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在原子弹爆炸后沉默的一场独白开始,渐渐达到高潮!
1.原子弹的创造打开了潘多拉的宝盒。静默的30秒,窗外被核弹云笼罩,原子弹的诞生,意味着他理想的实现,但海默内心对于打开了人类的潘多拉宝盒的恐惧也忽然袭来。“我成为了人类的死神”。话音一落,原子弹的爆炸声响彻云霄,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2.海默内心对于人类未来的悲悯和外界狂潮般的喜悦。随之而来的是原子弹被投放到日本,美国成功地拿到了日本的投降旗。各大媒体和百姓将他捧上了“原子弹”之父的神坛,他走向颁奖台,他的心情仍然非常复杂,突如其来的一声声恭喜,和他反复挣扎中听到的“远方的核弹声”和那个幻想而出的因核而受伤毁容的女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导演用了大量细腻的镜头展现海默当时的犹豫、害怕与踌躇,他根本没来得及迎接这个腾空出世的魔盒,也不敢想象它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是机遇还是灾难。“我觉得我的手上沾满了鲜血”。
3.当新技术的伤害出现后,承担责任的却总是个人。而后,当原子弹产生了令人畏惧的伤害时,人类又似乎需要一个人来替人类欲望所带来的伤害买单,而海默又成为了那个人。所有将他捧上神坛的人,再次把他拽下地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其视作“国家的叛徒”。其实他似乎并不在意名誉,只是所有这一切,包括核弹、盛誉和盛誉的衰亡,都不在他的控制范围里,他不知所措,只能目睹一切的发生。
4.人类总是会为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来为自己开罪。令人反思的是结尾他和爱因斯坦的对话,“我们都将要为自己的成果负责”。其实他们的研究都只是追求自己热爱领域的极致,突破学科的疆域,只是他们的成果却被用于政治斗争,用于战争,用于满足人类对于权力的渴望。他们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却在意外中成为棋子又成为弃子,并而最终被抛向“断头台”。爱因斯坦预言,未来,又会有人表示原谅他们,而这也“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5.海默的人生如同这颗原子弹的核裂变一样,在不断地发生蝴蝶效应,就此成为他人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而影片最后原子弹的所带来的“裂变”式效应也正在向全人类蔓延。关联到近期“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热点,仿佛很多年前的子弹再一次击中眉心。
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人物的传记,但核心仍然是人性。前一个小时很多细节都没有看进去,希望通过二刷再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