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真相往往是第一个牺牲品
————埃斯库罗斯

[img=1:C][/img]
很多人或许会为了纪念逝去的“斯内普教授”(艾伦瑞克曼)而观看这部《天空之眼》,但是影片更值得重视并令人惊讶的无疑是导演嘉文胡德,[img=2:C]导演嘉文胡德[/img]
这位出生于南非的导演于2005年执导的影片《黑帮暴徒》曾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随后赴好莱坞拍摄了《金刚狼》与《安德的游戏》等商业片,并将一部分在好莱坞学到的镜头语言带入到《天空之眼》中,但与之前的娱乐性大相径庭的是:它因为刻画了惨烈写实的战争(尤其是“儿童形象”)场面具有很强的哲学与悲剧色彩,是当代战争语境下对于所谓“电车难题”的生动诠释。
我们不妨对开篇进行视听语言分析,一部优秀的叙事性电影往往在第一个镜头便吸引住观众。第一个镜头位于打开的火炉内部,随着这样的一个纵深构图,我们进入了影片的世界中去,它展现的是一户非洲家庭的日常生活,孩子快乐的玩着呼啦圈,平凡的生活场景下仿佛“危机”二字不曾存在,然而低沉、悲壮的音乐却暗示这不过是一个暂时的假象,一个向后推拉的鸟瞰镜头则令我们看见这户家庭的墙外,一辆军用吉普车开过,除此以外,我们知道,采用这种俯瞰镜头时一般暗示着处于下方人物的劣势地位。继续往后则出现了显示屏上的光标,[img=3:C][/img]
完成了影片的一个视角转换————原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卫星的监视之下。“他们”才是真正主导者。
影片的主要冲突【或者说“麦格芬”】围绕着这一贩卖大饼的非洲女孩所展开,而另外一个“孩童”形象同样在影片中出现,尽管始终没有以正面形象露面,那是英国指挥官的孩子,且同样都是女孩,这一情节的引入,将紧张的故事情节有所缓和,更是一重道德命题,令观众陷入对战争中“儿童”形象的思索。
[img=4:C]《伊万的童年》[/img]
无论某些导演(或某些意识形态的导向)如何再美化、浪漫化战争,然而在战争中出现的孩童形象无非二者:一为“受害者”,也即影片之中的卖饼女孩,另一种则彻底相反,则为“参与者”、“施动者”或云“魔鬼”尔,一个很著名的形象就是塔可夫斯基的长片处女作《伊万的童年》中的主人公“伊万”。萨特评价伊万这个人物时曾经说过,“伊万活着,但是活在别处”这个“别处”是指黑暗、异化的内心世界,他的生命完全被杀戮、酷刑所占据,眼神里再也没有儿童的美好纯真,而是成为了一个沉溺于暴力的“杀戮机器”。仅仅的“美好”均存在于伊万的梦境之中,梦境是潜意识的反映,来源于一个寻求满足的过程(弗洛伊德),那么这种“意愿”与”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天空之眼》中:两个孩童形象,同样也是。
“永远不要告诉一个士兵战争的代价”。毕竟,战争是政治家们的博弈,可奈何受伤致死的都是无意识的民众,越是高层,越是远离战争的现场,在影片中,英美两国的领导阶层以一副令人发噱的无能形象出现在影片之中,在绝对的道德悖论面前,权力确乎是苍白而无能为力的。他们不过只会互相推诿。[img=5:C][/img]
[img=6:C][/img]

“电车难题”系菲力帕福特于《堕胎问题和教条的双重影响》中提出,用来阐述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之间的分歧,具体内容是:“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百度百科】功利主义者或实用主义者则会用这一个人的性命来挽救另外五个,但是这样的话便意味着你杀死了一个人,而康德主义则秉持不杀人的“道德义务”原则,但是后果则另五个人失去生命。在《天空之眼》中,则转化为了对小女孩45%的伤害可能的空中打击。[img=7:C][/img]

是什么赋予了这些军事家们远离战场,又像上帝一样evaluate着别人的性命呢?又是什么注定着影片的两个“孩童”的迥异命运?现实是:人,终究还是不平等的。
苍凉的背景音乐加上两个人的背影,影片就此结束,结局当然是悲剧性的,与其说悲剧根源在于欧美左派的懦弱,与其说影片是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宣传片”。不如说,是政治、是战争杀死了无辜的女孩。
[img=8:C]“真相”的缺席[/img]
开场引用了埃斯库罗斯的名言【这同样也是本文的序】:“在战争中,真相往往是第一个牺牲品。”然后这个“Truth”随即消失,暗示着道德的缺席,仅仅引用塔可夫斯基当年在回答法国文化电台记者时说过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战争中没有胜者,当人们赢得战争的时候,同时也是他们失败的时候。”此言是矣。


Steven Raymond Lynch
丙申年乙未月丁巳日于京师








参考文献:
安托万德贝克:《“作者导演”丛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方尔平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冯与蓝编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百度百科
360百科











另附:文思枯竭,顿觉大限将至,我们称之为“生活”的,无非就是死缓

天空之眼Eye in the Sky(2015)

又名:天眼行动(台)/天眼狙击(港)

上映日期:2017-01-13(中国大陆) / 2015-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16-03-11(美国) / 2016-04-15(英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海伦·米伦 亚伦·保尔 艾伦·瑞克曼 巴克德·阿巴蒂 

导演:加文·胡德 编剧:盖伊·希伯特 Guy Hibbert

天空之眼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