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遗憾没有机会感受65mm IMAX胶片电影高分辨率和色彩位深的体验!但三个多小时的影片依旧给人扑面而来的传记历史感。
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在按下三位一体试爆按钮时,就已经知道会有核链式反应失控、点燃大气甚至毁灭人类的风险——但他们还是按下了按钮。据说诺兰曾经和人工智能研究者交谈,他们说,现在也是人工智能的“奥本海默时刻”。在此意义上,影片通过人物传记达成了历史和现实的共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核污水排放,俄乌危机,人工智能……又何尝不是置身未知突破或粉碎的矛盾之中呢?
奥本海默在原子弹试爆成功后,想起《博伽梵歌》那句“这一刻/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万人的死亡不会不给人震撼和错愕,我也能深深共情,包括奥本海默之后反对研发氢弹的痛苦纠结。但全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奥本海默向杜鲁门倡议时,杜鲁门说,人们说起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想到的不会是你,而是我,杜鲁门,按下了那个按钮。科学总要陷入政治的牢笼,意识形态的角逐才是进步的永恒主题。
因此当奥本海默被施特劳斯以审判的名义被诬陷通共,被取消安全许可时,我丝毫不感到意外。科学家担负起重大任务,前提首先是有纯净的信仰。而当评判他的贡献时,难免要被“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的众叛亲离泯灭几分甚至全部。
很讽刺,科学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题外话是,我格外喜欢原子弹试爆成功的瞬间。光焰刺目,迸出遮天蔽日的烟台,在巨大的蘑菇云中,传来难以置信的轰响。有种毁天灭地的末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