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极为震憾的三个小时。
先是被普罗米修斯的神话带入到一段虚拟的幻境,然后是被诺兰对于物理知识极具音乐性的诗性表达带到了奇幻的时空(竟让我这个物理白痴妄想于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然后,才慢慢进入了故事的正题——奥本海默。
这个原子弹之父一生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由他主导的曼哈顿计划改写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故事以双视角展开:一是奥本海默的听证会;一是斯特劳斯的晋升讨论会。听证会以回忆的形式完整地交待了奥本海默的一生,突出他内心的世界;晋升会以黑白胶片的形式将属于那个时代政治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凸显,呈现外界对奥本海默的压力。
奥本海默是个物理上的天才,但同时纨绔、傲慢、执拗、到处留情。学术上,涉猎较广;私生活上,放荡,到处留情。
这样一个人,在感情上“无视道德”的人,却有着科学的至高道德。在原子弹研发出来之前,这样的道德感并不浓烈。当好朋友说:“这样的武器会伤害公正的和不公正的人。我不想几个世纪物理上的进步成了杀人的工具。”他轻描淡写的表示,他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可以回家。那个时候,德国是他的头号敌人。身为犹太人,他对流亡的犹太科学家的命运有太多的感同深身。
原子弹成功研究出来,并投放了两颗之后。在那如雷的掌声、欢呼、崇拜里,他看到了那些被原子弹伤害的人:侥幸活着的,不仅要面临身体上的痛苦,苟延残喘地活几个月、几年,更要面对突然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
那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亦是带来了死神。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开始反思,科学家的道德边界。如果军事发明成为一项竞赛,那对人类来说是可怖的灾难。就像片尾时他与爱因斯坦的对话:虽然原子弹影响全人类的机率是接近零,但他们已经开启了拥有无限可能的魔咒。
他利用自己的地位试图阻止氢核弹,但最终不过成为指控他左翼的佐证之一罢了。就像那个审判者说的:为什么在主导原子弹开发时,你没有这样的道德标准,现在却有了?
以前没有,是因为没有到那一步。没有实际性的伤害,还能麻木、侥幸——他以为人类可以理智地控制所拥有的。可是,野心与权利本就是挣脱笼子的野兽,从来都只是张牙舞爪,从来都不可控。
妻子一早就知道听证会是斯特劳斯的阴谋,问他,为何不反抗?
奥本海默不反抗,也许是想弥补他曾经犯下的错:把死神带到人间。
诺兰舍掉了任何战争的场面,那两枚原子弹的投射也只是用文字表达。可这样的文字并不轻描淡写,通过奥本海默的挣扎与反抗,传递出了最强音:科学家,他的发明,应该是促进人类的进步,还是促进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