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成为了死神 世界的毁灭者”——罗伯特 奥本海默

30号去看的原版IMAX首映 信息量过大加上位置不太好 31号又去二刷了一遍 算是开学前的狂欢了吧

片头居然在片尾 差评

一.故事和叙事技巧:9/10

第一次看的时候一直觉得这不是诺兰的电影 怀疑他是不是转型了 因为他不再玩弄结构和叙事技巧 就是从两个人(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的不同视角回忆曼哈顿计划 现在想想 嗯 这很诺兰 因为类似的几篇在他早期影片像追随和记忆碎片里都用到过 这是很考验导演功力和经验的

但是随着电影展开 我们不再像看诺兰大部分的电影一样去猜谜 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里 跟随主角奥本海默在麦卡锡时代回忆二战曼哈顿计划的整个过程 他自身的左翼思想和私人生活 以及这一切给他带来的荣耀和危机 三个小时的时长和大量的对话就宣告了这个电影的门槛 但如果你看进去了 那么就会一口气沉浸到结尾 因为虽然导演减少了纷杂的叙事技巧 但是这个事件本身带有的复杂性就足以让你喘不上气

叙事结构方面 影片在刚开始第三个小时就已经完成了曼哈顿计划最核心的一步:三位一体试验 要是放在一般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 这时候就应该让主角在鲜花和掌声中退场了 然后就是一个合家欢结尾 但是进行到这 影片的高潮才刚刚开始 最后一个小时的对话可以说句句高能 尤其是委员会控方律师罗杰质问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在办公室破防并大骂奥本海默的时候 影片进入了最高潮 不是靠塑造宏大的场面和激烈的战斗 而是靠戏剧本身最核心的要素 台词和冲突 就控制了观众的情绪 这是很高明的做法

二.视听语言:6/10

先说配乐和音效 本片配乐师和诺兰搭档过信条 所以我看的时候总感觉有一股浓浓的信条味 配乐配合台词得非常好 很好的掐住了观众 我在看最高潮的那段也颅内高潮了一下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有很多处那种突然爆炸般的音效 我被吓了好几跳 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是怕观众看睡着了 配乐在有些地方还是会有种突兀感 看过的应该都会多多少少有这种感觉 但总体瑕不掩瑜

奥德曼客串杜鲁门 但是一眼丘吉尔

重点谈谈运镜和构图方面 这是一部传记片 导演很重视人物尤其是主人公心理的表达 因此这种推镜头怼脸特写充斥全片 这本身无可厚非 毕竟特写是最能体现人物内心的一种景别 但是你不能全是这一种吧 运镜应该多元化一些

杜鲁门会见奥本海默

说到运镜 这可能是诺兰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在长达180分钟的电影里 文戏对话几乎占百分之90 而导演在表现对话的时候几乎全部使用人物正反打 就是镜头给到一个人说一句 然后再给到另一个人说另一句 而且还都是近景或者特写 少数有几个过肩镜头 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沉闷单调 这是我第一次在诺兰的电影里发现的感觉(可能也和他之前的电影文戏比较少有关) 这方面需要改进

三.主旨和中心思想:8/10

一部好的电影可能在表达上有瑕疵 但是他的内核一定是引人深思的 奥本海默不同于诺兰之前的所有电影 他第一次强攻历史(敦刻尔克只是一笔带过 更多的缩小视角 二者更像《战争与和平》和《静静的顿河》之间的关系) 有新鲜也有挑战 总之诺兰作为第一次涉足完成的很不错 既对伟人奥本海默进行了致敬 也对核武器和那段历史本身进行了反思 既有所揭露又点到为止 尤其是给观众留了一个还算比较光明的结尾 可谓是充满良心

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

总结:这是一部不可多得传记片 你可以从中窥得导演诺兰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超强的调度能力 对剧本的精心雕琢 对人物和戏剧的深刻理解;同时对镜头的不敏感 对构图和运镜的不娴熟和僵化 对演员表演的佛系以及不重视空镜和长镜的使用从而难以渲染氛围和引导观众思考 但总之这是一部好电影 一部值得你去电影院多刷的电影

最后我会给这部电影8.3分(满分10分) 同时我会把他排进诺兰的top3(仅次于《黑暗骑士》和《追随》)

以上均为本人观点 十分主观 请大家不要见怪 理性讨论 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 如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多指教 谢谢大家

PS:这可能是诺兰冲奥的最好机会 希望斯科塞斯的《花月杀手》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拿破仑》手下留情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