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IIMAX 影片整体呈现非常不错,以两次庭审,三条故事线,四个视角呈现了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70mm IMAX效果很棒,黑白IMAX胶片的质感也很喜欢。
角色上,男主演绎不同时期的奥本海默非常棒,青年那种冲劲儿,年迈的那种迟缓感,还有面对一次次“带来死亡”的演绎尤为出彩。不过最喜欢的是Emily Blunt演绎的夫人这个角色,也可能是因为她是片中情绪浮动较大,并且与不稳定状态极致反差的处事能力。最不喜欢的是呆萌的表演,有些刻意,能感觉演的很用力……
影片以两次庭审中的两位主要角色用以黑白和彩色区分,方便了观众更加轻松的分辨出时间线。
除了黑白彩色所展现的两个庭审故事,我认为还有一条与整个故事对照的核弹故事,也是我认为有三条故事线的原因,它像是一直与主角内心纠缠呈现的蒙太奇故事线。影片的开场就展现了核爆倒放的升格镜头,也为影片奠定了一个基础,我们随着试爆和两场听证会分别回到了一切的开始即原子核,学生时期和初次相遇,而随着影片中听证会推进核弹也在慢慢成型直至最后试爆,而试爆后核爆在视听上与奥本海默一起呈现出的效果也有对照效果。
四个视角是怎么来的呢…我觉得认识这一点就比较好的能在相对繁杂的对话中捋清发生了什么。首先导演以黑白和彩色做了区分两个人物视角,但整部电影视觉上最值得注意的并不是色彩的变化,而是画幅比的调整,以全画幅和黑边画幅做区分的是客观与主观。所以影片中大量的对话都伴随着黑边即二人视角下的故事呈现,但以景色,部分听证会中的提问,爱因斯坦的失望等情节都以全画幅展示,表明历史上的“真实”。
视听上,除了画幅调整和色彩变化影片的焦距把握和剪辑时机做的也非常好,这也让整部电影视听基础打的非常牢固,而在此情况下的也是奥本海默内心呈现就显得格外突出又没有让人觉得浮夸的原因。虚焦,zoom out,手持,过爆,虚焦背景的抖动和移轴镜头的使用都帮助在视觉上呈现出奥本海默内心的感受。还有非常精彩的几处细节,如核反应的视觉呈现与窗外雨滴,实验基地的灰尘和天空的星星做的对照,展示出星空至人类到尘埃最后直至原子的那种“同源”的渺小。
听觉上,配乐上很大程度趋同于星际穿越,尤其是那种恢弘气势。悬疑感和紧张感的呈现非常棒,即使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是会被大提琴和小提琴呈现出的效果影响,还有试爆后那段真空音效的处理很棒,响起的一刹非常震撼。就如同希区柯克的定时炸弹理论,我们知道马上就会响,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音效呈现的效果非常非常棒!电子碰撞,风声,静音处理,庆祝成功发言前的跺脚声都也帮助塑造了角色内心。尤其是跺脚声,在得知就在回忆中打破时间线的帮助呈现这段回忆的痛苦。
看完影片想起了一次谈笑风生的采访中一位长者的话,“In 20th century, if no quantum theory, no relative theory, it will be no atomic bomb. But Einstein, I'm convinced that, Einstein, he didn't like to use his theory to make the bomb, you know. So, I don't think it's appropriate for people to think that exchanges among scientists should have a problem unless some peolple were trying to achieve some pilitical purpose.”
不喜欢的可能还是画幅的切换吧,有些累。收尾也不太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