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一下前评论,比较坏的那个结论是放到电影最后的一个隐喻后——因为电影没有含义,也没做出任何回答,只是暗示了毁灭终将到来。可是毁灭是什么呢?如何看待这种毁灭呢?如何协调你我在毁灭到来前的关系呢?将这个片子倒过来,就是裂变。但在大众语境中,芭比海默的结合需要梳理这种前后和相互的关系。
虽然电影存在着诸多硬伤,比如末尾强行翻案,不给观众意义交代,对人物的评价游离于政治和良心的暧昧标准(好像施特劳斯破防那一段也没起太大作用),但诺兰还是在夏天末尾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最欣赏的一点是导演始终试着突破自己。如果说之前的电影是对某个意义或本体的不懈论证和探索,那么这部将这些问题悬置了,转向了一种认识论上的自我反复诘问(毁灭和重生,政治斗争与正义性,自我和历史责任等),从而跳出了政治内的框架,转向了一种能够审视全体政治(无论国家、种族、性别等),转向了一种更游离,更宏观的体验。
诺兰通过一种很大众的方式,很世俗性的展现提出了极其形而上的问题,以大众的方式超脱了人文社科的思考框架。我们老是道德困惑,正义愤怒等等,老说悬崖勒马,但是每次人类毁灭行为都没能阻止。说回来,种种政治内的框架太过吸引人,把游离于政治之外的东西收编都不成问题。也许奥本海默在年轻时加入了那场权利运动,就不会有天才了。或者可以说,奥本海默科学和政治头脑兼备,但是人家追寻更大的理想,即使无功利的功利,对于天才来说,拦不住。
另外电影里最get的一点是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两代人的关系。俩人是英雄,他们横跨了技术和政治等所有人类现世的结晶。但两人又是弃子,是恶魔,因为他们个人没有能力处理整个历史及其后果。在作出决定一刻起,它们已经不属于他们自己了,已经被绑架成一种不可挽回的关系。他俩人不是人。那么奥本海默下一代会以怎样形式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