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1

奥本海默:天才的阴影面


看完奥本海默的传记,才来写这篇影评。在这里记录几个触动我的细节。


先提一点点背景。(可以不看,跳转第二条分割线。)

曼哈顿计划前,奥本海默不关心政治,他同情左翼,同情共产党,他的妻子、弟弟、弟媳都曾是美国共产党党员。他长期给西班牙难民捐款,捐款途径经过共产党,因此,他被诟病给共产党提供资金。书里提出一个观点,他对政治的关心可能是源自他的女朋友,也是电影中最后自杀的年轻女性琼。参与曼哈顿计划后,经历一些事件,他对共产党渐渐失望。不再亲共。原子弹爆炸后,他离开了曼哈顿计划。同时坚决反对氢弹的研制。与他同时参与曼哈顿计划的老同事泰勒、劳伦斯产生学术及政治分歧。政治分歧一直存在,但是施特劳斯将它演变成了政治迫害。

quote百度百科:麦卡锡主义麦卡锡主义是指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

麦卡锡主义是政治迫害的代名词。

随着民主党重返白宫,1963年12月2日,奥本海默在白宫被副总统授予“费米奖”。本来肯尼迪打算亲自颁奖的,他的遗孀说,但颁奖前肯尼迪被刺身亡了。尽管这算是一种平反,但是奥本海默无法重返政治舞台。电影中在施特劳斯入阁那段剧情提到过肯尼迪,他就是否同意施特劳斯入阁投了反对票。


1、屈辱的霸凌,他没有逃。奥本海默14岁的时候,离开父母去参加一个夏令营。“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他很高兴来参加夏令营,因为别的男孩对他进行了性启蒙。奥本海默夫妇收到信后匆忙赶到夏令营,他们走后,营地的主管宣布要严惩讲色情故事的人。不出所料,奥本海默被指是告密者,于是一天晚上他被强行带到营地的冰窖,他被剥光衣服后遭到了殴打,男孩们为了羞辱他,甚至还在他的屁股和生殖器上泼了绿油漆。那一晚,奥本海默被赤身裸体地锁在冰窖里。后来他的一位朋友谈及此事时说,奥本海默经受了“酷刑”。奥本海默用一种沉默的坚忍来承受这样粗暴的羞辱,他没有逃离夏令营也没有告状。“我不知道奥本海默如何熬过了剩下的几周,”他的朋友说…”

2、虽然被“平反”,但施特劳斯摧毁了他。由钢铁侠饰演的施特劳斯,政治迫害奥本海默的理由非常荒唐。但他为奥本海默做的局却十分有效。大部分人都同意,由施特劳斯主导的“调查”是不公平的。但是没人有能力阻止这种不公平的发生。奥本海默长期被政府里的某些人监视监听。他在“调查”中事无巨细的自我剖解不断地被公示于众。在崇尚隐私的国家,他几乎毫无隐私。否则我们也不会知道他有个共产党员的情人,且婚内出轨。这与他的工作本该毫不相关。他本不该因此遭遇公众批判。“审判”结论是他安全许可不被批准,他女儿因此,不能继续她找到的联合国翻译的工作。最后在家庭常度假的小岛,上吊自杀。

3、他与爱因斯坦有学术争端,但他们还是朋友。quote:1948年年初的一个晚上,他在奥尔登庄园款待了戴维·利连索尔和爱因斯坦。利连索尔就坐在爱因斯坦身边,“看着他听(他的神态严肃而专注,偶尔还会笑出声,眼角现出皱纹)奥本海默用‘那些小生物’来形容中微子及讲述物理学之美”。奥本海默依然喜欢送人奢侈的礼物,他知道爱因斯坦热爱古典音乐,还听说他的收音机收不到纽约电台播放的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于是他安排人在爱因斯坦位于默瑟街112号的那座简朴住宅的屋顶上装了一个天线。爱因斯坦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然后在他生日那天,奥本海默带着一台新收音机出现在他家门口,还提议他们听一场当天举行的音乐会。爱因斯坦非常开心。

爱因斯坦建议他离开美国。奥本海默拒绝了,因为他爱国。

quote:大多数为奥本海默辩护的证人都是他亲密的朋友和事业上的盟友。约翰·冯·诺依曼则与众不同,虽然他与奥本海默一直保持着友好的私人关系,但他俩在政治上有严重的分歧。正是因为这一点,冯·诺依曼可能是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辩方证人。冯·诺依曼是氢弹计划的狂热支持者,他解释说,尽管他和奥本海默都试图说服彼此接受对方的观点,但奥本海默从未干涉过他在“超级炸弹”项目中的工作。

科学界非常清楚这次调查属于政治迫害,很多人都正义直言,但无法扭转此次审判的结局。裁判都是施特劳斯精心挑选的。

4、哈佛化学专业毕业后去剑桥学物理,他想毒死导师。因为不擅长实验物理,他曾经想毒死他的导师。他父母在其中斡旋,所以他没被开除。这一时期他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学校要求他必须去看精神分析师。后来他可能久病成医。也或许从未痊愈。我没得出答案。

5、死于咽喉癌。1965年秋天奥本海默主动去体检,但他告诉家人一切正常。1966年2月确诊癌症。1967年2月18日周六晚上10点40分,奥本海默在睡梦中溘然长逝。这一年他才62岁。作为一个癌症病人的亲戚,咽喉癌治愈率在今天已经很高了。网上可以查到的五年生存率有说80%也有90%。

6、为什么他没有得诺奖?

quote:多年后,物理学界那些推崇奥本海默的朋友和同行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他从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奥比的物理学知识渊博,”利奥·内德尔斯基回忆说,“论物理学学识的博大精深,也许只有泡利能超越奥比。”然而就像人生中的许多事情一样,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涉及诸多因素,包括努力、策略、能力、时机,当然还有运气。奥本海默致力于前沿的物理学研究,解决他感兴趣的问题,他当然不缺能力,但他没有恰当的策略,时机也不对。最后,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的是那些取得具体成就的科学家。相比之下,奥本海默的优势在于他整合整个研究领域的能力。1934—1936年曾跟随奥本海默学习的博士后埃德温·尤林回忆说:“奥比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人,他掌握的物理学知识非常全面。我认为他未必是没有做出诺贝尔物理学奖水准的工作,只是他取得的成就并没有令诺贝尔奖委员会眼前一亮。”


以下才是影评:

单单奥本海默个人的传记译成中文有50多万字。遑论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来往的政治界科学界的人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史料充足,演变出另一个课题——诺兰的取舍。

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导演的一种政治表达。即,对美国政坛存在的政治迫害的唾弃。以及对奥本海默的崇敬。他没有浪费篇幅写他的家庭。但看过电影的人,一定对他把刚出生的婴儿托付给邻居深感诧异。他的子女并没有像他一样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书里还提到奥本海默死后一年,妻子与他的学生生活在了一起。

电影的画面很震撼,不在于景色多美或者爆炸多么壮观。而是,观众有一个基本的信任。信任导演克制的还原了原子弹之父的一段历史。由于史料众多,无需造假。它真实的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天才的成就之外,还有他的矛盾与脆弱。另外,导演使用的胶片,让人对屏幕的边框存在感降到极低。

导演对复杂事件的把控能力世界一流。黑白与彩色画面的交织,两场审判的交替。无需历史背景也不影响观看。看书会得到一个更完整的故事,但跟电影的体验是另一回事。

惊叹于事实的扭曲,往往超出个人的想象力。这是我对奥本海默这部电影最终的感受。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