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叫作《奥本海默》而不是《原子弹》的电影,是一部人物传记艺术品,所以指望诺兰从头到尾由浅入深告诉你原子弹是如何制作并且使用的话,那估计会对这部电影感到失望,那如果是从《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才对诺兰开始感兴趣并且期待拥有大量脑洞和壮观视觉划上等号的话,那也会对这部作品感到失望。
观影门槛,平心而论,要完全看懂的话,那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和《敦刻尔克》一样,电影开场即中场,频繁使用倒叙、插叙,来回叙事。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电影人会评价诺兰有着娴熟的电影技巧但充满匠气。这一次诺兰使用了全新的70mm黑白胶片场景以施特劳斯的视角以及彩色片段奥本海默视角来反复叙事,但是整体却很连贯,像是一个很熟练的指挥家在指挥一场极其极其复杂的交响乐,所以不用担心他会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样直线叙事,言简意赅地去主旋律。而正是这样的非线性叙述,让人叹为观止,情绪不断不断反扑,如同链式反应一样,久久不能散去。但我从来也没指望诺兰会go gentle into the good night of history.
影片几乎九成以上的时长都是对白戏,但是对白戏配合精彩的配乐,并不会觉得干巴巴,精致的色彩让你仿佛在观看一帧帧艺术品,优雅的配乐让人似是心处其境。电影涉及到的重要角色多且非常分散,如果对于二战、纳粹、犹太人、曼哈顿计划、美苏冷战、太平洋战争、麦卡锡主义、左翼思想、美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完全空白的(但其实大部分历史我们在初高中的时候都有所了解了),那真的会搞得晕头转向,那一段历史可谓是人类群星闪耀时,但还好不认识这些物理学家对于看懂影片其实影响不大,很多我们在初高中学校墙壁上挂着的人就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这部作品诺兰使用了70mm胶片拍摄,如果没看IMAX,那是非常大的遗憾,正因如此,对于英语或者一些英语俚语并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在这块巨大的荧幕面前面临着听力考试和看字幕中来回横跳,这一点可能对于我来说,是比较吃力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这是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电影。
在不考虑我作为DC粉丝——这种可能产生评价偏差的前提下,客观来说我觉得这部作品是目前我观看过诺兰作品里最好的,也是我看过最好的传记电影。诺兰真真实实描绘了一个“普罗米修斯”一样的角色,而基里安·墨菲把这一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不仅是人性,甚至神性,他真的做到了。不同《敦刻尔克》的惜字如金,本片有着大量的对话和人物面部特写,对演员的表情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演员的表情戏,内心戏都能让观众带入其中去思考。诺兰强大的号召力,让几乎半个好莱坞的戏骨们都参与了进来,唐尼还愿意降薪入组。
我不希望在对一部电影的影评里面涉及太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剧情内容,因为大部分内容和历史来说没有很离谱的偏差,我更希望从艺术角度去评判这个电影,当然,充满了主观。艺术鉴赏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说到艺术鉴赏,对于这部电影,我是第一次欣赏,我在影评方面可能更多的去描述这部电影的配乐。语言可能不是通用的、字幕可能也不是通用的,那我相信世界上所有可以听到声音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音乐,音乐是有灵魂,是可以激起感情涟漪甚至浪花的“语言”。
自从诺兰和Hans Zimmer“分道扬镳”之后,诺兰的配乐就换成了格兰松,格兰松的配乐应该作为比较常看科幻电影的影迷来说并不算非常陌生,《信条》里的配乐就已经展现了这位作曲家惊人的能力,主旋律正放和倒放都是一致的,非常上头。当然,诺兰在配乐也是反其道而行之,大部分电影都是剪辑后,而诺兰之所以是诺兰,配乐则是前期工作。在拍摄前,格兰松是先看了剧本后,提前做了一个版本的电影原声,这样可以奠定影片的感情基调,从这点也能看得出来,诺兰有多重视配乐的存在。而这一次诺兰继续用格兰松的配乐,不能用画龙点睛或者锦上添花这种肤浅的词语去形容,更应该用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这种词语去形容。为什么不可或缺,很显然,这么大篇幅的对白戏,音乐会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的”共同语言“,在影片紧张的时候,配乐真的让我感到了呼吸困难,甚至说,我已经参与进了那段历史,我可能就是奥本海默的一位第三人称观察者,站在他的旁边,在等待核爆、在和政治家斡旋、在内心斗争、在听着世人的指摘或者赞扬...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些配乐从生命诞生、大自然、树林再到世界毁灭...都是极其极其优雅。在最紧张的时候,弦乐丝丝入扣的那种感觉,好像你就在和奥本海默一样,在等待着”普罗米修斯“给世人展示,他从天上给人带来了”火种“。我非常推荐看完电影后去听听《奥本海默》的电影原声。而贯穿前半部分的脚踏声配乐,更是视听化了奥本海默在原子弹被带到人世那种疲惫、焦虑以及疲惫到快要崩溃的内心。以致于在影片解密这段脚踏声来自哪里的时候,奥本海默可能在想。如果这个原子弹是法西斯制造的呢?那道白光是不是受害者就变成了我们?非常非常矛盾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电影的开端到结尾都是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作为引子,从头到尾的一个完整闭环。不论是奥本海默也好,博登也好,爱因斯坦也好。作为科学家的他们,或许早已经参透了量子宇宙和科学的真理,但是诺兰并没有让这个电影给奥本海默的人物评价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所以最终奥本海默是不是亲共人士?我想在政客看来是这样的的,因为他的安全许可被收回了,因为他死后才被平反,因为他永远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方向在思考问题,他的思考就已经远远和那些政客不一样了。但是他不得不制造原子弹,如果不能让日本人知道这种武器的威力,太平洋战争还会持续,二战可能会进入”战至最后一刻“这种状况。原子弹的出现让世界进入了一个非常非常长期的和平,从这点来看,也不能说这种武器是错的,起码作为五常国家之一的公民的我,不认为核武器是错的。能有一句作为评价奥本海默的,就是他自己所说的——“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现在,我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诺兰拍出来了这种人物的矛盾感和相对客观的方式去表达人物。我认为这部电影极有可能会成为一部诺兰的代表作品,在2024年的各大电影节上,我们可能会经常看到《奥本海默》的身影,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问鼎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