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迄今为止我看电影以来中的Top 1 ,没有之一
与以往《星际穿越》《盗梦空间》《信条》等作品来看,这次的《奥本海默》又是诺兰一个全新的风格大转变,作为一部二战题材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和政治惊悚片,它没有以往作品中冲击眼球的精彩绝伦的视觉特效,没有紧张刺激、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烧脑剧情。影片而是聚焦“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一生,讲述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基里安·墨菲 饰)主导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过程。观众将看到一个谜一般的、深不可测的男人是如何陷入一个自相矛盾的困境:他为了拯救这个世界,必须先毁灭它。电影并没有着力描写原子弹研发的艰难,而是对围绕着对战争和道德,政治和科学的矛盾,感情生活和人类命运的担忧...三个层面进行叙事,我觉得在当今时代,导演如此安排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这也是最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一方面。
(本片改编自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所著《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
在观影之前,就已经看到网友及身边的朋友对这部电影做出了初步的评价,其中“太多文戏,对话太多”“核爆场面不够震撼,并没有体现研制原子弹的艰辛”“感觉三分钟可以讲清楚的事却用了三个小时”“根本看不懂,人都认不全,专业性太强”“很震撼,感觉很多想说的又说不出”。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由于本身电影的定位,就意味着少不了大量的文戏;再加上作为导演和编剧的诺兰的创作目的,想要表达的内核并不是研制的过程,而是即使这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放在当今也同样会发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三个小时,相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确实是比较漫长的,数不清、认不全的科学家,少数的专业性名词、原理、历史事件(后文不过多解释,大家感兴趣可以查询相关史实资料)和诺兰使用的交叉剪辑、非线性叙事所体现的插叙、倒叙、正序的来回转换等,把不少观众绕的晕头转向。由此导致诺兰电影的观影门槛之高,让许多从未接触过或者不感兴趣的观众不太友好,两极分化的现象也难免会产生。所以在观看奥本海默前,做足功课,了解大概背景,调整心理预期,养足精神,观影时少喝水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当然以上的评价也同时影响了当时未观影的我,但做足功课从影院出来的我,沉默的震耳欲聋... 脑子飞速的回想刚刚的剧情,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彩色黑白、镜头切换,每一句印象深刻的台词,每一个深邃的眼神,让我激动感慨的说不出话...收拾整理好心情后
我有史以来最长的影评,它来了!
剧情 细节
PROMETHEUS STAHL DAS FEUER VON DEN GOTTERN UND GAB ES DEN MENSCHEN
"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盗取火种并送给人类"
DAFUR WURDE ER AN EINEN FELSEN GEKETTET UND BIS
IN ALLE EWIGKEIT GEFOLTERT.
“为此他被锁在岩石上并遭受永恒的折磨”
作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被喻为美国的普罗米修斯,他点燃了原子弹这把火,却控制不了它,为此他还被自己的国家所嫌弃,所陷害,可见,电影开片其实就已经暗示了奥本海默的结局。这一幕前言刚落下,镜头一转便是安全委员会对他的接连逼问和黑白镜头中关于施特劳斯的内阁“审判”会。奥本海默的大半生经历,就从这一次次询问中铺陈开来了...
下面我来解说几个电影中最打动我的情节
·核爆
狂风暴雨夜
人类的一场科学豪赌
三年 两千人 二十亿美元 两颗原子弹 洛斯阿拉莫斯小镇
冒着点燃大气层 毁灭全世界的危险(可能性接近为零)
扣人心弦的倒计时 盖格计数器的压迫感,无比强的颗粒感,滴答声直冲耳膜 核裂变引发的辐射如声波一样穿透我的肌肤直达细胞 心脏急剧加速
紧张的气氛,万众瞩目,奥本深邃复杂,深不可测的眼神凝视着这一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莫过于原子弹试爆的情节了,愈演愈烈的小提琴,盖格计数器里颗粒感无比强的倒计时,人声的倒数,坐在大荧幕前的我,心脏急剧加速,感觉体内的心脏就像那颗即将爆发的原子弹,虽然早已知道原子弹试爆成功,我仍被电影中的频繁的切镜、急促紧张的配乐带动着情绪
....Three...Two....One.....
强光 寂静 裂变
18600吨TNT当量
毁天灭地
.......全场寂静......屏息凝神......窒息感..扑面而来
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强光,核裂变产生的巨大的火光,直冲云霄的蘑菇云映入眼帘
核辐射像屏幕的光一样好似穿透我的肌肤,直达细胞
我们共同迎来了奥本海默生命中的转折点....
在内心感叹场面之壮观之时,巨大的爆炸声和气流冲击的声音直穿我的心跳
我被狠狠地吓了一大跳 坐在大银幕前 感觉整个人跟着原子弹一起..
裂变了...
(内心os:“刚开始静音,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手法简直绝了!等了好一会儿还没有等到声响,他不会根本没有打算加声音吧!等到我彻底放松不再等爆炸声:嘭!”在座椅上的身体不由自主的猛震了一下!原来诺兰玩的既符合物理又艺术的套路啊..)
一股热浪袭来,爆炸形成了非常强烈的闪光,比白天还亮的强光闪的人眼睛都睁不开。火焰急速聚集,立刻上升。几秒钟后上升的火焰亮度降低,烟的顶部扩大像一个巨大的蘑菇,很快就超越大概3万英尺高空的云层。在达到其高度的极限时,烟柱维持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被风吹散。
(该段来自 三位一体测试中科学家恩里科·费米的目击者报告 参考资料【2】)
三位一体试验成功后,所有人们都在欢呼雀跃,庆祝原子弹研发成功。但,独自在望远镜前的奥本海默摘下了眼睛,那一刻他脑子里全是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他不知道这颗原子弹真的投放到战场上会是什么场景,那一刻,他或许后悔了,陷入了无尽的自责和迷茫...他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后悔...这一声响后,奥本海默也瞬间意识到他命运的齿轮在此刻转动了...
"And now I have become death Destroyer of the worlds"
“而此刻我已经变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原子弹研制成功,当下的奥本还是高兴大于不安的,毕竟才华出众,个性张扬,外显矛头,做事高调的他就此一夜成名,他托助手给他的妻子捎了句话:
“Tell her to take the sheets back”
“告诉她 把床单收回去”
· 讲座 跺脚声
跺脚声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奥本回忆起与情人琼见的最后一面时响起的(详情在“琼和凯蒂”的章节),第二次是原子能委员会会议上,众多科学家在讨论是否要继续研发氢弹时响起的。他们都是伴随着奥本主观视角的彩色镜头出现的,同时这也是我在观影过程中第一个注意到的细节。不难看出,这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急促且紧张...响亮且嘈杂...让人不适...对于跺脚声的来源,我不得而知,但充满着好奇。在影片中,多个情节都出现了跺脚声,至少不超过五次,直到影片后半段,诺兰才向我揭示了跺脚声的来源——那是发生在庆祝原子弹研发成功的奥本海默的演讲中,各位共同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为其欢呼、鼓掌、跺脚的声音。
在三位一体试验成功后,一夜间,奥本海默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最受人敬佩的科学家。可对于在站在演讲台上的奥本来看,所有的欢呼声,跺脚声,鼓掌声...突然在一瞬间....消失了...
他身后的背景逐渐失焦,眼泛泪光的他神情恍惚,魂不守舍,如堕五里雾中....一束剧烈的强光照进讲堂,那束光的强度犹如核爆当天的强度一样刺眼
霎时间,台上的观众转眼间消失...迷茫 不安 焦虑 不知所措充斥着奥本海默身体的每个细胞
几秒后,观众和跺脚鼓掌声又重新回到耳边,恍惚的奥本海默被吓了一跳,意识模糊的他感觉自己踩到了废墟中的残骸。嘈杂的声音中,一个小女孩突兀哭泣声在奥本耳边响起,他步履蹒跚地走出讲堂,眼前兴高采烈,掌声不断的观众,渐渐地变成了被核辐射伤害,身体脸部逐渐腐烂的人们(群演中还有诺兰亲生女儿参演);相互抱拥的观众却成为了流离失所,被核弹摧毁家园的难民们;所有的声响都变成了核爆的轰鸣声和原子弹形成的强大气流席卷万物众生的声音...
那时,聚光灯打在奥本的侧面,形成了阴阳光(人像摄影中常用到的摄影技巧),阳的那面代表着奥本研制原子弹成功,受万人追捧的那面,阴的那面确是奥本对自我产生的自责,罪恶,不安,在他看来,他才是杀死日本几十万民众始作俑者,幕后黑手,但他不想这样,又不得不这样做,他别无选择,也无济于事....
· 杜鲁门 施特劳斯
书接上回,随着讲座的结束,镜头瞬间切到一个时代周刊的封面,上面印着奥本海默的照片,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奥本海默坐在白宫杜鲁门总统的办公室门前的座位上心事重重的凝视着这本杂志。在与杜鲁门总统的谈话中,奥本说出了自己对于原子弹的看法和心态,并诉说了自己对此的道德顾虑:
“ I feel like I have blood on my hands”
“我觉得我手上沾满了鲜血”
上一秒还在慈祥微笑的杜鲁门听到这句话,骤然变脸,抽出西装上的手帕,说道:
"你以为广岛和长崎的人会在乎是谁建造了原子弹吗? ”
“他们只会在乎是谁扔了炸弹,而那个人就是我。”
那面目狰狞、凶神恶煞、冷酷无情的神态把杜鲁门的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极端思想和极端做法展现的活灵活现。杜鲁门还追问道若是不研发氢弹,那洛斯阿拉莫斯小镇怎么办,当奥本回应道还给印第安人的时候,杜鲁门用着横眉怒目地看着奥本,直接让助理请奥本出去了…
“Don't let that sissy see me again”
“不要再让那个娘娘腔见我”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预告片的时候,我确确实实没有认出来施特劳斯是小罗伯特唐尼演的,他为了能出演此角色,自降身价,为了演绎好施特劳斯,还把发际线往后剃了不少,大改曾经的妆容,回归角色本身,他用他敬业认真的态度,让观众彻底拖离了对他钢铁侠的刻板印象,丝毫没有出戏的感觉。小罗伯特唐尼的演技,完美展现出了施特劳斯那种苦大仇深,枕戈饮胆的行径,他所以为对他的“羞辱、看不起”,实际上到头来都是他自己臆想而出的,在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眼中,对研究的热忱是盖过了那种名与利的争斗的。
表面上是施特劳斯在和奥本海默在作对,但施特劳斯真的是打心底支持氢弹吗?还是说美国需要氢弹?不难看出,电影实际上是在用施特劳斯与奥本海默两人的恩怨来暗示奥本与美国作对的局面。在美苏两极对峙的大背景下,不仅是身边例如泰勒等科学家,还是总统杜鲁门都是非常支持氢弹的,但是奥本海默一个人正义的思想,没有办法改变一个社会的局面,正义这个词只存在于平凡的人际关系中,但是在政治层面
只有权利 没有正义
即便大家知道这是正义的
也没有人会因为这个国家或者以这个社会的前进方向做敌对势力
“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犯罪。”
所以这场失败是注定的…
但明知不可能而为之的奥本海默仍抱着一丝希望…
爱因斯坦对奥本海默说道:
“You've done so much for your country,
If this is what you get in return.
You should turn your back on this country”
“你为你的国家付出了这么多,如果这就是给你的回报,那么,你应该背弃这个国家...
“Fuck, I love this country.”
“妈的 我爱死这个国家了”
“Then tell them to go to hell.”
“那就叫他们下地狱去吧”
·听证会
这场对奥本海默的听证会从影片开始到结束贯穿始终,诺兰把这条时间线和奥本的大半生交叉剪辑,从一句句询问中,我们逐步了解了...奥本海默是个什么样的人...
印象让我最深刻的两场听证会的戏就是奥本在如实回答拿到“Q”安全许可之后,去见美共情人琼的时候,妻子凯蒂的视角所编排的特殊大尺度镜头(国内的版本对画面做出了调整处理,详情解析在下一章“琼和凯蒂”)和影片最后奥本在“最后的逼问”的高能场景了。
影片中有个小细节,细心留意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在狭小临时听证会房间里,门口附近有两个空的书架。早在大家熟知的《星际穿越》中,诺兰就拍摄过一个五维空间的画面,男主周围都是复杂交错的书架,数不胜数的书,场面相当壮观且超前。可这次诺兰却在奥本海默如此重要的场景和戏份中,却对这两个书架没有任何装饰,诺兰导演绝对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那只有一种可能,刻意而为...
诺兰导演曾在采访中解释过这个细节:
“当大家听说奥本海默在1945年之后遇到了麻烦,听到50年代召开的安全听证会,我认为他们会想象成一场庭审大戏,就像是有人在听众席上围观,有人聚在不同的桌子前,还有一名高高在上的法官,这种戏剧化的呈现是大家对这一幕的预期。但我在《奥本海默传》里读到的是,他收到了一种见不得光的羞辱,一个小房间 一扇门 一架储物柜,然后所有人都挤在里面非常压抑,所以我们去找了一个有相似大小,粗糙的质感,都和当年他们在华盛顿使用的小包间一样,当年的听证会没有留下照片,因为他们很想掩盖它,他们希望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参考资料【8】)
破败的小房间,有书架却空无一物,不做任何陈设,所有奇怪的细节透露出的只有奥本海默无尽的绝望,与施特劳斯的听证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的突兀,相机,灯光,媒体,声势浩大的公开曝光,截然相反的氛围把美国当局官员的蛮横无理,阴险狡诈,为达到目的不顾一切的残忍行径暴露的面目全非。
奥本在原子弹和氢弹研发上的道德顾虑,奥本海默初心想先纳粹一步研发出原子弹,利用核武器试图阻止所有战争的发生,让世界和平,但直到他带领团队用尽全力研发出原子弹,亲眼目睹其威力,并意识到美国会因国家利益,不顾一切地使用他们所拥有的任何的武器的时候,氢弹的研发必定会造成各国军备竞赛的冷战局面。为阻止这个现象的发生,他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在多个场合发表了阻止氢弹研发的观点后,即使每位科学家被审问过后,表达了对奥本的信任与支持,但国家还是最终取消了安全许可的续签,奥本就此沦为了政治舞台上的弃子。面对官员的咄咄逼问,强光再次照进了狭小透不过气的听证会房间,人体腐烂的场景再次浮现,最戳中奥本海默内心深处的,是仅闪过不到一秒的浴缸里逝去的琼....
在奥本海默的眼神里充斥着不知所措,心神不宁,痛苦绝望
他颤抖的手拿起了刚响起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妻子凯蒂的声音
嘴唇在不停抽搐的奥本说道:
"Don't fold the sheets."
”不要收床单“
·琼和凯蒂
虽说不少人吐槽这部电影的女性角色的刻画不够,有多少杰出的女科学家为“三位一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人物传记片,全片围绕着奥本海默本人的人生经历为核心展开叙事,为了在尽可能有限的时间向观众传达信息,不得不做出取舍。
影片中即使百分之九十的镜头都是一帮大老爷们在唠嗑,研究,争论,主要的女性角色也就仅仅只有两位,但诺兰的对此的刻画可是一点都不含糊,不仅不含糊,还刻画的格外的好,令我印象无比深刻。接下来聊聊两位女主角:分别是奥本海默的情人 在这我们简称“琼”吧,还有一位则是奥本海默的妻子“凯蒂”。
琼是在奥本海默在研制原子弹之前,参加一个美共的聚会中认识的,聚会中两人一下就看对眼了,聊了几句后甚是有感觉,感情也是迅速升温。歪果仁嘛,感情来的就是快,咱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速度,转眼就是琼和奥本的激情戏。(国外原版是实拍,女演员是真的为电影,为艺术献身,这我们不得不表示敬佩,但出于国家的要求,画面进行了裁切和拼图,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段床戏,琼翻开了一本梵文书,指着一行字让奥本海默念(为奥本未来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Now I am the Lord of death Destroy everything”
现在我成为死亡之主 毁灭万物
这晚过后,奥本海默彻底被这位女士神魂颠倒,开启了疯狂的追求。影片中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每次奥本去找琼的时候,都会为她带上鲜花,但每次琼都会一拿到手就丢进垃圾桶,渐渐地,这个举动仿佛成为了二人见面的仪式,琼虽嘴上说着不喜欢,不要再来找自己了,但大家都不难看出,这俩人就是在玩暧昧,期间奥本多次向琼求婚但被拒绝,欲情故纵的两个人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属实捉摸不透。
但剧情推进了十五分钟之后,凯蒂出现了。她的出现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十分突然,但对如今的奥本海默来说,刚刚好...
“能跟我解释一下量子力学吗? 听起来很莫名其妙。”
“这个玻璃,这杯酒,这个台面,我们的身体,所有这些,大部分都只是散布在空间的分子,微小的能量波通过引力将它们结合到一起。”
“为了什么?”
“为了足以让我们相信物质表现出来的是固态,防止我的手穿过你的身体。
我承认,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我傻眼了,没想到奥本的心变的如此之快,本以为他会遭报应的我却没想到凯蒂竟是奥本未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颗精神支柱,这一刻,奥本海默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不同于琼的成熟、稳重且坚定的眼神,这才是她值得托付一生的伴侣。这一刻,奥本海默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
起初,奥本与凯蒂在一块的时候,仍然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日复一日,枯燥无聊的带娃生活让凯蒂觉得透不过气,一人独自在夜晚酗酒。她与奥本大吵了一架....我原以为,凯蒂只是个在窝里横的嗜酒的无理家伙,我原以为,奥本选错了人,错付了琼...
当天晚上,奥本把他和凯蒂孩子托给自己的好朋友代养,让凯蒂的暗无天日生活彻底解放了。凯蒂与奥本海默骑着马在奥本最爱的荒漠上。他们停在了一棵树下谈心,其中她和奥本郑重地说道:
"The world is being reshaped"
“世界正在重塑”
"Your time has come"
“你的时代来了”
但,奥本并没有放下琼,直到奥本通过格罗夫斯上校确立了自己为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并拿到“Q”的国家安全许可证时,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和共产党有一丝关联了,抱着侥幸的心理,他去见了琼最后一面,他知道有更加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完成,为此他不得不做出了断...
奥本捧着一束花如期到了约定的酒店,琼应声打开了房门,夺过奥本手里的花就精准的投入垃圾桶,我承认,我当时欣慰的一笑,琼和奥本还是那样的默契,但笑容逐渐从欣慰,变成了心疼...这次奥本与琼选择了裸聊(或许这是想要和对方敞开心扉,交换心声的一种形式吧)
"You said you answered every time I called"
“你说过 我一呼 你百应”
"I'd rather be there for you when you need me"
“我宁愿一直在你需要时陪伴你”
"But I can't see you anymore"
“但是我不能再见你了”
奥本心里还一直有琼,但已经有身份的他,一点风声都不能透露,他必须完成国家赋予他的使命,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她渡过最后一晚后,已是最后的告别...
在听证会上描述上段场景的奥本海墨,耳边又再次响起了跺脚声,还是那么的震耳欲聋,痛彻心扉,他再一次把自己内心深处最痛的伤疤扒了出来,但那些官员仍然不停地在他伤口上撒盐。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坐在一旁的妻子凯蒂的视角里,奥本赤裸地坐在座位上,琼却在奥本的身上不断地蠕动,摆弄着自己的风姿的同时凝视着凯蒂...这是凯蒂最不想发生的事情...她的眼神充满了愤怒,已经功成名就的奥本海默为证明自身清白,不惜曝光自己在已婚状态下与美共的情人共度良宵的家丑,但让我敬佩的是,凯蒂并没有为曾经奥本的出轨生小家子气
而是....
"You sit there day after day"
“你坐在那里 日复一日”
"Let them tear our lives apart"
”让他们把我们的生活撕成粉碎“
"Why didn't you fight?"
”你为什么不反抗?“
在原子弹研发过程中,突然收到琼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奥本躲在荒原的角落独自哭泣。根据奥本收到的信息,是前一天晚上琼的父亲在浴缸里发现的她。琼留了笔记,但没有署名,服用了巴比妥类药物的她,在血液中也检测出了氯醛(两种为催眠药镇定剂的不同种类),镜头中还闪过有只黑手按压琼的头的情节和琼双手爆头的情节,究竟琼是自杀还是他杀,为何而死?我们不得而知....
但奥本把所有的责任都归于自己了…
"When we were together She said she needed me"
”我们之前在一起的时候 她说她需要我“
" told her I couldn't do it"
“我告诉她 我做不到!"
"I told her I couldn't do it "
”我告诉她 我做不到!!!!!“
"It's not all my fault"
“不 !!!!都怪我!!!!!”
但凯蒂仍在旁鼓励支持他振作起来,共渡难关。 正是这几句台词,让我对凯蒂无比钦佩,曾经酗酒颓废的她如今彻底的,真正的成为了奥本的精神支柱,为奥本海默当时苟延残喘的身心注入了特效药,强心针…
"You can't get away with what you've done"
”你不能因为你犯下的罪孽“
"And then make all of us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for you"
”然后让我们所有人为你承担后果“
"You gotta be strong."
“你要坚强”
“Everyone here depends on you"
”这里的人都还得靠你呢“
从整部电影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奥本心之所爱的仍是他的情人琼,而他的妻子凯蒂更像是她的战友,灵魂的伴侣,坚强的后盾,在奥本的后半生中给了奥本无数的鼓励。在听证会上,凯蒂多次要奥本海默“反击”,甚至差点把水杯砸在他头上,她明白他想当个赎罪的殉道者,但她还是给他打了个样,在听证会上用极为细致缜密,严丝无缝的逻辑应对了官员的咄咄逼问,怼得妙语连珠,凯蒂的证词成为了他被免除嫌疑的关键,既表达了对丈夫的信任和理解,也反映了她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一场景充分展示了凯蒂在家庭和公共事务中的双重角色和影响力。这可能是全片最爽的时刻之一了。
奥本海默晚年被表彰,曾在听证会上黑过他的“氢弹之父”泰勒也来祝贺,面对泰勒伸出的手,爱憎分明的凯蒂冷冷地瞪着他,摆出一脸不屑的表情,让我有一瞬间感觉这部电影是一部大女主爽片。
前文中提到两句奇怪的话,“把床单收回去”“不要把床单收回去”,这是奥本与凯蒂的暗号,任务成功,便收回床单,失败,则不要收回。奥本向妻子第一时间分享实情,哪怕承担着泄露情报的风险。这是对凯蒂的绝对信任。感情,生活,家庭,工作,听证,维护,这个睿智独立坚强勇敢的女性一直站在他身后,陪他到最后一刻。
而且在历史上,凯蒂对于“曼哈顿计划”的贡献,可不只是“收不收床单”那么简单,她的工作相当于奥本海默的助理,后因生物学背景,加入到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相关的研究工作中,在基地负责协助评估辐射对人类血液的危害,先前她就在研究X光对癌症的治疗。
或许超越爱情的一种形态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就好似奥本海默与凯蒂之间的爱情, 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 之间对学术上的分享精神和博学精神,一个当选择逃避 、刻意自责的时候另 一个则对对方灵魂和精神的感同身受与鼓励 ,哪怕即使知道自己的丈夫心里仍放不下琼,但为了国家的事业和他身上肩负的责任,凯蒂不得不克服这些无法改变的事。还在为奥本加油鼓气,这种大局观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品质,是无比珍贵的...
“你为什么不反抗? 你别再当一个殉道者了!
(殉道者:是指为了自己的追求和坚守自己原则,不惜牺牲世俗利益乃至生命的人。)
最感动的是快结尾时,凯蒂转身对奥本说:
“你是不是为了自我惩罚,才让他们这样对你?”
这种灵魂相通的理解,是对敏感而孤独的Robert最好的慰籍。
.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影片中的镜头虽不多,但都恰到好处,在电影中仿佛起到了爱因斯坦人生导师的作用,每次奥本内心有疑惑心结难以解开的时候,他都会找爱因斯坦答疑。全片后劲最大的镜头之一莫过于片尾了,诺兰揭示了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交谈时真正的谈话内容,施特劳斯心底的疑惑观众也最终知晓。这场戏作为影片的收尾,这真的是点睛之笔,令人后劲无穷…我想此时此刻再好的点评和解析,都不如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台词的深刻、刻骨铭心了…
Albert Einstein :
“When they've had enough of you
有朝一日 当他们对你们折磨够了
They'll serve you salmon and potato salad
他们将为你奉上三文鱼和土豆沙拉
Let you give a speech. Here's a medal for you
让你发表演讲 给你颁发一枚奖章
Pat you on the back and tell you all is forgiven
拍拍你的后背 告诉你一切都被原谅了
Just remember... This isn't about you
只要记住... 这不是为了你
This is for them”
这是为了他们
Oppenheimer:
When I brought you those calculations
我把那些计算数据带给你的时候
We thought we might start a chain reaction
我们认为我们可能引起一场链式反应
Will destroy the whole world
会毁灭整个世界
I think we did destroy the whole world
我认为我们确实毁掉了整个世界…
“ 尽管后来并不是以物理的方式”
(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影片结束。
影片特点
·非线性叙事、交叉剪辑
关于非线性叙事,这是是诺兰最拿手也是令我最敬佩震撼的手法之一了。我记得我第一次接受到非线性叙事的电影,就是诺兰18年的《信条》了,记得当时在影院看完信条,我全程一头雾水,无数的镜头切分,时光倒流,高能的动作打戏和急促的对白,全程两个半小时,那是我第一次看不懂电影。(现在也是一知半解)还有就是前不久我看了一半的诺兰的《记忆碎片》,影评采用黑白与彩色镜头,分别讲一整件故事拆分,用倒叙和正序、交叉剪辑的方式推动故事,使我们带人男主“顺行性失忆症”的世界。(其余的就不过多阐述啦,感兴趣的uu们可以自己观看)
由此可见,诺兰所执导的电影的观影门槛是比较高的,看不懂也成为了多数观众常态。 《奥本海默》同样运用了非线性叙事与交叉剪辑,与《记忆碎片》不同的是,这次的彩色与黑白镜头被称为“聚变”与“裂变”,整部影片由两条不同的故事线交织而成,彩色镜头所代表的是罗伯特·奥本海默个人的第一视角,起到了主叙事的作用;黑白镜头的呈现是抽离与奥本海默的更为客观的上帝视角,更多的来自于施特劳斯的视角,电影主要运用插叙的方式,在听证会、法庭的戏份的基础上不断地将奥本海默的接触量子力学到研制原子弹成功的经历相互穿插对应,两种镜头的氛围截然相反,也暗示着奥本海默对美好和平的向往和现实、利益、人性的冷酷无情。所以我觉得,相对于之前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会好懂很多,大家不必过多担心。
那非线性叙事和交叉剪辑的好处和优点在哪呢?我觉得相比于普通的正常叙事,非线性叙事和交叉剪辑能给观众更多思考的余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在导演的引导下让故事串联起来,我想这是能增强观众观影体验感的很好的一种方式;而交叉剪辑能帮助电影在剧情的高潮点和观众接受的蓄力爆发点上,来回跳转场景,保持紧张感,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寰宇的精神世界的冲击和感官的冲击!要想把非线性叙事和交叉剪辑编排好,与时间线结合,在合理的地方变换节奏以助于推动剧情,是件非常难的事情,但诺兰,他做到了。我相信如果你没接触过此类电影,并且看了我的影评之后对此感兴趣的话,一定要去试试看,相信你会对电影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配乐
在配乐方面,诺兰与著名作曲家路德维希·葛兰森(曾为超级英雄电影《黑豹》《信条》编曲,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共同协商制作,这次的《奥本海默》的编曲是与拍摄同步进行,这也为拍摄和音乐增加了灵活度和调整空间。我认为,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大家可能听不懂异国他乡的语言,但人们都能通过音乐来感受其中的感情,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以下作用:
1.渲染影片气氛
2.强化电影叙事功能
3.表达人物个性 刻画人物心理 内心情感
4.深化影片主题
不同于其他电影的是,电影音乐的创作主题要与电影主题相契合,还要与电影人物及画面形象相互配合,从而才能将电影音乐的艺术效果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电影制作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不仅可以将观众的视听结合起来,而且还可以加深电影对观众感官的刺激与心灵的震撼,从而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电影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和电影的内涵。
我认为,只有重视电影音乐这一重要艺术领域,才能将音乐与电影更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做到真正的融为一体,才能使得电影银幕形象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影片的质量、满足观众的需求。在追求电影音乐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正好,诺兰是个非常重视音乐的导演,就拿《奥本海默》来说,很多人吐槽这次的配乐特别响,震耳欲聋,特别惊悚,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的配乐与电影的基调和情节完美匹配。诺兰每拍完一个片段,诺兰和路德维希都会在studio一起研究打磨,整部电影把管弦乐和现代电子乐融合起来,把奥本海默的主基调定为小提琴,“嘈嘈切切错杂弹",一段段无比惆怅,充满焦虑,频繁交错的音乐,把原子弹爆炸前的紧张气氛、把陷入无尽政治深渊的主人公的一生,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大珠小珠落玉盘”就好似研发原子弹成功后的奥本海默的内心,他用尽一生效忠的祖国,取得伟大成就后竟被有心人陷害取得如此下场,心碎成了一粒粒大珠小珠落在了地上...
由此可见,音乐某种程度上和上文提到的剪辑节奏一样,它会在影片中不断变化,其能量和强度无比惊人,因为在此基础上,是影片前半部分大量的文戏和对白慢慢铺垫、建立起了这种特定的强度的。
“音乐,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是事后叠加的东西,它是电影本身,重要的基础”
——Christopher Nolan
·IMAX胶片 实拍狂魔
作为"IMAX非官方代言人"的诺兰,这次为了奥本海默的拍摄使用了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黑白段落,他与摄影老师找到IMAX公司为其定制了一款前所未有的70mm黑白胶片,IMAX胶片摄影机能拍摄所有格式里分辨率最高的画面,它所拍摄的清晰度 色深以及图像的表现力都能跟接近肉眼的观感,它所呈现的世界,就和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加上IMAX本身的大画幅,放眼望去全是屏幕,边框消失了,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能让我们更能沉浸其中。
同时,被称为“实拍狂魔”的诺兰,在曾经的作品中,不论是《星际穿越》的飞船和黑洞的画面、《信条》的时光倒流里的打戏和飞机撞楼的戏、《盗梦空间》里各种光彩夺目的场景都是用实物进行拍摄,加上后期的剪辑。一向不用CG的诺兰,这次同样也是用实拍的各种技术和手段拍摄了《奥本海默》中核爆、粒子撞击、链式反应等宏大场景,确实令人无比震撼,相信在影院中看过电影的伙伴们一定能感同身受。诺兰还用如此惊人的分辨率的IMAX摄影机去捕捉主演的亲密瞬间,神态举动,面部特写,让镜头洞穿他的眼睛,将他的灵魂一览无余,这或许会是IMAX格式最完美效用方式之一。毋庸置疑,这是非常考验演员演技的,但我很肯定的认为,基里安·墨菲完全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甚至把演技发挥的炉火纯青,他把我彻底带进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了。时空交错的叙事,富有哲学的台词,精湛的演技,艺术美学的构图,胶片的画质带来了极致的观影盛宴,仿佛这一幕就发生在眼前。所以这也就我为何要强调一定要去IMAX影厅观看的原因了。
同时,电影和其他形式影视作品最不同的是,团队所做的一切都是服务于影院中观众们的,只有亲身坐在电影院中,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大脑思考,用内心感受,感受影院中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才能收获属于电影的魅力,这是其他形式影视作品无法代替的..
(温馨小提示:千万不要选太前排的座位,屏幕太大,在观看捕捉信息的时候还需要仰着头左找右找,观感不太好)(这次为了去到全广州最好、最大的IMAX激光,还花了一个小时多的路程跑到嘉禾望岗去看)😭
·总结
终于!!!这场《奥本海默》万字拆解的万里长征结束了!!!
这是我写过最长的影评,同时距离上次写长影评已经过了561天了,这期间看过不少影视作品,遇到好作品的时候也有起写长影评的念头,但唯《奥本海默》给我给予了不论如何也要把这部影评完成的动力,他所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政治惊悚是我观看了200多部电影以来前所未有的(其中确实看了不少烂片hhh,接触好电影相对较少),这种久久难以平复的感觉真的刻骨铭心。我把所有的情绪都倾诉在这儿了,可能整体结构确实比较冗长,但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我一整个观影的心路历程,在解析剧情中点评,在点评中穿插图片和台词,中途不停地查询资料、文献,了解电影中的细节、幕后,大家又可能会觉得引用的台词太多了,但我打心底觉得任何言语都代替不了原台词带来的震撼。这篇文章修修补补,改了又改,经过了千锤百炼才最终成形,实属不易…由于创作时间较长,还要忙学习,难免会有些缺点和不好的地方,请大家积极指正见谅!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1963年,美国政府向他颁发了恩里科·费米奖(Enrico Fermi Award),以示恢复其政治名誉,但直到2022年,也就是他去世55年后,美国政府才推翻了1954年剥夺其安全许可的决定,并肯定了奥本海默的忠诚。
人性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完,而有时候企图去概括的我才是最狭隘的那一个…
参考资料:
【3】www.sbvv.cn/chachong/14212.html
【10】https://zhuanlan.zhihu.com/p/5154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