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奥本海默》,我第一个感受是:
得罪人这件事,真的很玄学。
遇到看不惯你的人,你走路先迈左脚可能对方都会因此记恨上你。所以敏锐有时候是好事,虽然有时候,你以为有人喜欢你可能是个美丽的误会,但当你感到有人讨厌自己,这大概率不会是错觉。
这也许也是一种量子纠缠?
奥本海默无疑是个复杂的人,人的复杂性,造就了自己的命运。少年求学,哈佛剑桥,电影中还对他的语言能力做了生动的描写。26岁他回到美国,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量子场论和核物理方向贡献卓著。电影里对于学院时光的着墨并没有太多,但是当年物理学家们在远远不及现在的科技水平的环境中,对于科学的追求却分外动人。战火蔓延全球的浩劫中,承载着升起理性的希望与对和平的向往。
而正是在加州理工学院,他认识了很多人生中重要的工作伙伴,以及,生命中重要的仇人。所以永远不要对人有完美的期待,聪明的科学家也没有义务做个圣人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也会有欲望,也有可能和所有渣男一样对感情并不忠诚。
为什么斯特劳斯形容他狡黠善辩,我想,恨你的人一定更愿意去了解你。斯特劳斯有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他说,权力生长在阴影之中。斯特劳斯为奥本海默设下的陷阱,是我认为电影里戏剧张力最强的一段情节,私怨阴暗潮湿,是权力和怨恨的化学作用,让他们之间长期的矛盾和冲突以这样的形式爆发了出来。
我不禁联想到北宋,沈恬看苏轼的文章诗词,仔细从中挑出他觉得有事可为的字句,交给人揭发检举,一手炮制出震荡苏轼一生的乌台诗案。
得罪人,真的是很难避免的一种命运。
当然,核弹爆炸时震耳欲聋的沉默,也是影片给到我的难忘的片段。那些科学家们的群像,是定格在历史长河里的闪光刹那。洛斯阿拉莫斯,一如《长安三万里》中的长安,以奥本海默为中心展开的蓝图,勾勒罗织起每个参与曼哈顿项目的人。名垂青史是每一个抱拥壮志的人都想得到的赞誉。
但令人久久难以释怀的,还是人性的幽微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