所不在,根本无需且无视演员的表演,只用自己招牌的非线性和高密度的音乐铺陈,就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心挣扎如何比原子弹爆炸更为震撼!诺兰手中的视与听宛如中子撞击原子核一般,裂变为一场歇斯里底的娱乐盛宴。

@六翼黑天使 8.5/10 一刷35mm胶片二刷影博一代激光 8.6。酣畅淋漓。这就是那种喜欢诺兰的人会非常喜欢的电影。结构上将碎片叙事玩到极致,裂变与聚变一正一反两条线仿佛量子微粒,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每条线内部又各自不知疲倦地进行着链式反应,越来越多的人物、事件和情感被吸入其中,他们在一起猛烈地相互撞击,再激发出更多的链式反应,直至点燃整个大气层。正如氢弹的聚变要靠裂变提供能量,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奥本海默。影片最后揭露的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的对话,是最重要的一场戏,在叙事结构上,它是两条线的交点,漩涡的中心,因此我毁灭了世界这句话才显得如此有力量感,毁灭世界之后,深受愧疚感折磨的奥本海默将自此开始,毁灭自己的人生。这种叙事结构之下,戏剧性与不可挽回的宿命感被推至极限(这与传记题材又十分贴合)。

@铅纸鹤 8/10 杜鲁门一出来我就怕他比个✌️,一看演员表真是奥德曼。

@负一级特工 【院线删减】7/10,相当强大的视听语言以及超高的信息密度使得三个小时如爆炸般迅速逝去,核爆试验倒计时的剪辑以及奥本海默恐惧内心的外化场面尤其具有冲击力。不过“普罗米修斯”这个比喻不一定成立,内心挣扎与安全委员会讯问是对制造出原子弹的奥本海默的双重“神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怀疑自己盗火惠人的做法,被取消安全证明则是因为斯特劳斯的“反派”行径而非原子弹。总之如此复杂的人,是远远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概括的。

@元铭清 10/10 最喜欢的诺兰之一。电影圈总认为“音乐是最低级的情感表达方式”,但诺兰明显打破了这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私认为本片的音乐成了另一种叙事方式,一场音乐一场戏,诺兰精妙的剪辑处理让每场戏都充满了自己的小节奏,这也是为什么纵使对话充满全片全依然能被电影本身出现的情感牵着走,而不是仅仅被内容所吸引。多线并行的讲述方式更加深了奥本海默作为人物本身的矛盾性,无论是成就上的矛盾还是哲学上的矛盾。 比《信条》和《敦刻尔克》好太多,墨菲应该是奥斯卡影帝没跑了

@🍑Polaris.J 8/10 很有意义!!诺兰!!!!啊啊啊啊!!!!(其实是忘了及时标记)

@Rábano 9/10 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偷了火 并将其送给人类 他因此被绑在一块岩石上 永生永世受尽折磨

仅打分

@peppersoul 8/10

@小植野 7/10

@Láogon 8/10

@秘境 8/10

下期周限定已经在路上了,让我们看看是药师傅一直在鸽的《燃冬》先发出来,还是我们群主大人的《永安镇故事集》先行与著名制片人对线呢,无奖竞猜现在开始。

往期影评请看👉🏻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13162905/?dt_dapp=1

周限定片单请看👉🏻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4313316/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