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容易让大众接受的影片。理由太多:三小时的观影实在漫长,大段冗长的对话,缺少太多诺兰原来作品中让人惊艳的视觉体验等等。即便有着种种让人不甚欢愉的观感,却不妨碍我对电影的喜欢。
看过诺兰的这么多影片,视觉观感和叙事技巧自然突出,但我最喜欢的似乎还是他刻画人性的部分,例如蝙蝠侠:黑暗骑士,现在奥本海默也算上一部。有人说需要在观影前做好功课,但对二战具有基本认识足矣,至于记不清片中出现的大量人物和人名似乎也并不影响,不是悬疑片也不需要记住每个人物和细节。
想来奥本海默这么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用三小时的电影来描述的确不够,据说诺兰原本剪的是四小时的版本,倒是让人期待。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我都懒得去猜测到底谁是大boss,连剧透似乎都变得无关紧要。如果把影片当作商业大片来看,的确前两小时就可以全片终,但那就只是简单讲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如何造出原子弹的经过,中间再穿插点制造过程中的困难,结尾增加些对终结二战的关键作用,或许就更加符合大众要求,但这应该不是诺兰想要的东西。
这算是墨菲饰演的角色中并不讨喜的一个,前期展现的奥本海默有着知识分子身上让人讨厌的种种缺点,自私自负,势利刻薄,乱搞男女关系,如同格洛夫斯第一次他的评价,几乎全是缺点,就连优秀这种品质在科学家身上都算不上优点。他渴望成功,无论是将理论物理应用到实践中,抑或是对声誉的希冀,都让他毫不犹豫的接下洛斯阿拉莫斯负责人的任务。他不是不知道原子弹的威力,也不是不知道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伤害,从最开始拉比拒绝他时说不想让三百年的物理研究最终变成残害人类的武器,以及中间玻尔来到基地时说的那番话,包括临爆炸前轻描淡写的说出炸毁大气层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而震惊了格洛夫斯,尽管如此,他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下去。
但在他看到爆炸的一瞬间,他似乎才真正惊醒。这一片段的处理实在值得称赞,墨菲细致入微的演技,湛蓝如同玻璃珠的瞳孔变得更加恍惚,每一条皱纹都在展现着震惊和恐惧。本以为爆炸会伴随巨大的声效,在倒数时我都想着是否要被吓到,诺兰却用了长时间的无声来反衬这一震撼,后劲非常强烈,”沉默震耳欲聋“。全片中有三段留白的演出,包括后面奥本海默在试爆成功后的演讲,以及在秘密审判被逼问,强烈的曝光和人体如碎片化的消失,充分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恐惧,就如同贯穿影片中的那句诗句 “如今我已成为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成果,却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武器,只有亲身见证了这一切,才会惊觉对人类死亡甚至灭亡的巨大畏惧。
电影至此,进入了奥本海默转变的另一阶段,他开始焦虑原子弹被滥用所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极力劝阻各国军事竞赛的发生,他无法直视广岛人民惨烈的伤亡照片,甚至在与杜鲁门见面时也不忘表达这种担忧以致被无情嘲讽。或许到这时候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也不过是棋盘中的棋子一枚,才真正明白当时一名科学家要退出时格洛夫斯说要杀了他以绝后患的”玩笑“。
关于在秘密审判最后,罗博逼问奥本海默让人甚为不适,但不得不说,他准确而残酷的描述了奥本海默的思想转变,将奥本内心的回忆一片片撕裂开来,如同让人扯着头皮般的抗拒。而在影片最后,爱因斯坦那段话更是全片升华,“有一天,当他们对你的惩罚足够多时,他们会给你提供鲑鱼和土豆沙拉,发表演讲,给你一枚奖章。请记住,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