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作为一个我的电影启蒙者之一,一直在我心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刚开始看电影时被《星际穿越》独特的故事、极致的视听所吸引,同时看了《蝙蝠侠三部曲》,作为超级英雄电影它也的确是独一档的存在。在观看诺兰其他作品的同时,也很难不注意到他极其风格化的导演剪辑手段——非线性剪辑、套中套。
在诺兰初期电影《追随》中,这些运用得略显青涩却恰到好处,反观作为一个愈发成熟的导演之后《致命魔术》《信条》却让我无比的厌恶。诺兰的花招手法从锦上添花、环环相扣变成了一个玩弄观众、故弄玄虚的标签。
我几乎没有谈过《信条》,因为这部电影在过去三年之后并没有让我感到:幡然醒悟从而领略电影“逆向”的奥妙,而是变成了及格以下。同时,“实拍狂魔”头衔下的诺兰也并不令我满意,实拍的意义在哪?愈发变成了宣发的噱头。《盗梦空间》的房间、《星际穿越》的玉米地和《信条》的飞机做了鲜明的对比。不是所有的“烧脑”都是好电影,这是我想给《信条》的忠告。
而诺兰的故弄玄虚在今天的主角《奥本海默》延续了下去。三个小时的长电影,三个小时的对白轰炸,让我不禁想到了我在电影院看的上一部超过三个小时的电影《阿凡达2》。前者追求的大信息量与后者所追求的视觉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奥本海默》也存在着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视听。在iMax的加成下,量子分子核子、核爆、跺脚依旧可以让我感受到心灵的震颤。但同样重头戏的文戏对白呢?对于我来说形容词是——失望。
文戏部分:
冗长的对白:并不需要所有都进行拍摄,即使是拍传记片也需要主次之分。而不是一锅炖,没有重点,能粗略分出部分但具有割裂感。
角色塑造:通过对白、场景去塑造人物诺兰做的并不好,或者说,他一直做的不好,但是之前的电影这一点均被电影本身强大的故事性所忽略,但作为传记而非历史书,聚焦的是人物与事件,而诺兰给出了糟糕的答卷。女性角色工具人属性刻板印象扁平,除了化学博士以外又都是家庭主妇,对于同档期的《芭比》诺兰男人味太冲了。配角大部分露脸出场全明星阵容,但寥寥几句、零星场景显得单薄又多余。
政治传记: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围绕在奥本海默一生的,不仅仅是核弹,同时还有政治。美共是他绕不过去的话题。但是在其中最“政治”的人物刘易斯斯特劳斯却仅仅只是一个因小事怀恨在心的政客,诺兰通过非线性的剪辑确实让人刚开始并不能定位他,但是随着后半部分的深入,本应几乎是最大的敌人,刻画得却如此之简单,议会袒露真相大白时并没有对希尔做铺垫,让人摸不着头脑,同时让我不禁对其政治惊悚部分而感到失望。
这点我不想多谈,或许在我看完《刺杀肯尼迪》之后会做补充。
场景部分:
裸露场景:这点我主要针对小黑裙、推镜头、放大等操作。其实床戏那段对于我而言拍得依旧很差,甚至于没头没脑。但裸露坦诚地展示自己的控告还是很有冲击性的。
核爆场景:稳定发挥搭配iMax音效让我爽了还想继续爽。
跺脚+全白想象:跺脚作为音效搭配多次出现,在原子弹成功之后的演讲之中,跺脚是掌声是鼓励,但在奥本海默的核爆之中,对人类命运核能的担忧同样像跺脚的沉重,全白爆炸之后,遭殃的是世界。这是我最喜欢的场景了。
核子、黑洞等科学理论特效部分:非常典型的诺兰场景,详见《星际穿越》
诺兰领着我进入电影大门,我也不是那种因为一两句高深莫测的话语而打高分的人了,不得不说结尾的爱因斯坦讲话场景闪回很有韵味,在给琼念梵文时的“死神‘都为加分项,但整体依旧是部冗长无聊的片子,豆瓣评论区有一条:像是拍了一百多条预告片凑在一起。
炫技可好,但不要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