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弃兵》(《女王的棋局》)讲述了国际象棋奇才从孤儿院逐渐登上国际舞台的故事。女棋手的身份刚好与近年来中国观众钟爱的“大女主”风潮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女性话题相契合,“爽”在国际象棋天才的设定和每次困境都能在贵人相助之下顺利走出,没有绝对“坏人”,只有值得尊重的对手和不打不相识的朋友。

就主角的女性身份而言,影片展示了女性棋手,以致于女性在当时社会遭遇的困境:如养父远走高飞后养母失去经济来源,其他棋手和女记者对女性具有刻板印象;也对女性力量进行了描绘,如“见证了贝丝两次重大事件”的女孩对贝丝的帮助与感谢,苏联女性观众对贝丝的喜爱。而被中国自媒体夸赞的“大女主”设定,在情感线上具有反套路的特点:不恋爱脑,被弹幕戏称“拔屌无情”。而贝丝对时尚的热爱,也在男人的赛场上展现了女性的多样风采。与同校女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对比,一方面展现了女性间可能存在的攻击与排斥,展现了“传统”女性对不循规蹈矩者的苛刻(也有可能只是美剧呈现校园时期的传统艺能);另一方面更加凸显出贝丝作为职业女棋手、能够以个人能力寻求更好生活和自我超越的畅快,让观众感受到小人被打脸的“爽”。

论及“爽剧”特点,本片无论是童年在孤儿院中优异的成绩、对国际象棋的天赋还是对棋局本身和场外心理战术的总结,都暗示了主角的天才身份,在棋局上叱咤风云的爽快自然是肯定的。女主从肯塔基州锦标赛开始,一路化对手为朋友,得到众多棋手的帮助与指点,最后在苏联也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和民众的喜爱,在棋艺增长上相对顺利。而片中多次描绘了女主在阅读书籍、钻研棋局等过程中的专注与勤奋,让观众看见天才也是稳扎稳打不断进阶才走向了胜利。将贝丝从小到大对国际象棋的思考、尤其是对关键步骤的考量具象化为天花板上浮现的棋盘,更能帮助普通观众理解那些电光火石之间、灵机乍现的时刻。

对这样的天才而言,她要克服与成长的困难更多在于自身。每集片头展示了女主的童年,也暗示了女主的心理。父母的关系、母亲的精神问题和教养方式给贝丝的心理带来了阴影。少年时期在孤儿院发展的镇定剂上瘾、受养母影响开始的酒精上瘾,以及急于攻击取胜、犯错后易怒的心态问题,都成为不断展开的职业棋手路上的隐患与障碍。对于成长过程中困境的展现,本片以镜头语言为主,多次呈现女主对药物、大麻和酒精上瘾的状态,都是以恰好看见诱惑开始,到放纵和失控,最后往往是——贵人相助。无论是巴提克在母亲去世后的悲痛后出现,还是乔琳在贝丝对前往苏联比赛的焦虑中造访,当贝丝的自我失去力量之时,总有对的人帮助她走出困境。

以动作和神态为主的演绎也很可能导致粗心的观众将一次次上瘾的原因理解得过于浅显:好像就是刚好看到了一杯酒,破戒了,就沉迷其中难以自制了——实际上,结合前后的情节,影片并没有忘记刻画主角面对不同境遇之时或焦虑、或寻求放松的心情。但也正是因为贝丝的问题在于她自己内心,这些困境在呈现上略显重复和平淡,通常都在呈现上瘾的状态,缺少较大起伏和酷炫的场面,不免让部分观众感觉有点平淡无味(这可能是由题材本身造成的)。

总的来说,讲述天才突破性别偏见,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的故事总归是令人振奋的,看到女主早早发觉自身天赋所在并如此勤奋,再一路过关斩将,的确令观者爽快,但对天才内心的波涛汹涌和跌宕起伏,还有待更细腻的描绘,以引起更多共情,而不只是艳羡。


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2020)

又名:女王的棋局 / 女王的开局

主演:安雅·泰勒-乔伊 伊斯拉·约翰斯顿 玛丽埃尔·海勒 托马斯· 

导演:斯科特·弗兰克 

后翼弃兵的影评