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不动,三年一部,诺兰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从战争片到特工片再到历史传记片,本作完成度相当之高,诺兰显然已经把这一套风格和手法服务于故事,而又没有完全玩弄形式,这是很不错的,尤其是相比诺兰早期的作品,尤其是在《信条》之后。
故事倒叙兼插叙,黑白彩色双重视角,尾声反转,因果倒置,节奏紧凑,如机关枪般一个接着一个事件的击中你,声画剪切很频繁,大量J-Cut和故意为之的错位,在故事刚开始是一点点的通过光影声画植入故事里,尤其是一些音效,如众人跺脚声,被当成音乐在前期展示,后面交代,包括在研究原子弹这个事情上,许多问题在后期都有一种被“解决”的快感,所以情绪体验非常好,如同过山车般,爬坡,俯冲。
情节安排很周密和紧凑,开篇的毒苹果就是对奥本海默人物矛盾性格的直接表现和立意,这其实和他参与曼哈顿计划是一模一样的,就是一个放大版。贯穿始终的听证会以及战后对美国当时政治生态的展现,都是在外部世界上反映了奥本海默懦弱纠葛的内心,关于他自己复杂的自我审视和审判。当然,关于奥本海默自己的主观矛盾的道德困境和审判,均有用大量特写和蒙太奇强烈的直接表现,诺兰企图用这样赤裸直接的方式打动人,至于效果,我只能说因人而异了。
诺兰所呈现的奥本海默,无疑是一个复杂纠结的人物形象,很显然也绝不能也不会被一句陷入一个道德困境来概括,我们能在其身上提取相当多不同的性格碎片,正如诺兰直接用蒙太奇呈现的那样:现实的欢呼与幻想的恐惧,情感上的摇摆和愧疚,政治上的倾向和界限,人际上的直言不讳和同理心,以及在核武器上的暧昧与徘徊。尤其是首尾呼应揭晓谜底和爱因斯坦的对话,这种矛盾和自我审判的感觉被吊起来,推到特写,戛然而止,回味无穷。这样的主角人物塑造我认为是成功的。
最后聊聊音乐这块,我相信本片的音乐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注意到。从《星际穿越》开始,诺兰已经对音乐和音效的运用到了毫无节制的程度,无论是音乐的使用量还是音乐响度,甚至听不清对白,觉得吵闹,耳朵累,从头到尾一直顶着你。全片没有任何音乐的地方屈指可数,如某些人物对话,还有最经典核爆镜头,以至于那些沉默时刻,反而是巨大的声响,沉默的震耳欲聋,这几部电影你都能找到类似的场景。
《奥本海默》诺兰选择继续和路德维格合作,这次合成器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打底的大提琴、抓耳的竖琴和小提琴激鸣的演奏,以及一些被用来当音乐的音效,如警报、跺脚、欢呼声等,不论是在听觉上的暗示还是这种突破传统配乐的玩法,都是相当有意思的,《信条》已经完全展示了这种高概念的玩法,这部因为是人物历史传记片,有所收敛。众所周知,诺兰是一个对音乐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导演,所以,硬是要类比的话,这次更接近于季默《敦克尔克》那个状态,服务于故事,呈现一个环接一环如同链式裂变反应那样的让人紧张呼吸急促带有压迫感的音乐。
9分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