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是诺兰与华纳撕破脸后的第一部作品,与环球合作意味着两个亿美元的投资,环球影业的优先排片和超长窗口期。而事实证明诺兰坚持院线上映《奥本海默》是非常正确的选择,70mmIMAX胶片拍摄是1895年至今从未有过的拍摄方式,这是诺兰的伟大独创。

但不幸的是,华纳直接将《芭比》安排在同一天上映,这样的安排对两部大片都是一种伤害,并且《芭比》中宣扬的 女权思想无疑会对奥本海默的观感有影响,诺兰这样的男片导演也必定会在影院中被葛导揶揄讽刺。好在《奥本海默》大陆上映时《芭比》的热度已经有了些许淡去,让我们得以以中立的姿态看待《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是诺兰的第一部传记片,但它又不同于其他传记片,诺兰还是延续了自己的特色,他永远不会把《奥本海默》拍成《奇爱博士》,但在这部片子中诺兰也收住了部分自己的特色,没有《信条》那么大的信息密度,没有《敦克尔克》那么复杂的剪辑点,不再使用画面细节交叉剪辑,而是以对话信息作为剪辑点,以最基本的剪辑方式将整个故事串通起来。《奥本海默》对于主题和篇章的组织更像《致命魔术》,开头抛出问题,结尾进行闭环,同时也把悬疑留给观众。也就对应电影中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两场戏。

但在降低影片复杂性的同时,诺兰又做出了新的选择,以对话戏为主就意味着整个电影会更加枯燥乏味,不再是《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那样的脑洞冒险片,而是一种摒弃了商业性质的文艺片,诺兰已经不屑于去讨好观众,完全将受众抛在一边。

然后就是诺兰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每次说到诺兰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对时间空间的玩弄,也就是他的非线性叙事。《奥本海默》和《记忆碎片》一样,都用了黑白和彩色作故事的区分,但不同的是,这次的色彩区分不再用于区别时间,而是区别主观和客观,彩色部分站在奥本海默本人的视角,正面的展现奥本海默的心理和经历,黑白部分则站在施特劳斯的视角。另一方面,两个部分不仅仅是时间上并列存在,而是进行打乱重组,让影片的叙事更加复杂,更加立体。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两条叙事线:彩色的“裂变”和黑白的“聚变”,以两场听证会为契机开始叙事,一开始就给影片添上紧张的气氛。主线进行的过程中也有不断分叉的支线,这些细节就像原子能量一样,不断的裂变在融合,再裂变再融合,整个电影也就像“一个充满能量和悖论的世界”。

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在物理学中,裂变和聚变是相对的,并且聚变是氢弹的核心反应,对于反对氢弹的奥本海默来说,聚变本身就站在对立面。聚变比裂变的反应程度剧烈,因此,在我看来,这也意味着奥本海默在政治面前的不得势。

链式反应也是影片中多次提出的概念,在影片的核爆中,链式反应并没有发生,但事实上,链式反应完完全全发生在了核爆后的世界格局上,也完完全全发生在了奥本海默的身上,如果说普罗米修斯是奥本海默形象的象征,那么“链式反应”就是奥本海默人生的隐喻。核爆后的那场演讲,诡异的白光,奥本海默视角中扭曲痛苦的人群,狂热的民族主义氛围,让奥本海默的内心瞬间核爆,发生链式反应,而且永远不会再停下来。也就在那时,奥本海默才认识到,真正的链式反应并不发生在大气层,而是发生在人类社会。

核爆戏是整片最大的点睛之笔,定时锁效应和巧妙的声画配合,将影片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研发过程中穿插的间谍戏份,也让原子弹的研发多了几分悬疑感。最重头的核爆戏,诺兰反而只用了一瞬间去呈现,避免了视觉疲劳,保证了视觉感。诺兰用他最擅长的手段“少即是多”来精准的展现了奥本海默看到核爆后的恐惧,那一刻奥本海默感觉自己成为了《薄伽梵歌》中的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诺兰在人物塑造上也用了惯用的方式,不用黑或白去定义主角与竞敌。在这两小时五十四分钟里,没有一个人是圣人,每个角色都在天使与魔鬼之间徘徊。奥本海默的多面性才恰恰是电影人物塑造的魅力所在。

最开始并不明白诺兰为什么要用70mm的胶片拍那么多的近景和特写镜头,后来我明白了,只有这么宽的画幅,才能拍出基莲面部那行微小的变化,才能让观众通过基莲的表演,真正走入奥本海默的内心,去体会他的纠结与痛苦,才能走入这场政治和原子弹的碰撞,感受奥本海默在政治棋局上的无助和无奈。

还有就是配乐,《信条》时由于汉斯季默的档期排不开才找到的路德维希再次与诺兰合作,诺兰是一个尤其注重配乐的导演,他的配乐是优先完成的,而不是剪辑后才配。《奥本海默》的音乐已经不是锦上添花这么简单了,它是影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充满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对这场政治拉锯战的讽刺。

最后,在影片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矛盾,就是奥本海默在制造原子弹这件事上的矛盾感,他作为和平主义者,反战主义者,却亲手造出来足以毁灭世界的原子弹。诺兰在呈现这种矛盾时,用另一种精妙绝伦的方式,他用了一个角色—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的每一次对话,背后实际上都加重了奥本海默身上的这种矛盾感。他们的对话,让奥本海默的任务内核从制造原子弹变成了维护“被迫”的和平,“被迫”地通过制造原子弹去维持表面的暂时的和平。他在这种矛盾中挣扎撕裂逐渐变成了一种宿命式的必然。也就是说,诺兰通过爱因斯坦这个角色放大了奥本海默乃至曼哈顿计划中其他科学家身上的悲剧色彩。

“你不得不去面对你的成就引发的后果,等哪天他们觉得你的惩罚够了,他们就会为你送上鲑鱼和土豆沙拉,让你发表演讲,给你一枚勋章,拍拍你的后背告诉你一切已经既往不咎,记住了,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