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讲述拥有极高下棋天赋的天才少女在人生的道路上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个故事简介虽然看着很老套,但是看一集我敢保证你绝对会一口气全部看完!)这部剧虽很大篇幅在讲国际象棋,但是即使对国际象棋一窍不通也能在每一次对局上看的过瘾,因为导演在拍摄对局时会采用中景尽头来突出棋手下棋时的表情特写,用微表情来体现棋手的内心以及当局的战况,又或者是用旁白或者解说(新闻)的方式来更加形象直白的告诉观众。这部剧的10局对决剧组都请来了专业的国际象棋大师精心设计的,所以如果你懂国际象棋那么观影体验会更好。
2年前这部剧刚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了,我记得当时看完之后后劲挺大的,然而时隔2年后,我又再次点开了这部剧,知道剧情后我看第一集就看的心里酸酸的。那张在地下室的唯一合照,车轮站前jolene给的那几颗药,以及后来那5块钱的信…第一集就埋下了各种伏笔,看到最后一集真的是爆哭。mr.shaibell是Beth灰暗的童年里的光,是他开启了他后面的道路,她在第一次访谈的时候就向记者提及他,也因为杂志上没有刊登关于mr shaibell的事情生气,甚至在最后赢的世界冠军的时候Beth和记者说一定要把这段话刊登出来,甚至夸赞mr shaibell是很厉害的棋手。然而那为什么Beth没去看过他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1.Beth其实是一个很不擅长人际关系的人,面对感情她不擅长处理,也不知如何的去表达。同时她也深知shaibell也是这样的人。2.孤儿院的时光确实对她来说不太美好,导致后来回到孤儿院她都不想进去,因为太黑暗所以不敢再去触碰。
或许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即使是天才也是布满荆棘的,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是迷失还是堕落,是不断前进还是就此停步?这部剧成功能让人引起共鸣的地方其实是在当女主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是如何一次次站起来的。
Beth身上带着许多童年时期留下的东西,比如原生家庭,她妈妈的疯癫以及后来她妈妈的死,在孤儿院对镇定药有依赖性,再到从孤儿院出来她的口头禅还是“yes,man”和继母的酗酒等等,这些童年时候留下的东西会导致她比在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迷失和堕落。她虽然是天才但是她自己的骨子里其实住着一个“恶魔”。
看过这部剧的很多人都不会喜欢女主的继母,觉得她只是把Beth当作挣钱的工具,我不反对这个想法,但是我还是觉得她继母是爱她的,同时也教会她了很多,从孤儿院拯救了她,以及后来为了她去学如何做一位妈妈,所以如果没有她继母她是没有后来的这些成就的。
这部剧涉及的东西其实很广泛,除了成长,自我救赎,童年阴影,还有一些大的话题比如种族歧视,西洋棋的历史发展,还有美苏冷战。一个美籍的女性棋手在冷战时期的苏联打败了苏联的特技大师,Beth赢得比赛后国务院的人和他说这是一件大事,用苏联人擅长的游戏还在他们的地盘上打败了他,就有点那种在冷战时期美国因为赢了象棋取得了重大胜利的那种感觉哈哈哈哈。
或许人生的道路上这些坎坷挫折,能拯救的只有自己,从小就沦为孤儿的Beth那一场车祸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将会成为那个幸存者。故事的最后是从“I’m alone ”到“I was alone ”的结局,生来是一个人,但也从来不是一个人,虽然对立但是并不矛盾,苏联人会利用团队的力量,最后Beth也利用团队的力量赢得了胜利。It’s your game,take it.她赢得了比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同时也主宰了自己的人生。可能这部剧折射出人生太多的道理,即温情又残酷,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剧这么好看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